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魅力:穆斯塔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19:39 央视-经济半小时 | |||||||||
穆斯塔法,一个现代的阿里巴巴,为22个阿拉伯国家打开了财富之门,走南闯北,牵线搭桥;为阿拉伯世界寻找中国机会,中国正成为阿拉伯国家新的贸易伙伴。 作为一个中阿经济的牵线人,穆斯塔法每天都在中国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并把它介绍给阿拉伯的商人。 4月2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中国魅力:穆斯塔法》,以下是节目实录: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个阿里巴巴的传说。他只要说一句芝麻开门吧,面前就会打开一个宝库。而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位现实版的阿里巴巴。
现代阿里巴巴 他是一个现代的阿里巴巴,他为22个阿拉伯国家打开了财富之门,走南闯北,牵线搭桥,他为阿拉伯世界寻找中国机会,中国正成为阿拉伯国家新的贸易伙伴。 把穆斯塔法叫阿里巴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这样叫他的,不仅是中国商人,还有很多阿拉伯商人。在他们眼中,穆斯塔法就像是一个高超的魔术师,他既能帮你打开阿拉伯世界巨大的市场,也能帮你找到最赚钱的中国商品。就在我们采访他的时候,穆斯塔法小试牛刀,展现了一把他的神奇魔力。 人们常说表情代表性格,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开朗表情的人。 穆斯塔法·萨法日尼:“阿拉伯国家当地的鲜肉和中国的鲜肉,价格有3倍多。”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和穆斯塔法聊天,因为在不经意的聊天中,他一不小心,各种商业信息都会脱口而出,而他之所以说到牛肉价格,是因为在他的撮合下,来自阿拉伯的客商刚签定了一笔300多万美元的出口定单。 阿拉伯市场的牛肉比中国贵上3倍,在穆斯塔法的撮合下,一些阿拉伯客商憧憬着中国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抢购,这也让一些中国企业忙不过来。 沈阳绿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心文:“越来越多,他希望一天,发两个集装箱才好呢。我们做不出来那么多,能做多少,有多少做多少。去年这里我们订的2000美元一吨,到了阿拉伯国家可能成本价2500美元,到了那边,可以卖5000,就是价格翻一翻。” 这笔生意,阿拉伯客商能挣多少,穆斯塔法不愿多讲,只说这是他促成的很多生意中的一桩。 穆斯塔法:“牛羊肉的食品,只是很小小的合作部分。” 穆斯塔法告诉我们,由于进口中国牛羊肉有着巨大的利润,阿拉伯的商人也几乎把来自中国的牛羊肉,摆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每个市场。 穆斯塔法:“到了阿拉伯国家,85%的牛羊肉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穆斯塔法告诉我们,在他的穿针引线之下,很多阿拉伯商人在中国做成了大生意,不仅有牛羊肉,还有石油、机电产品、劳务输出这些大宗买卖。每年经他的手撮合促成的生意实在太多,以至于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帮助了多少阿拉伯商人。 中阿的商贸之桥 在中国和阿拉伯地区之间,穆斯塔法搭起了商贸之桥。看他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你可千万别以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商人。实际上,他曾经担任过职业外交官,而正是这段难得的外交生涯,让穆斯塔法发现了中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穆斯塔法:“日常用品,还有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设备,我们非常非常需要,我们的市场,有很大的一个市场。” 退休后,定居在北京的穆斯塔法经常邀请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一起到中国企业考察,每到一处,他也都会像明星一样摆出不同的POSE,而在各种POSE的背后,他也看到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赢的机会,从而促成了中阿之间一笔笔的大买卖。 