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 > 正文

上海交大校长在庆祝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14:27 上海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谢绳武在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

  校长 谢绳武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医护工作者和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1896年,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坚持以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求实学,务实业”、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经唐文治、黎照寰等历任校长的身体力行、笃行不倦,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其间,孙中山先生为学校题词,并亲临学校演讲,勉励交大学子要“倍加努力,发奋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它日能迎头赶上,使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抗战时期,广大师生颠沛流离,历尽艰难,到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反抗

国民党黑暗统治,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了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先后历经了西迁、两地办学,以及上海、西安两地独立建校等变迁,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改革:在研究生招生中实施“唯才是举”;组成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接受海外友人捐赠等等。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大管理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学校得到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并通过联合办学、“部市共建”,学校取得了迅速发展。

  1996年百年校庆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我校47届学长江泽民同志亲临母校视察,并为母校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饱含深情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为全校师生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共同的奋斗目标。十年来,学校及时抓住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号召,提出了“对接上海,服务全国,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向。

  百年校庆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学校的各项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下,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类学术指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持续上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培养方面,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分制改革,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生源素质和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类国际大赛中与世界一流大学同台竞争,摘金夺银,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

  在学科建设方面,传统优势学科稳步发展,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异军突起;随着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创新科研体制,调整科技政策,推进学科整合和交叉集成,科研总体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十年来,获国家科技奖38项,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年度科研经费从1.71亿元增长到12.05亿元,增长了6倍;年SCI论文数从53篇增长到1342篇,增长了24倍;年EI论文数从111篇增长到1641篇,增长了14倍;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110项,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

  在社会服务方面,自觉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适应国民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的服务体系,主动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联盟,先后与中核总、中海油、上海宝钢、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同时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在新加坡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海外研究生院。

  在校园建设方面,占地近5000亩的闵行校区已基本建成,学校的办学重心已初步完成向闵行校区转移。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形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一代代交大人以兴学安邦为己任,心系华夏,服务祖国,为中华崛起、民族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我们将永远铭记,上海交通大学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级领导、各兄弟院校、社会各界、海内外校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上海市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所有这些,既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上海交大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20年,开始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我们清醒地知道,离开世界一流的目标,学校目前还有不少差距。但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我们将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高校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索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规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通过制度创新,着力推进决策科学化、管理高效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破除束缚学校发展的各种制度瓶颈,建设符合高校办学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对外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坚持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对内协调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2、我们将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探索与国家、城市互动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高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将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地处上海和参与紫竹科学园区建设的优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时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促进学科交叉,催生更多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科技和文化支撑。

  3、我们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努力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中国大学同仁的世纪梦想。上海交大已被列入我国创建世界一流的若干所大学之一,这既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的责任。世界一流大学重在培养一流的学生,汇聚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学科,拥有一流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具备一流的校园环境,而其中最为关键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将大力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开拓视野,创新思路,努力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使学校成为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向广阔的国际大舞台。在学术前沿的自由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内涵,在与世界同行的对话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水平。我们将继续发挥在国际化办学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国际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的合作,力求在体制、机制和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走出一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道路。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交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城市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奋斗史。110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近日,江泽民学长在看望我校师生时,再次为母校题词:“思源致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和
科学发展观
的统领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倾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学的未来是美好的,交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终将得到实现!

  2006.4.8

  相关专题:交大110周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