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越剧百年 他们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1:4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马小真

  百年来,越剧走过了她曾经的辉煌绚丽。抚今追昔,越剧这门传统的剧种,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美丽的回忆。然而繁华过后,越剧的“后百年”,又将以什么样的模样,再度给世人留下深刻隽永的印记呢?这是所有的喧闹沉寂后,越剧界,乃至整个中国戏剧界都会提出的问题。

  今天,我们请来了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教育界,以及越剧观众代表。他们对越剧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后提出了各自建议,同时也表达了对越剧百年的祝福及期待。

  雅俗共赏 由俗取雅

  嘉宾:沈祖安,著名戏曲评论家

  观察记者:沈老,您作为浙江戏曲界著名的理论家,能否以艺术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谈谈浙江越剧的未来?

  沈祖安:从百年前的村头小戏,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走过了艰难而又繁华的一百年。回顾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困境,弘扬越剧的精神,冷静且客观的瞻望未来,确实应该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的确,在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影视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越剧已不再是许多观众文化娱乐生活的惟一选择。但是,越剧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就是因为它百年来面向广大群众,使人看得懂、记得牢、忘不掉。越剧艺术要发展,今后必须在吸收城市文化的营养之后,将越剧发展为一个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的艺术。

  浙江历来是戏剧大省,从前更被誉为南戏发展的摇篮。而越剧更是一个传统、经典的剧种。它发源于浙江,发祥于上海。浙江在越剧方面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

  从当年的“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到后来的“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傅全香、徐玉兰等,再到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小百花”—茅威涛、何英、何赛飞……从20世纪3、40年代一批代表性剧目—《碧玉簪》、《山河恋》、《祥林嫂》到今天的《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和《孔乙已》,不能不说,这百年一路走来确实是风雨兼程然而又芬芳夺目的。

  袁雪芬同志曾说过,浙江在越剧男女合演中两大成就是:男调自成风格和表演上更贴近生活。鲁迅夫人许广平同志则说:“浙江的越剧既有传统,又是新的!”百年来,浙江越剧艺术的提高,不仅有男女合演的研究,更着重在越剧唱腔因人制宜和因情变化的研究,融会贯通地发展了女子越剧的唱腔艺术。

  而至于今后的发展,我觉得不外乎是对于人材的发现和培养。有了人材,就有了可以接班的跨世纪的年轻的生力军。再就是要有好的剧本加上好演员,还要有一套各门类的组创人员的精兵强将,才能真正出好戏。

  除此,我认为还要三点是最重要的:一是越剧的定位。越剧应该是一个雅俗共赏,由俗取雅的艺术,所以它的定位一定要明确。我认为越剧的根在农村,它今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当然,越剧是要进入文化市场的,它也必需遵循经济规则。所以,它既要考虑城市观众的审美要求,也要顾及到农村观众的审美情趣;二是越剧的生命。我想只有保持了观众的热情,并不断创新,才能维持它的生命力;三是越剧的源泉。“百年越剧源泉在,一曲剡溪天下闻”,这句话就概括了越剧这个剧种的发展,而今后无论越剧走到哪一步,它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发源地,更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它的传统。

  此次越剧百年的纪念,我觉得不仅是一个庆祝,更是一次检阅。衷心希望越剧能在今后更严峻的现实中站稳自己的脚跟。

  向未来展开的越剧

  嘉宾:茅威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观察记者:作为名扬海内外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请您谈谈您在越剧百年这一中国戏剧界的盛会中,对后越剧百年的感想。

  茅威涛:越剧百年既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又包括了我们亲身的经历。同时她还意味着我们以及越剧的未来。身为演员,在为百年越剧辉煌成就而欣喜、自豪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更深层的思考。因为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不仅有越剧戏迷们的热情欢呼与赤诚的热爱,同时还有她走向未来之路的困惑。而所有的困惑,集中在艺术层面上,就是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以及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越剧做些什么。所以说,越剧百年历史,虽然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但在盘点这份遗产时,我们还是需要有足够的清醒与冷静。

  在这些年里,我和我们小百花越剧团创作了许多新剧目。每次创作新剧目,我们都会把设计能够让观众、戏迷喜欢甚至传唱的核心唱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观众才是推动这100年来越剧发展最强大的动力。而观众的许可,无论是老观众还是新观众的认可,都是越剧的生命所系。

