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专题 > 正文

江苏昆山:青山绿水从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7:50 中国财经报道

  CCTV2《中国财经报道》4月25日播出节目《江苏昆山:青山绿水从何而来?》,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屏幕里面是一座正在面临拆迁的工厂,工厂的建筑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与工厂一墙之隔的是一条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商业街,主管拆迁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为这次拆迁,他们仅仅租金的补偿就要付出几百
万元的代价,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看记者的报道。

  昆山市千灯镇副书记顾菊明:“我们感觉到这一块地方就占二十多亩土地,整个我们古镇上面看上去,就是很不协调,很多平顶红瓦房。”

  负责古镇规划、拆迁、维护工作的千灯镇副书记顾菊明坦言,这座工厂正好在古镇保护区的核心地段,这次拆迁就是为了还原古镇历史风貌,而这恰恰要让他们做出大量的投入。

  昆山市千灯镇副书记顾菊明:“包括这个土地产权全都是我们镇政府,以前租给业主,我们每年收个七八万块租金,这么几年下来总共不会超过五十万元的租金,但是我们仅仅这个工厂搬迁,就花掉了三百二十万要补偿给我们业主。”

  顾菊明说,他们打算把工厂搬到工业园区,这样就可以按照古建筑的方式原地搞一条商业街,把古镇风貌还原。千灯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错,在古镇中还有一条北连吴淞江、南连淀山湖的黄金交通航道穿古镇而过。可是河道上来往的船只拥挤,对河道上的五座百年石桥也构成了破坏。船上的机油外溢也对河水造成了污染。

  昆山市千灯镇副书记顾菊明:“因为这个桥有好几座,都是几百年了,就是清代的,大部分,那么现在实际上你看到我们这几座已经整修过了,以前这个轮渡,这个十几条船就是一定要砸在这个桥上的,所以最近很多桥就是砸坏了。”

  为保护古镇,去年昆山市对这条航运上百年的河道,实行断航。在古镇外面重新规划一条连接南北的运输河道。

  昆山市千灯镇副书记顾菊明:“这就是再整治一条河道出来,大概这里花费要几千万元,这样一方面使船户还是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航行,对古镇保护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顾菊明告诉记者,千灯镇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然而在发展地方工业,带领农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只顾经济发展是不行的。

  昆山地处江南水网地带,除了千灯古镇,还有周庄古镇、锦溪古镇,如今这些江南的小桥流水,都在面临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布局。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江南水乡青山绿水可以说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美景,那么在发展中会不会破坏掉,在苏南好多地方是有教训的,昆山也曾经走过了一段弯路,我认为不要回避这个事实,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起步的时候,环境破坏,但是很快我们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面他们很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些古镇它不是简单地保护,它是把发展和保护有机统一起来。”

  主持人: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是眼下大家谈论颇多的一件事。可是这也是一件难事,因为这往往需要取舍,昆山是全国百强县市之首,工业发展非常迅速,那么在这里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会不会产生典型的矛盾呢?要速度还是要生态?这个问题昆山怎么回答?记者发现,昆山对于当地的工厂不仅提出了谁污染谁掏钱,更提出了谁治污谁赚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走访。

  王碧云在一家为电路板配套的企业工作,98年随着珠三角地区的许多电路板企业向

长三角地区转移。她也就随着工厂落户到江苏昆山,王碧云告诉记者,当时长三角地区对重金属污水的处理还不十分重视。

  昆山中环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碧云:“因为当时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到客户那边去谈事情他们都讲垃圾小姐来了,我们这个工厂就是一个处理工业垃圾、工业废料的工厂。”

  王碧云的企业靠收购工业废料生财,昆山有电路板制造工厂近三十家,而她服务的客户有8家。当初处理1吨重金属污水,大概要向电路板企业收取1000元处理费,而现在重金属污水已经成为一种提纯的“原料”,王碧云反过来要向电路板企业购买污水。

  昆山中环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碧云:“比如说我们进来的那个蚀刻液,进来之后有一部分是作为药水,销售给线路板厂使用去了,那么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产生的污水经过我们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之后,因为它里面含的有些化学物质还是可再利用的,我们又把它利用起来又做成铁的蚀刻剂再销售出去,那么就是整个工厂没有废水排放,那么就是个零排放,对社会来讲它是一个大循环。”

  王碧云的工厂每年可以从废料中提取、加工生产出硫酸铜600吨,氯氧化锡300吨。一家生产电路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月生产电路板3万平方米,而每月需要处理的工业污水大约10吨。他们将工业污水也卖给了一家污水处理厂。

  昆山万正电路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昆明:“原来那时候我们都是放在河里面的,自己处理,既影响了环境,又污染了水质,那么通过我们现在我们各个方面的改造,在提高也是利用,我们有下家来拿的,一个月10吨左右,有10万块钱收入,再一个就是说下家也解决了劳动力,又能对水质的保护,环境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

