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纪念抗震30周年:将成为正式党员,小孤儿党育新要报党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1:39 长城在线

  唐山大地震中,4204名孩子失去双亲,顿成孤儿。

  危急时刻,党和政府给予这些孩子们无限的关爱。1976年8月,石家庄迅速在桥东区长征街组建了育红学校。十几天时间,260多人的教职员工队伍整装待命;33天里,一座3300平方米的教学宿舍楼竣工使用。1976年9月8日,第一批送往石家庄的100多名地震孤儿专列从唐山出发。自此,先后有600名地震孤儿在这里接受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直到1984年,
这些孩子们与老师们告别,回到了唐山。

  首批100多名唐山

地震孤儿中,大的10来岁,最小的是3个不足一周的女婴,她们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党氏三姐妹”:党育新、党育苗和党育红。

  党育新:最大愿望是成为正式党员

  4月初,记者在唐山市残联办公室见到了党育新,她桌子上全是自考书籍,“我在自考法律本科,因为时常感觉到自己知识不足”。党育新说话时脸上总带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她拿出一张全家福,告诉记者她成了家,有个6岁的儿子。“我儿子特别活泼可爱。”党育新说,她想等儿子长大些,再将经历讲给他,“让他知道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关爱。”

  党育新出生在唐山郊区一个农民家庭,地震时才6个多月,“我是后来才知道是1976年1月1日出生的,本名王立秋。”包括党育新的父母,全家一共5口人在地震中遇难,据她的其他家人说,“父亲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伸着胳膊来保护党育新。”家里只剩下5岁的哥哥、2岁的姐姐和她。当地震后,解放军叔叔将小党育新从废墟中救出的时候,她一直在不停地哭,而哥哥姐姐后来被姥姥和姑姑接过去。

  1976年9月8日,党育新,和100多名唐山地震孤儿被送往石家庄育红学校。育红学校是一所使孤儿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吃穿住全由国家供给的新型学校。校长董玉国是一位开滦矿工出身、解放后上了大学的教育工作者。

  “当时我6个多月大,育苗7个多月,育红8个多月。”当时,唐山孤儿身上都有写着名字的布条,只有这3个没有,“经校党委和阿姨们商量,给她们起名叫党育新、党育苗和党育红,她们都姓党,是党的女儿。”这就是后来的“党氏三姐妹”。三姐妹成了育红学校的宠儿,阿姨们的心上肉,董校长也一天跑来几次看望她们。小育苗爱做噩梦,常在梦中惊吓得哭出来。为了让她睡得安生,阿姨夜间便搂着她睡。小育新胃不好,阿姨便煮软食给她吃。

  “那时候,我们可是半军事化生活,”党育新说,她们每天穿着一样的衣服,定时睡觉起床,一起吃饭玩耍,形影不离,很快成为好朋友。

  在育红学校,一次她和小朋友玩耍时,她不小心被小伙伴碰翻的开水烫伤脸部。郝秀霞阿姨心疼得不得了,整天用纱布罩着她的脸,生怕她破了相。带她上医院,敷药。悉心照料百般呵护,才使她的脸没有留下伤疤。当时,可把郝阿姨吓坏了,“我都不哭了,郝妈妈还心疼得哭呢。”

  1984年,9岁的党育新回到唐山,姥姥便把她接回家中。她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费用均由国家负担。初中毕业后,她又在唐山纺织技校学习了三年。

  1995年党育新从纺织技校毕业,由市政府领导亲自安排到唐山康复中心工作,成为一名化验员。之后,她又被借调到唐山市残联,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至今。

  1999年5月16日,“党氏三姐妹”中最小的党育新身披婚纱喜做

新娘

  结婚前夕,她提笔给唐山市委书记白润璋写了一封信,邀请白伯伯参加婚礼。白伯伯担任证婚人,唐山市原副市长王玉梅为她主持婚礼,全国各地前来采访报道的媒体达到数十家,婚礼场面非常热闹。白润璋书记表示,他是代表育新的‘娘家人’来参加婚礼的,育新是党的孩子。党育新则眼含热泪,她说自己虽是一名孤儿,不会辜负各级领导和好心人,今后一定要多做贡献,报效国家。

