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语境下的自主招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4:21 新华网 | |||||||||
《瞭望东方周刊》实习记者张琰、记者吴芳兰/上海报道 公平语境下的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选拔能否做到公平?会不会加剧招生中的腐败?在全国推开的可能性有多大
关于高考的哪怕是最细小的变动,都会引来聚焦的目光和纷繁的争议。“自主选拔录取”只是打开了高考链条上的一个微小的环节,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主招生选拔能否做到公平?会不会加剧招生中的腐败?在全国推开的可能性有多大?质疑声随着关注的目光接踵而来。 质疑之声直指公平 社会与家长担心和质疑的焦点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所要求的学生材料以及面试弹性很大,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平。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我爸认识很多复旦老师,甚至招生办公室的主任。我参加完笔试通过之后,他就告诉我:你的任务完成了。意思是剩下的事情由他来操作。还有我爸一个朋友,他女儿也是高三,也参加这次考试。笔试之后第一天就往我家里来电话。当时我爸不在家,是我接的电话。他当时就问我,你爸有没有给你托托人找找关系啊?”一位参加复旦“自主选拔录取”的高三女生说。 “我听了我爸的话很生气,跟他说,不要你们做任何事情。如果是因为你走后门而我被录取的话,那我会觉得耻辱。自主招生这是第一次,如果在最初就有走后门的事情发生的话,那就太不公平了。”说这话时她的眼睛里发出很倔强的光芒,当中还透着自信。 事实上在选拔的过程中,无论是校方还是参与筛选面试的教授和老师们都尽力确保这一过程的公平和公正。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举了一个例子,“在4月2日的一场面试中,一位教授主动提出要回避,因为他面试的这个考生的家长事先跟他打过招呼了。我们的教授是十分诚实的,事实上如果他不主动提出回避,我们也无从知晓。因此我们还是要相信这些老师的诚信和对于此次考试的重视。” 此次复旦和交大采取了两种不同的选拔程序。对于复旦的申请资格测试,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很多人认为这是增加考生负担,“又增加了一次考试”,而且由于测试内容涉及10个科目,对一些“偏才”来说显然门槛过高。虽然复旦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中说明,只要具备“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成绩优异”、“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的学生”这几个条件之一的学生都可以报名,但除了“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外,另外几类学生能否通过资格测试成了一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在中国大学普遍没有独立性、行政权力干预大学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高校自主招生可能反倒会加剧高考招生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程序公平先行 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如何保证公平,也有专家站在另外的层面给予了解读。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晓鹏教授说:“何谓‘公平’?不同的人可能看法不同。我们的一些观念应当有所更新。对于美国部分一流大学的招生标准,也许有人认为根据这些标准招生不如用统一的‘高考’成绩划线录取‘公平’,但也有人认为其实它们更公平。” 他进一步说,首先法学上讲“程序公平”优于“实质公平”,因为前者比后者客观,更具可操作性。美国一流大学的招生标准明确,有关招生政策通过各种途径使考生和整个社会周知,首先体现了“程序公平”。这次复旦等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也都十分透明,便于社会监督,首先从程序上保证了公平。 其次,从“实质公平”来看,单一或相同的招生标准并不等于公平。例如,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对一部分考生可能是公平的,但对另一部分考生则可能是不公平的,更不要说用它难以选拔具有创新潜力的考生了。例如自去年开始美国新的SAT加大了语言方面的权重,对于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学生和外国学生可能就不太公平。 其实,自主招生与公平录取并无必然矛盾,统一高考也并不一定能保证绝对的公平。国内某省某年的数学考卷有较大纰漏,直到院士们指出来了,有关方面还是遮遮掩掩,这对考生公平吗?美国的一次SAT考试,用机器批分495000份考卷竟然有4000份出了问题,这对一部分考生自然也不公平。斯坦福等美国名牌大学特别申明,他们在看考生的各类学业成绩时并不是仅看一个死分数,还要看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这一分数的,如果一个考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较差,而能取得较好的分数,在大体相当的分数下他们肯定优先录取这个考生,这样的自主招生难道不更公平吗? 高校自主招生,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赋予了考生自主选校的权利。美国的不少学生,往往同时拿到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这样考生可以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比较选择,对于考生来说因而也能达到更大的公平。 “对于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我们必须破除一些固有的思维误区,从全面衡量考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大学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有利于中小学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也是真正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权利。”张晓鹏说。 全国推广的可能性有多大 “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居全国之首,而且还是教育部综合改革试验地,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外地生源加入试点行列必将奔波往返于上海与原籍之间,这将大大增加考试成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曾如此说。他也表示上海试点一旦成功,复旦也将考虑按此种方法在全国招生,目前哈佛、耶鲁大学的招生人员,一直都在世界各地穿梭招生。 “此次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选择在交大和复旦,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因为上海的基础比其他地区要好,我们两所学校都地处上海,对上海的高中比较了解,跟他们的联系相对来说也比较多;而且我们在上海的招生量比较大,因此不会影响正常的高考招生。在更大范围内自主招生,目前看来还没有可行性。”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罗哲表示,他对高校自主招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还有所顾虑。 “目前在上海推开的条件比较成熟,如上海信息比较通畅,而其他地区的学生目前暂时难以实现,但是可能有其他学校很快会加入到自主选拔录取中来,到时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可能也有机会。”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表示。 一位考生家长表示了他的担心,他说,如果中国的高校都加入到自主招生的队伍里来,会造成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进一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部做到宏观上的调整和把握。比如此次复旦和交大两所大学选取的面试时间是同一时间,很多同学两所学校都报名了,但只能选取一所参加面试。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教授也认为,这种自主选拔录取方式目前还不适宜扩大到全国范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重要条件目前尚不具备。首先,在诚信缺损、腐败之风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完全采用外来的考核结果和证明材料;其次,我国还缺少全国统一的高中会考,不具备准确反映学生高中阶段成绩的标准;再者,招生的大学和教师要制订出既符合培养目标,又切实可行的选拔方案,教师在招生标准上要形成共识还缺少实际经验。另外,这种自主招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