穆斯塔法:“率领了多次海湾国家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大使到胜利油田,我们去了3次 4次 5次,很多次,最近我和苏丹大使通了个电话,我了解到,和胜利油田那个公司合作的特别好,并且现在中国的石油公司在苏丹不能说垄断了,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中阿经济的牵线人,穆斯塔法每天都在中国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并把它介绍给阿拉伯的商人,而在他办公室的电脑里,我们看到他自费建立了一个中、阿双语的网站,这里面不少都是在国际上,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中国企业。 穆斯塔法:“有的公司也不知道我已经把他们的公司注册到里面了,有的也不知道。” 今年两会之后,“双赢”也成了穆斯塔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而就在他的电脑中我们也发现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孩子为他擦皮鞋的照片,而另一张则是他高兴的为孩子擦起了皮鞋,对他来说,他和孩子都收获了一份快乐。 穆斯塔法:“共赢,我们合作共赢,就是合理的,你也可以吃的好,我也可以吃的好。” 穆斯塔法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他说之所以现在还留在中国,就是看好目前中阿之间诱人的经贸前景。这让精通汉语、朋友遍地的穆斯塔法找到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久前,湖南一家企业动用自己的商务专机和11米长的凯迪拉克把穆斯塔法接到了长沙,为了欢迎他的到来,企业的员工也为他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招待晚会。 穆斯塔法看上了这家湖南的企业,是因为他们能够生产直接使用石油和太阳能制冷的中央空调,对穆斯塔法来说,这种空调不仅能为阿拉伯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同时还能保护环境。 穆斯塔法:“实际上这个设备,阿拉伯国家很需要。” 虽然穆斯塔法曾经为阿拉伯世界成功地撮合过不少的大项目,但他对任何一次考察从不掉以轻心,由于想尽快地把这种环保节能的空调引进阿拉伯国家,他开始和这家企业国际市场的负责人进行沟通。 空调企业国际市场负责人:“沙特我们有一些机器的销售,但是比我们所计划的还是低很多了,按照我理解的,很早你们就进入阿联酋,但是阿联酋根本没有提沙特阿拉伯你才有几台,10天之内我们看看,比如还是2个礼拜之内,要不是沙特阿拉伯专业代表团到这边,或者我们给你们安排,老总还是你去转一转,去沙特阿拉伯,去阿联酋,让我们直接和有些专业的企业接触。” 为了对产品有更多的了解,穆斯塔法在参观生产线时,也不断的爬上爬下,了解设备的各种性能。 穆斯塔法:“阿拉伯国家的气候很热,肯定我们需要这样的空调,那里空调是必需的,也是缺电,正好非电的空调最符合阿拉伯国家的。” 面对阿拉伯国家巨大的市场空间,这家企业的总裁在穆斯塔法参观结束后,也赶来沟通。 穆斯塔法:“非电的中央空调按理应该在阿拉伯国家受到很大的欢迎,今天我说了,阿拉伯是最富有的国家,在世界上,因为原油。” 企业总裁张跃:“对,这个市场是巨大的,阿拉伯世界的工作要多做,现在是这样的,您要帮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帮我介绍一家经销商,就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找到一个最大的空调的销售公司,这个比如亲王啊,用不着去找别的合作伙伴,落实本国的项目就太大了。所以我们两个都是利益存在,为两个地区的利益共赢,互利的。” 穆斯塔法:“我觉得对阿拉伯国家,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机会,对张总,对他的公司,对他的产品有好的机会,对我们阿拉伯国家也是好的机会。” 回到北京,穆斯塔法为了促进这个产品在中阿之间实现共赢,马上就开始招朋唤友,邀请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大使共同研究。 “在哪个领域我们可以合作?” “这是我做了一个报告。” “我分给每个阿拉伯国家大使一份。” 在穆斯塔法的嘴里,他常常把双赢这个词挂在嘴边,可不是为了生意上恭维人家,这正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经贸往来的写照,而且穆斯塔法还特别向我们建议,要想切身体验中阿经济的活力,可以到浙江的义乌去。那里,有他的很多阿拉伯兄弟,都正忙活着建起中阿之间新的丝绸之路。 阿里巴巴们的丝绸之路 穆斯塔法在湖南一家空调厂找到了新的商机。他说,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人已经发现了中阿贸易的机会,而浙江义乌是阿拉伯商人最集中的地方。 穆斯塔法:“义乌成为一个阿拉伯村,好像你进入一个不像中国的市场,黑人、黄人、白人,成为一个国际的。” 如同国外的唐人街一样,由于大批阿拉伯人聚居义乌,这里也形成了阿拉伯街,街道上、饭店里、小吃摊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阿拉伯人,而这么多阿拉伯人聚集在这里撒出大笔的定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中国的小商品销售到阿拉伯或其它国家,就可以获得不菲的财富。 