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雅鲁藏布江 我的情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0:34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骞

  关志华和他的科考队员发现,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应该在杰马央宗曲

  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都要坐

  在山坡上,抽支烟,看会儿江面。”66岁的中科院水资源专家关志华,在他家客厅里,吸了口烟,回忆起这个21 次进青藏高原考察中,8次到达过的地方。

  “在山坡上,我能一坐就很久,总觉得怎么也看不够。”这位消瘦结实,一头灰发的老者突然脸颊微红、咧嘴一笑说 ,“她,是情人吧。”

  初遇雅鲁藏布江

  1973年9月,拉萨贡嘎机场。

  苏联产的伊尔—18型飞机,停在海拔3600米一片平缓的斜坡上。33岁的关志华一出机舱,便快步走向机场边 的雅鲁藏布江。

  飞机过泽当上空时,关志华已经和中科院自然资源青藏高原科考队的同事,透过机舱窄小的窗户,看到了这条藏人世 代传唱的母亲河——他此行的考察对象。

  从飞机上俯瞰,这条由众多辫状河道交织成的网状大河,宽约5公里,湍急的水流击打着岩石,冒出一串串白色的浪 花。因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第一大河,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有“天河”之称。

  站在岸边的他有点胸闷,深呼吸,还是气喘。机场附近的这片江面,开阔平静,蓝灰色的江水依偎着群山脚下,向东 北方缓缓流去。正午的阳光无遮无拦,天,纯净的蓝,云,晃眼的白,散落在江边两岸的庄稼地,油油的绿。和所有第一次踏 上这块土地的人一样,他被充溢在天地间的辽阔和宁静所打动。

  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对雅鲁藏布江进行过考察,并确定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库比藏布。英、俄也曾派人入 藏,都对这块土地虎视眈眈。60年代初期,中科院曾组织专家对拉萨附近区域进行考察,但1962年因国家困难而停止。 此时,对中国科学家来说,西藏依旧是个迷。

  中科院恢复工作后的第一个重要考察区域,毫无争议地指向西藏。关志华也就选择了雅鲁藏布江作为自己对藏区水资 源考察的第一站。

  发现大峡谷

  1973年9月至12月,雅鲁藏布江下游。

  整整3个月,他和7、8名队员,沿着西藏东侧的派区(现名派乡)往雅鲁藏布江下游走,这条线的终点是墨脱县希 让村。作为一条国际河流,雅鲁藏布江经过藏区最南端的巴昔卡,进入印度,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希让 村则是中国人目前所能到达的最南端。

  河流考察通常是从上游往下游走,而他们的考察线路从下游开始,主要考虑到第一次入藏的队员们对高原的适应能力 。

  一过派乡,宽阔的江面在两侧高山的束缚下,迅速收拢,大量流水汇集在峡谷底端,奔突急行,隆隆作响。峡谷呈典 型的V字型,最大深度为6000多米,远超过最大深度为2100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科罗拉多。

  峡谷两侧均为原始森林,没有大路可走,科考队只能沿崖壁上的羊肠小道,沿江前进。道宽不过半米,脚下稍不当心 ,就可能滑入湍急的江流。森林中倒伏的巨大树木,常堵住道路。

  有时候连日大雨,不仅让道路泥泞不堪,还常引发山体滑坡,如果不幸遇到,那么混在一大片岩石中,从崖壁笔直坠 入江流的你,只会是个小点,在江水中回旋一下,就永远消失了。

  避开了雨季,密林里的草虱子、毒蜂、毒草、旱蚂蟥还是带来不少麻烦。草虱子的叮咬,容易引发淋巴腺发炎。毒蜂 的巢在密林中很难辨认,如果不小心撞上去,必定招来恶狠狠地袭击。为逃避毒蜂的袭击,关志华曾跳下过3米高的岩石。

  在派乡和墨脱县之间,大峡谷划出一个U型的大拐弯,河流从东北转向正南,经测量,这个大拐弯处蕴涵的水能资源 ,是世界上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1994年,有部分科学家根据关志华等人的考察结果提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才是真 正的世界第一。

  改写源头和藏水之争

  1975年,雅鲁藏布江上游。

  海拔6000米以上,一条小溪从杰马央宗冰川蜿蜒而下。关志华和队员们,站在这条溪流边,内心狂喜,却无力大 笑,他们终于见到了雅鲁藏布江真正的源头。真难想象,这条汹涌澎湃的大河,竟源自这样一条浅溪。

  半个世纪前,斯文·赫定找到的源头在另一个方向,但关志华断定,如果不是因为气候、地质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瑞 典来的探险家肯定犯了一个错误。

  雅鲁藏布江的上游分为库比藏布和杰马央宗曲两支,斯文·赫定曾断定库比藏布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这年夏天,依靠一份旧版地图,关志华和队友们也到达了这里,却发现杰马央宗曲的水质更干净,河流长度更长,水 量则是库比藏布的1.97倍。

  确认河源的依据,主要是河流的长度、水量等,据此,他们推断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应该在杰马央宗曲。上世纪80年 代末,瑞典皇家科学院水利工作者应中国邀请来考察,也认同这个结果。

  作为科学家,忠实于自己的独立研究,不仅会带来荣誉,也容易遭受指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关志华和同事在总 结10年间的科考结果时,提出藏水北调、雅鲁藏布江上建坝发电的方案,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西藏没有这么多水可调” “在江上建坝,将破坏原生态的河流环境”“拦截国际河流的水源,将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关志华说,自己提出的这些方案,应该在半个世纪后,依据中国的实际需要再启动,这不仅因为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 ,还希望到时能出现更环保的新

能源,“也许就不用建坝了”。

  这个雅鲁藏布江的情人,还是存了一点点私心。

  水之源

  西藏的年平均径流量为439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5%,是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亚洲的著名河流如长 江、黄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河、伊洛瓦底江等,都源于或流经西藏高原。

  西藏高原冰川面积和它的储量分别占全国的48.2%和53.6%,冰川总水资源量约3000亿立方米,每年冰 川融水径流量325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