  如果说百年越剧的辉煌历史是越剧人不断努力的历史,那么这样的努力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越剧人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越剧表现的种种可能性。而拥有越多这样的可能性,越剧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生存,发展。是的,前辈们已经这样做了,我和我的同仁们这二十多年的努力,同样是为了这个目标。

  我和我的同仁们在走这条路时,有我所扮演的“范容”对我们身负的古老文明积淀超越理性算计的守望;有我扮演的“孔乙已”对自己的文化身分寓含的精神文脉不肯轻易放弃的痴迷;更像我扮演的“荆柯”那种是在做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抉择。我是像我这些戏里的主人公那样对待越剧的,我们需要拓宽越剧在今天和明天的道路,为越剧在今天的生存与明天的发展,寻找新的、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我们还有新的使命,那就是要让年轻的越剧继续年轻,我们正在努力创造一种更开放的越剧,让越剧向未来尽可能地充分展开。

  文化大省的越剧振兴

  嘉宾:周冠均,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观察记者:在越剧百年的今天,以及明天,作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进一步繁荣浙江越剧,从而更好地建设文化大省,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具体规划?

  周冠均:越剧是浙江一个主要地方剧种,也是目前全国第二大剧种。对我们省文化大省建设影响之大不容忽视。百年来,越剧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尤其受广大农村基层群众的欢迎,有着非常良好的市场氛围,及一大批爱好者。

  振兴越剧,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根据浙江省文化建设要求,目前对越剧的保护发展非常重视。比如这段时间我们搞的越剧百年纪念大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和回顾越剧百年历程以及对越剧今后发展做进一步思考与规划。

  至于你说的具体规划,现在浙江省文化厅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但我们会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对越剧今后的走向及创新,做一个新的策划和具体的要求,但是现在还在酝酿中。不过,可以透露的是,今年10月12日至10月27日,我省将会举办一个中国越剧艺术节,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同举办的。

  我认为地方剧种能以国家的名义来搞成一个艺术节,这不但提高了越剧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更为这个剧种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们的希望是,不仅要把繁荣越剧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还要使其成为浙江走向全国的著名品牌,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力、牵引力和亲和力。要像国家振兴京剧、一些兄弟省市抓地方剧种那样,大力抓好越剧发展。确立越剧在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中的地位,把繁荣越剧作为全省共建的系统工程。越剧不仅应该成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要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进一步将其推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剧”。

  保留、发扬传统剧种

  嘉宾:梅跃进,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戏剧系党支部副书记

  观察记者:请问梅书记,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当初为什么要创办越剧班?其目的和意义何在?现在每年报考戏剧系越剧班的学生还多吗?

  梅跃进:浙江是戏曲大省,早在八百多年前,我国民族戏曲的最早形式—“戏文”就诞生并成熟于浙江温州一带了。越剧是浙江的传统剧种,必需保留和不断地发展。我们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浙江省艺术学校,它从原来的越剧科发展到今天的戏剧系越剧专业,也算是目前全国学习越剧的最高学府了。

  同时,我们学院及它的前身—浙江艺术学校历来都将戏剧表演作为重点学科与重点专业,曾开设越剧、昆剧、京剧、婺剧、绍剧、瓯剧、话剧等表演专业。尤其是越剧表演教学更是我们学院一直以来首推的“拳头产品”,也一直是浙江的越剧人才培训中心和教育基地。

  越剧表演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和高职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我院越剧专业每年都要招两个班的学生。从招生情况来看,生源还是非常良好的。我们学院采取的是五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案,也就是三年中专再加两年大专。由于越剧表演和学习的特殊性,每位学生一个学年就要花费1万元,而学校则在每个学生身上每年都要投入2万元经费培养。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经济的发展,应该说与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期相比,尤其是当年轰动全国的“小百花现象”,越剧目前的状况与过去是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而笼统地认为,越剧已经低迷了,只能说它现在不能与过去的辉煌再相提并论。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在越剧百年的今天和明天,结合这几年越剧发展情况和越剧教学实际,今后我们越剧专业要向精品教育方向发展,将越剧艺术这枚奇葩在之后的百年,盛开的更加美丽。