也门客商:“每次来到这里,大概要进20万美元的货。” 在义乌,每个阿拉伯客商都在大量采购,因为这里的商品一旦走出国门,价格往往都要翻上几翻,像这样一个塑料玩具,在阿拉伯国家可以卖到3美圆,相当于24元人民币。 摊主:“我们差不多卖8元人民币,差不多翻3倍。” 在小商品巨大利润的吸引下,阿拉伯商人蜂拥而至,无论是服装,还是装饰品、义乌的40多万种小商品都成了他们的目标,虽然交易过程中语言不通,但是拿着商品,打着手势,就这样,也能完成交易。 摊主:“她们说话听不懂,实际上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靠猜测,现在很多很多阿拉伯老板、商人很喜欢学基本的语言,到中国自己用。” 在义乌,一些阿拉伯商人如同候鸟一样,一趟趟的往来义乌,通过空运、海运把中国的商品远销海外。而另外一些阿拉伯商人则完全不同,他们选择了定居的方式,在中国创造了一个个的财富神话。 穆斯塔法:“拿穆德来说,也门留学生,现在成了一个大老板,一个企业的老板。”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在中国有着2家分公司,据说有着千万身价的穆德。 浙江崇禾日用品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穆德:“2000万美元的营业额,我觉得,这样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实现财富梦想,穆德和创业伙伴们当初凭的却是留学时攒下的生活费。 穆德:“当时资金是不多的, 几千元人民币。” 通过把义乌廉价的小商品转手倒卖到阿拉伯国家,穆德和他的创业伙伴5年之内就挣到了100万美元。 穆德:“那时候很多产品的,价格可以说还没公开,还有很多赚钱的余地。” 今天,通过10年的创业,穆德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他的仓库里,每天都堆满了要发往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商品。 穆德:“我们经营的范围是比较广,有日用品、有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工艺品。” 虽然买价一般是进价的近3倍,但是,这样的商品却供应充足,利润有限,所以,穆德觉得靠转手倒卖的方法已经过时了,他要开发新的产品。 就在穆德的研发基地,我们不仅看到了最新开发出来的、适合阿拉伯国家的产品,同时穆德还为这些产品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穆德:“我们不换方向就不行了,我们已经感觉到品牌的重要性,没有品牌,可以说没有未来。” 现在,除了在义乌外,穆德还在广州和福建开了两家分公司,而立足义乌,放眼全球,穆德感到自己再也不是一个老外了。 穆德:“可能其它地方我们觉得还没有义乌这样亲。” 记者:“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您必须要离开中国呢?” 穆德:“我希望这个原因不存在,国家的企业,还是私人的企业,还是民间的企业,还是经营个人的小商品的商人,都喜欢往中国来,并且人越来越多,因为这个是机会、机遇。” 在义乌,阿拉伯人生活的很悠闲,晚上12点后入睡,早晨10点左右起床,下午去采购商品,而夜晚降临,也就到了他们的狂欢时刻。 无论是穆德还是穆斯塔法,他们在中国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机会。正是有了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中阿商人的共同推动,中阿贸易十四年来增长了30多倍。 2005年,共有4555名阿拉伯人选择常驻义乌;2005年,3—4万阿拉伯人来到义乌进行采购;2005年,阿拉伯人为把义乌小商品出口中东,共花出了1。16亿美元。 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截至2005年底,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302亿美元,从事承包劳务总人数达15.6万人;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达3.9亿美元;阿拉伯国家来华投资合同外资金额15.2亿美元。 2005年1—11月,中阿贸易额达463.8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中国出口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249.4亿美元,同比增长46%。 对中阿贸易来说,新的丝绸之路才刚刚开始起步,看来还有更多的宝库在等着中阿商人们去发现。 主编:梁 军 记者:李 杰 摄像:景 延 李 培 董伟涛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