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胡锦涛访美专题 > 正文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8:07 新华网

  新华网纽黑文(美国)4月21日电(记者罗辉 潘云召) 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上午访问了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美国耶鲁大学,并向耶鲁大学师生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演讲会在耶鲁大学古朴的斯普拉格礼堂举行。灯火通明的礼堂里,座无虚席,主席台两侧竖立着中美两国国旗。与会的600多名耶鲁大学师生和其他人士早
早就座,等待胡锦涛发表演讲。

  当地时间11时45分许,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校长莱文陪同下步入大厅,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演讲。他首先从中华文明历史流变和现实发展的角度,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方向。胡锦涛指出,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走过了曲折艰辛的道路。28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必须看到,中国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继续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中国将在未来15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胡锦涛强调,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胡锦涛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胡锦涛强调,文化、教育和青年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衷心希望中美两国青年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世界美好的明天。(演讲全文另发)

  胡锦涛还回答了耶鲁大学师生的提问。胡锦涛的精彩演讲和答问赢得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笑声。演讲结束时,全体再次起立,对胡锦涛的演讲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莱文在主持演讲会时说,耶鲁大学师生对胡锦涛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过去20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教育的重视。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耶鲁大学同中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演讲开始前,胡锦涛会见了莱文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567种总计1346册的中国图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在赠书仪式上,胡锦涛表示希望这些图书有助于耶鲁大学师生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国务委员唐家璇等陪同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耶鲁大学创办于1701年,是美国最古老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校园位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目前在校生11000多名,来自全美各州及世界各地。耶鲁大学同中国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历史久远。目前有近600名中国

留学人员在耶鲁大学学习。(完)

  相关专题:胡锦涛访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