  2000年,党育新的儿子出生,孩子和丈夫让她得到了生活幸福。给孩子做饭成了育新生活里最有兴致的事,她说对现在她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自己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今年12月份就能转正入党了!”党玉新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去年12月,党育新被确定为预备党员,“这是我今年最大的喜事”。党玉新说,是党和国家给了她现在的美好生活,她也要成为一名党员,用实际行动去关怀帮助别人。

  党育新虽已回到亲人身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她始终不愿意改用原名,她说:“我不能忘了党的恩情,我姓党,永不改名。”她常常怀念育红学校那难忘的8年时光,怀念老校长、老师和阿姨们。

  党育苗:和军人结缘

  地震发生时,党育苗还不到8个月,家里5个人遇难。搜救人员从废墟里救起了她,党育苗被匆匆包裹了一下,送上了去石家庄的火车。于是在育红学校,党育苗就成了她的名字。

  1990年,

中央电视台举办“心连心军民团结向前进”联欢晚会,吴兰恩是先进单位英模代表,党育苗是唐山市社会福利院的孤儿代表,都参加了晚会。相隔14年,又见到了当年救出的女婴,吴兰恩和党育苗抱头痛哭。分别之后,吴兰恩坚持每半月与育苗通一次信,和她谈人生理想、谈学习。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之间的父女情义与日俱增。1993年底育苗奔赴保定涿州,成为吴兰恩家中的一员。

  1994年12月底,党育苗终于圆了军营梦。次年年底,她因品学兼优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3年时间过去了,党育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数次立功受奖,1998年底复员。

  2000年,党育苗成了家,现在,她在一家中直单位上班,有个5岁的儿子。

  党育红:能用汉语叫"育新""育苗"

  人生就如同万花筒般变幻莫测,谁都不曾想到,5岁时的党育红,她的人生之旅再次发生重大转折。

  奥地利的汉斯和苏珊夫妇,这对奥中友协的创始人,婚后一直没有生孩子。1980年8月8日,苏珊女士专程来唐山收养党育红。

  苏珊说:“孩子名叫党育红,她会永远叫这个名字,如果她愿意回中国来,我们将尊重她个人的选择。”育红来到了维也纳,按奥地利人的习惯,在她的名字后面加上父名,叫育红·施耐德尔。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学校教育,进了维也纳时装大学攻读时装设计专业,课余时间还学习音乐、舞蹈,补习中文。现在,她已能独立设计时装,苏珊常常向别人夸赞女儿:“你们看,我女儿手多么巧!”

  1996年,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党育红和继母苏珊受邀请回到祖国。当时,育红·施耐德尔已是20岁的漂亮女郎,落落大方,讲一口纯正的德语。

  而此时,“党氏三姐妹”已分别15年之久,只是育红的汉语说得不好,需要翻译帮忙。但是,她能流利说出“育新、育苗”。三人手拉手到处逛,充满欢声笑语。

  你在异国他乡还好吗?

  “10年没有见到育红了!”党育新说话时充满了忧虑,她告诉记者,育红的继父汉斯先生早已去世,继母苏珊年事已高,“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育红,不知道现在生活得是否幸福快乐。

  “育苗和我经常通电话,去年我们还见过面”,育新和育苗都很担心育红的情况,她们怕育红没有亲朋好友照顾她,生活会很孤独寂寞。

  党育新告诉记者,去年,中央电视台一位记者曾打来电话,说他们能联系到党育红,希望能促成她们三姐妹10年后重聚首。

  “上次育红只在中国待了5天,临分别时,给我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党育新说,现在已过去了10年,电话也没有打过,再者说,语言不通,还要靠德语翻译。

  2001年,唐山有关人士去奥地利访问,曾帮党育新给远方的姐姐捎去两张全家福照片。之后,育红又捎来一个小工艺品,“育红还是那样可爱!”

  “育红如果也有了家庭和孩子该多好啊!”育红姐妹俩都希望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育红能带着家人回家乡看看,“到时候,我们三姐妹一定会彻夜长谈。”

  (本报记者:刘洪彬)

  如果您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幸存者、记录者;如果您参与了救援或曾得到救助……有故事的人,请您拿起笔讲述亲身经历,拿出您珍藏的图片,让我们与读者一起分享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唐山参与热线:(0315)2325307;(0315)2340000

  秦皇岛参与热线:(0335)3890000

来源:燕赵都市报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