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沙博理:我的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5:50 央视《大家》 | |||||||||
沙博理接受《大家》采访 沙博理与凤子结婚照 沙老吸烟 央视《大家》播出节目《我的中国:翻译家沙博理》,以下为节目内容。 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大家是翻译家沙博理先生。他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或者用他自己的很幽默的话讲,他是一位华籍美人。60年前,刚过30岁的沙博理先生,带着身上仅有
【解说】 这是北京什刹海附近的一条胡同,在这所有老北京特色的普通民居里,住着来自美国的沙博理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初起,他在这里已经住了40多年。 沙老的客厅,充满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墙上的这些书画是出自朋友李苦禅、黄苗子、黄永玉等名家之手。除了一副洋面孔,看不出他的家与普通中国人的家有什么不同。博学明理是沙博理先生赋予自己中文名字的含义。他性格开朗,愿意让我们称他沙老。九十岁的他要向我们展示一个让他长寿的秘诀。 听着爵士乐打太极拳,想必只有沙老才会这么做。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是60年前的他无法想象的。 1947年春天,在美国曾经做过5年律师的沙博理,因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一年他31岁。 【访谈】 主持人:到了上海下船以后,那个时候应该说是第一眼真正看到中国 ,那时候看到的中国什么样子? 沙博理:看了很奇怪,看到两个人,我没见过穿了个长袍,在那在走路,这是我的头一个印象。 主持人:第一个?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了中国人。 沙博理:我第一次看到长袍,我觉得很奇怪了。当然后来,进了城就不一样了。 主持人:您都看到什么了? 沙博理:很杂了,有极少数人很有钱,很阔气,有车,穿的西装,很漂亮。这少数了,绝大多数生活非常困难,通货膨胀相当厉害。车子,交通主要是坐叫什么黄包车。黄包车有人拉着跑,我没见过。这个在美国没见过,美国没有。我坐了一两次,后来我说我不坐了,有一个人给我拉着跑步,我想我不对了。 主持人:您心里觉得有点不忍心? 沙博理:我觉得不好。我原来有个幻想,我到中国来,主要是进一步学习中文,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我也不知道,后来到上海,中国朋友笑我说,你要学这个,你不应该到上海来,应该到北平,那时候叫北平。我钱已经快没了,所以怎么办呢?中国朋友就劝我,说那你原来是学律师的,你赶紧去找一个律师工作。我果然找到了一个,这样,我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后来慢慢地,自己开了一个律师的小办公室。那个时候,我买了一个汽车,旧的汽车,自己开车,开了红灯,车不是要停吗,一停就马上涌上一大堆人,跟你要钱。 主持人:乞丐? 沙博理:男男女女的,穷的人,要钱的人很多。死人也很多,每天路上有很多人,冻死了、饿死了。 主持人:无家可归? 沙博理:来一个大汽车,把他运到郊区烧了,就这样,别的我不懂,就是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彻底的变化。 【解说】 中国应该彻底变化的想法,与他落脚后认识的一个让他心动的女人有关,就是这个人改变了他的一生。 【访谈】 主持人: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什么印象吗? 沙博理:她住最高的那个楼,我就敲敲她的门,我知道要找那么个人,她就开了门。她看见我,我就看见她。她看见,这个人挺好看的。 主持人:您觉得她挺好看的,还是她觉得您挺好看的? 沙博理:她。 主持人:都觉得挺好看的? 沙博理:她也不认得,反正觉得这个高鼻子,她从来没有跟洋人面对面谈话,她很客气, 请我进来。 【解说】 这个让他心动的人叫凤子,是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一个比较活跃的人。她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早主演《雷雨》、《日出》的演员,在戏剧界享有盛名。日本侵华期间,她转移到大后方从事新闻报道。抗战胜利后,她又回上海主办进步杂志《人世间》。认识沙博理时,她已经在地下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 【访谈】 沙博理:在这个时候,对她就没什么别的要求,就希望她帮助我学中国话,学得好一点。她也愿意我教她学英文。后来,我们就定的一个星期二四六或者一 三 五,隔几天到她那来,她教我一个小时的中文,我教她一个小时的英文,就这么搞了。 【解说】 最初,沙博理来找凤子只是想学点口语,中文的书面表达他在二战时期的军营里就学习过。当时美国军方要培养一批熟悉各国语言的年轻士兵,沙博理被选去学了中文,这让他对中国产生了的兴趣。战争结束后,他用退伍津贴到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继续学了中文和中国历史。来中国前,他托人帮他介绍了这个口语老师,没想到,在他们熟悉以后,彼此都产生了好感。 【访谈】 主持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沙博理:她这个人性格很开朗、很活。她想什么 感情什么样,她都表达出来,高兴哈哈地笑了,很大方。她眼睛,演员说有神,你懂吗?有神,所以她的表情是非常活,很直爽。 主持人:那你们之间的爱情,是什么时候萌发出来的? 沙博理:爱情是慢慢来的,我是慢慢地才理解她,才认识她了。原来就看她外形很好看,后来也慢慢地知道,她干的是什么了。一个年轻女孩子,搞那么危险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就首先是佩服她这个人。 主持人:你们在思想上能够沟通? 沙博理:经过她,我也认识几位搞地下工作的,其他工作的人。也听他们讲,给我们讲马列、毛泽东思想,介绍中国政治情况,各方面的。我就开始明白了,明白了,当然水平还是很低。