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胡润:10年来我与《新周刊》共同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5:05 新周刊

  “《新周刊》在记录这个时代,一段有温度的历史。”

  《新周刊》:你与《新周刊》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交道的?

  胡润:2002年的时候,我与《新周刊》开始交往。当时你们约我采访。我并不了解《新周刊》,问助手,助手告诉我这是一本新锐而有创意的杂志。我翻阅了一下,觉得他说得
很准确。我喜欢你们的话题概念和图片感觉,非常有冲击力。

  《新周刊》:对《新周刊》人的印象?

  胡润:早期,我觉得其他媒体人可能还停留在等待被采访对象喂食的被动局面下,你们的记者向我展现了主动、专业而又敬业的一面。每次采访,你们的记者采访准备都很充分,提问都很内行,让我有兴趣和你们交流,分享我的感受。特别是你们的摄影记者,每一次拍摄总是在寻找一些特别的拍摄角度,给我特别的视觉感受。

  你们评选我为2002年度的新锐人物,我第一次见到你们的孙社长和封总。他们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他们都特别

幽默,举重若轻,很随意,与其他媒体的领导很不一样。见到他们之后,再度翻阅《新周刊》,面对杂志中闪现的灵动、随意,我就不意外了。

  《新周刊》:在你眼中,《新周刊》是本什么样的杂志?

  胡润:我觉得《新周刊》在记录这个时代,一段有温度的历史。《新周刊》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和窗口,因为你们和我关注着同样群体的生活,比如富豪阶层或者想成为富豪阶层的人群。因此,看你们的杂志,我能见到我想见到的“他们”的生活,而参加你们的几次活动,我能在现场找到“胡润百富榜”感兴趣的人,与他们交朋友,交流一些对共同话题的看法,我觉得很好。

  《新周刊》:你和你所在的行业,这10年有哪些变化?

  胡润:1999年,我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跑了中国23个省、市、自治区,查阅了100多份报刊,做出了1999年中国内地首富企业家排行榜。到今天为止,我和我的团队已经连续做了8年富豪排行榜。我想说,这8年,最大的变化是中国人的财富观念改变了。从前是怕露富,仇富;现在是热衷露富或者对富豪榜样有了解、学习的欲望。

  中国人对从无到有的富豪榜关注十分热烈,甚至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像。就像你们在记录中国人这数年的生活方式变化,我在做的是对中国民营经济的书写,而许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我向国内推广“财富英雄”的概念就是希望大家了解“财富品质”比财富本身更重要,这才是排行榜真正应该起到的指引作用,这也是国外的排行榜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

  这8年,我曾先后与老东家福布斯和《欧洲货币》分道扬镳。但是我的合作伙伴绝对不止这两个,还有很多。目前我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举办各种活动、会议、论坛吸引赞助,另一个就是借助我编制的百富榜影响力,拉企业在我创办的《百富》杂志上投放广告。尽管编制百富榜费用较高,但它已实现盈利。

  《新周刊》:你看到的《新周刊》1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胡润:10年来,《新周刊》在成熟。它的选择日益变得有深度,我觉得它和它的读者群一起在成熟、稳健,变得锐意依旧而理性十足。但是,我觉得略可惜的是——成熟的杂志总是稳重有余,而锋芒减弱。你们以往强调的视觉冲击力、尖锐特性,现在我感觉不明显了。

  (采访/朱慧 图/沈煜)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