  按照昆山开发区的引资规定,对于IT企业的进驻,必须要求有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工业污水处理,才给予准入。

  原昆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宣炳龙:“像昆山电子行业很多,电子行业本身排放出来的东西,有很多是重金属,黄金、白金这些东西,那么现在来讲,像我们现在有几家工厂,有的是日本来的、有的是美国来的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通过这些废物进一步利用,提炼出来,现在说变废为宝,他们正在淘金,出来的都是黄金、白金,所以说保护环境。搞好循环经济,这是再可持续发展必要的一个手段。”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你如果不去这样处理,你新发展的企业也很困难,因为我们在一个地方给你核定一定环境的容量,那么这个环境的容量需要我们要算好这笔帐,你一定要把有一些污染的东西,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你才能腾出新的环境容量来发展新的产业。”

  张国华介绍,开发区内的污水处理,已经铺设两路管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分开排放,分开处理,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已经建了十八座污水处理厂,今年已经达到75%的污水都得到有效处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对于处理工业污水的企业,政府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现在我们昆山对整个的废弃物进行分类,现在我们分了九大类,整个废弃物的处理,目前有民营和外资的企业已经有二十五家,就是来处理这九大类的整个废弃物,那么应该讲这个投资也超过一个亿,那么使我们昆山这个九大类的废弃物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理。”

  主持人:看,昆山的工业废水特别是重金属废水已经成了紧俏商品,其实当地的不少企业现在也都发现了“节约”的商机,从内部挖潜,开始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上设计循环经济的工艺流程图。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昆山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故事。

  谢秉忠,在一家总投资25亿元的电子材料生产企业工作,是目前昆山最大的电子材料企业,然而像这样一家大企业,也在循环利用资源上精打细算。

  南亚电子昆山公司副总经理谢秉忠:“我们在生产玻璃纤维丝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的玻璃纤维丝,废玻璃纤维丝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掩埋的方式,那我们的开发厂商把这个废玻璃纤维丝再加工,生产成玻璃延绵,这个玻璃延绵是有绝热和隔音的效果,可以作为绝热和隔音材料,原来我们每年大概是有七千立方米的废丝掩埋,现在这种做法大幅度减低了整个城市掩埋的负荷,而且玻璃延绵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谢秉忠开始一件件的跟记者算起了帐,他们的一个产品叫护铜板。在生产过程会生产丙酮和DNF,是废有机溶剂,于是企业投资3210万元人民币,做了一个过滤的回收设备加以利用。每个月可以回收丙酮480吨,回收DNF220吨。

  南亚电子昆山公司副总经理谢秉忠:“从上游到下游的这种垂直整合的生产,产品项目包含有玻璃纤维丝,玻璃纤维布,环氧树脂,铜箔,护铜板,还有线路板,这些项目在建厂规划设计阶段,我们就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

  尝到循环利用资源甜头的“南亚”,又再次投资9100万元,购置了三套的密渗透加离子交换的废水回收设备。每月处理中水55000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6%。

  南亚电子昆山公司副总经理谢秉忠:“ 我们这个绿地所需要的用水,我们都是从自己的废水处理厂,这些废水经过处理达标以后,利用这个排放水来加以灌溉,这个就可以减少这个自来水的使用。”

  在昆山,不仅是谢秉忠所在的企业,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几乎都要面对一个资源利用门槛,昆山在实行绿色招商的同时,发挥“集群产业链”的优势,构建“生态工业链网络”,形成绿色产业延伸链。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我们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一个我们要考虑它的整个产业链,在我们昆山这个地方,它这个产业配套的能力怎么样,它这个上下东西在哪里,我们要研究,第二个我们要研究它生产的过程对环境是什么样的一个要求,它有多少废气排放,有多少废弃物要处理。”

  开发区每年都要对引进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予以劝退,仅2004年就劝退16个项目,投资额近2亿元。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往往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些污染,一个是产业的污染,一个是人聚集以后的这个生活污染,很多的国家,发达国家也好,一些地区也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我们昆山来讲,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来解决好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再从理念上有一个非常好的指导思想,第一个话就是叫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第二句话就是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进昆山,到后来我们感到提出来只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这个应该要从指导思想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2005年昆山人筹集资金1.6亿元,对一些断头河流、池塘进行绿化改造。实现每一个昆山人都拥有14平方米的公共绿地的目标,“生态优先”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昆山的引资开发和规划建设。

  主持人:在昆山,记者发现除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多人在谈论一个长骨头也要长肉的话题,骨头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肉代表普通百姓的家庭收入,在昆山建设全面小康之路的今天,当地的农民群众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下期节目,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追踪,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下期节目再见。

  主编:赵 悦

  记者:李 敏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