我至少能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解说】 沙博理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他们爱情的脚步。1948年5月16日两人在上海文艺界朋友的帮助下结婚了。在亲密爱人凤子的影响下,沙博理不仅理解了革命,还以他律师的身份做掩护,使地下党避开了当时国民党特务监视的目光。 【访谈】 沙博理:一些人,国民党要抓了,他们要逃走,离开上海,就首先到我们家里来。躲在我们家住几天,合适的时候他就走了。 主持人:您这个外国人的身份,相对于那个时候还是? 沙博理:稍微好一点。 主持人:有一些好处。 沙博理:国民党不能够随便来,查我们的房子什么的。此外呢,我自己那个办公室,一个律师办公室,在高楼大厦里,相当讲究了,好像很绅士的样子。下班了以后,从解放区出来一些人,跟我们上海做地下工作的人,在那开过会。 主持人:在那碰头? 沙博理:我给他们弄了那么一个条件。 主持人:国民党想不到,共产党会在一个美国人的办公室里开会。 沙博理:我从美国带来的一个小无线电,这个无线电可以听短波,那个时候上海无线电不多,我们用那个。到我们家里,搞地下工作的同志们,可以的时候到我们家里来,门也关了,窗帘也挂了,开了就听延安的广播。 主持人:听延安的广播? 沙博理:延安很需要药品,缺乏药。我们做地下工作的同志,正好想办法,把一些药给他们,让他们拿到解放区,所以有那么一个地点。 主持人:实际上那个时候,在政治态度上,您已经是很明确地支持共产党了? 沙博理:那当然,这个很清楚了。后来有人知道了,有些内部消息,就告诉我们,说他们有个名单,要抓什么人,凤子的名字也在那,你赶紧走吧!就赶紧走了,我自己心里已经很不喜欢。 主持人:不喜欢上海了。 沙博理:就愿意离开了,现在说应该走了。我们觉得更好,走到哪?我们就想到解放区。离开之前,组织给我一个任务,想让我们带一个外国人跟我们一块去。等于是叫什么,瞎子领瘸子,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经验,也不会搞。反正这个也很复杂,也很滑稽了,说简单了我们没走成。 【解说】 那时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沙博理夫妇当即离开了上海,取道天津等地,几经周折,也没能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去解放区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解说】 1948年的11月,沙博理夫妇在地下党的安排下来到了北平,与上海相比,这座城市的风貌,似乎与沙博理理想中的中国更接近了。 【访谈】 主持人:您到北平以后,对当时的北平,您的印象怎么样? 沙博理:北平很清静,没有那么乱,有各式各样的小胡同,还有故宫,还有这个庙那个庙,很美的。 主持人:您喜欢这些中国传统的、民俗的、历史的东西? 沙博理:那当然! 主持人:其实您在内心深处,就很喜欢那种文化性的东西? 沙博理:政治方面,马列我并不是太懂,可是已经很佩服,中国文化、历史、美术,这些方面…… 【解说】 走进沙老的房间,除了书柜里外文书籍外,其它陈设都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 同期(沙老在家里):还有个好东西,我给你看,这个是中国技术最高的那一时期,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高,这是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你看,你怎么弄它,最后它还是指南,看,这不是指南了吗? 【解说】 从他对这些物品的津津乐道,就能感觉到了沙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当年在北平,也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让他倍感兴奋而愿意留下。之后,他便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访谈】 沙博理:北平解放的那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到西直门。从西直门,解放军就进来了。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都是很年轻的小伙子,穿得干干净净的,还有很多很好的车,就是原来是国民党投降给他们的。吉普车的车轮也刷了白颜色的,很漂亮的。他们来了也不住居民的房子,都睡在街上的,有扫地的,有帮助老太太挑水什么的, 主持人:那时候,北京城整个的气象也变了? 沙博理:是, 整个的,每一个小地方,社会生活各方面,很明显、很大的、很重要的变化,我们就在那,我们也看了,也受了影响。 【解说】 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沙博理的吸引,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他有些迎接不暇。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他和凤子被请到了现场。 【访谈】 沙博理:让我们站在观礼台 主持人:您在观礼台上? 沙博理:我们在观礼台上,听毛主席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很感动、很激动。主席讲话了,大概有几秒钟,一点声音都没有,人们就那样。后来,哗 ,大家就喊了 叫了,高兴了、笑了,也有哭的。我在那,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我的国家了,那个时候,我自己不能不非常感动。 主持人:您夫人当时是什么感情? 沙博理:她在大哭。 主持人:她在大哭,是吗? 沙博理:那可不。 主持人:您能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当时会放声大哭? 沙博理:那当然了,大家那么一个场合,谁又不能很感动呢! 主持人:那么多人都经过很长时间的苦难和战争,那么多人都获得了这种快乐、自由 、高兴,这种情绪对你们的感染…… 沙博理:那是,不知道别的地方有过没有,我没听说过别的国家有这么样的事。中国那么大的一个,确实很革命的一个事,叫我很兴奋,也叫我很好奇。我住在这,现在有那么一个了不起的,一个大的变化,往后会怎么样,我很想看 我不要走。我还没想在中国住一辈子,怎么样,我说先多看一个时候,多看一个时候再说。(编导 高洪芬) 相关专题:CCTV《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