  应该保持越剧的年轻化

  嘉宾:支涛,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导演

  观察记者:越剧是一个非常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品种,您作为目前中国越剧最高学府的教育者,在教学上,与过去相比有什么新的突破?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

  支涛:作为一个越剧教学基地来说,从继承于发展的角度上,如何保持这个剧种的年轻化,应该是我们越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个“年轻化”并不是说它的观众及表演者有多年轻,而是来源于越剧这个剧种本身的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以及靓丽的形象。

  从教学剧目上,我们已突破了以往才子佳人的形式,大胆探索一些别的领域。比如目前来看,我们会比较注重人文性比较强的,或有历史厚重感的一些题材。包括前不久在北欧演出的欧洲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作品,其实也是将越剧打入了国际市场。

  当然,虽然我们在不断的开拓越剧的题材,但我觉得,从百年越剧及越剧本身的温婉细腻来看,越剧的题材还是离不开才子佳人,而这种独有的江南特色不能丢失。

  所以从越剧的剧种发展来看,应该是这样一个方向—拓宽自己的领域,进入现代的市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方面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

  而对我们浙江的越剧教育基地来说,首先要把握住时时学好的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灌输现代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创造性的。将现代表演教学思想融入传统戏曲教学的实践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且被证明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会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创作机会。在学会技能的基础上,希望他们能通过几年的学习,不但文武兼备,更要拥有浓郁的人文素养;不但会表演,更要有创作的思路。让学生在踏进社会前就培养了他们独立塑造人物的能力,架起了剧团与艺术院校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从模仿进入了创作,从体验进入到表演。

  而在选择老师方面,我们除了聘请茅威涛来当客作教授,以及创办杨小青越剧研究室以外,还不间断地请省内外一些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越剧名家,包括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专家前来授课,采取“名师名家”教学方式,并扩大选修课目,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应该说,通过几年的实践与不断地摸索,我们还是可以非常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塑造人物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作为越剧表演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同样也是非常可喜的。

  新时代的越剧

  要不断和观众磨合

  嘉宾:徐中群,职业经理人

  观察记者:作为一个现代戏迷,请您谈谈新时代的越剧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观众?吸引观众?

  徐中群:我觉得今天的越剧已经在走一条很好的路子了。它能从传统越剧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再以老的眼光来对待现在的越剧了。

  前不久我在杭州剧院看过一次越剧专场,首先让我感到很震撼的是,现在的人物造型真的很漂亮,而且背景设计也很华美、立体,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同时它的配乐也更丰富,如果光听音乐的话,并不亚于一场美妙的音乐会,绝对是一场视听完美享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越剧从整体上说已有了很大创新,但随着群众娱乐生活的大大丰富及影视媒体的多元化的迅猛发展,越剧也确实在这种市场竞争下流失了很多观众。

  它今后的发展,从我作为一个越剧观众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是必需要改变的。首先关于题材领域。越剧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江南小儿女情长的样子,也能像京剧《图兰朵》一样,找一些国外的经典故事用越剧的表演方式来演绎呢?比如说《罗密欧与茱丽叶》、《西区故事》都是相当不错的。然后再通过将现代时尚的、流行的元素揉和进舞美、服装、化妆,相信应该能吸引新的观众群。对喜欢越剧的人来说,只要保留它固有的模式,当然不会介意它有什么样的新面貌。而对不喜欢越剧的人来说,这样的越剧或许会很有一种新鲜感。之所以我要谈到这一点,是因为我看到了,多年以来,如果说仅用越剧唱腔去吸引观众,很难。只能先通过视听上的创新和改变,才能走出它的下一步;

  其次便是包装和推广了。其实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越剧不能像电影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呢?你可以选择买碟片、听CD,但很少有人会通过买一张票走进剧场去欣赏一出戏。昆剧《牡丹亭》于2005年的成功在我看来,应该离不开它在剧目上的精致包装、大力度宣传以及完美的推广方式。那么越剧如果遇到好的剧本,或者是经典传统剧目重新演绎,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昆剧《牡丹亭》的成功模式呢?

  所以,在我们年轻观众看来,越剧在21世纪中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定要不断地与观众磨合,并且要用现代的营销方式及理念来经营越剧,让越剧真正可以走进每个人的平常生活中。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