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涨价未必是最佳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10: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如果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通过直接的讨价还价来决定价格,政府只作裁判,问题可能早就解决了。 近年来,燃油价格一再蹿高,出租车行业是受其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于是,关于出租车调价的各种“说法”四处传播开来。细细推敲之,受出租车调价影响的可能有这么几种社会组织和人群,一是司机,二是乘客,三是出租车公司,四是政府。
首先是司机,油价上涨了,成本上去了,收入减少了,所以司机们希望价格上调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恐怕还有其他的因素也是需要考量的,那就是价格上调后,乘客是否会减少。虽然有人说,打车的都是有钱人,不在乎。但媒体披露的调查数字却并非如此,有80%甚至90%以上的人认为,他们会减少打车的次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地的出租车市场已经是一个“静态”的市场,就是说,打车的人/次就这么多。车价调高,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乘客减少。 可以这样算一笔账,如果一个常常自费打车的人月收入是4000元,每天花30元打车上下班,平均一个月算22天,那么他的支出是660元,占他的收入的16.5%;如果车价上调20%,那么他的支出就是792元,占他的收入的19.8%。虽然涨幅看起来只有3.3%,但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项经常性支出到占据收入的20%的时候,谁也不会无动于衷。车价上涨后,他可能的选择是设法每星期少打两次(或一天)车(譬如在某些日子与同事同打一辆车),每月减少打车的次数总计为8次(4天),每次平均18元,那么他就会少支出144元。以调价后的792元减去144元,他反而较前少支出12元。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出租车行业,从他一个人身上就反而少挣了12元。 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是靠拉客一点一点攒起来的。如果假设出租车价格上调后,“份钱”不涨不落。但公司的燃油补贴不给了,油价上涨的部分完全由自己消化。再假设目前出租车司机除去各项开支后每月挣3000元(可能是稍微偏高的估计),假设其中1500元挣的是打车上下班的人的钱,每人/次15元,那就等于要拉100人/次。要是打车的人减少20%,那就是80人/次,即使每次增加到18元(按调整后的车价算),也只有1440元,比现在还要少挣60元。假设司机每月挣的钱还有一半是打车者“办公事”的钱,那么各单位(尤其是企业)要减少成本(油价上涨的影响是普遍的),也会控制打车的费用,这部分钱可能会减少得更多。为了拉到更多的客人,空驶的时间也有可能会增多,这里头又会增加司机的成本开支。 所以,一般来说,调价对乘客和司机恐怕都没有好处。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司机是反对调价的(某种场合的“托儿”当然不算数)。 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要考虑,譬如,“黑车”的数量也还可能会增加。据说,现在很多开黑车的,都是以前的出租司机,因为感到被盘剥太甚,才走上了“黑道”。虽说要加大对黑车的执法力度,据说罚款要增加到500000元的天文数字,但当乘客与司机被逼到一条线上时,譬如“黑车”只拉身边的邻居好友,彼此以电话“单线联系”,取证的难度恐怕也会以几何级数增加。何况,这样的处罚即使再“天文”,对出租车司机又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呢? 司机的收入以及整个出租行业的收入下降,政府的税收也会减少。最后,涨价能够得到好处的只有出租车公司了。 现在不是又有人在拿“市场”说话吗?其实,就许多大城市的出租车行业来说,市场是失灵的。在这个被垄断的市场上,有消费的双方———乘客和司机说话的余地吗?如果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通过直接的讨价还价来决定价格,政府只做裁判,问题可能早就解决了。(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