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概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21:02 黄河新闻网 | |||||||||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因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为晋国领地,故简称“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故山西又有“三晋”之称。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55万,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境内山川纵横,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太行、吕梁纵贯南北,西、南为黄河环绕,素有“表里山河”之称。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在山西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古人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之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是北魏的都城。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山西有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现存宋、辽、金及其之前的地面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之首。山西拥有丰富的古代艺术。历代建筑辉煌夺目。尤其是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等唐代木构建筑十分珍贵。山西现存有各个时期的壁画艺术25000余平米。此外,还有大量的石刻、石窟艺术及古代城市与民居建筑艺术。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悬空寺、应县木塔、北岳恒山、五台山、晋祠、晋商大院、尧庙、洪洞大槐树、黄河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均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山西涌现出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法家代表人物韩非,集儒法于一家的荀子,著名的音乐家师旷,历史学家司马光,文学家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关汉卿、罗贯中、元好问,思想家傅山,以及关公、杨继业等,可谓群星璀灿,数不胜数。山西被誉为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山西有优秀的革命文化传统。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党创始人之一高君宇受李大钊同志的委派,在太原建立了党组织。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亲率红军主力东征入晋,在山西遍撒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之一。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军政干部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达118种,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近14万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3位。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煤、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等6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累计探明储量2645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山西素有“煤海”之称。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0万亿平方米,主要赋存于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约占全国的1/3。 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以丰富的能源资源支持了全国的改革与发展。其中净外调煤炭50多亿吨,销往全国22个省(市、区),还向全国提供了大量电力。仅2005年,煤炭产量5.54亿吨,同比增长10%,发电量1312亿千瓦时,增长22.7%;外销煤炭4.3亿吨,增长21.4%,外送电359.4亿千瓦时,增长55.1%,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十五”时期是山西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通过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4121.2亿元,同比增长12.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增长40%,年均增长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9元,增长12.8%,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7元,增长11.6%,年均增长8%。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00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5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01元,增长15.6%。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通过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华夏文明看山西”等文化品牌产生了重要影响。《晋商》《立秋》《一把酸枣》《华夏之根》《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乔家大院》等一批文化产品受到了广泛欢迎。山西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可以说,山西正处于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和省人大十届四次全会确定了山西“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强调要着力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这“六个突破”中,扩大对外开放是其他五个方面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没有对外开放的突破,其他五个方面的突破也将会受到影响。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对全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把扩大开放摆在战略层面加以部署,扎实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大开放为实现全省又快又好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目前,山西的发展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商机遍地,潜力巨大。 所谓天时,就是山西面临着十分关键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一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对山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为山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二是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作为中部省份,山西既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又可以借助中部崛起的整体优势,利用更大的交流平台,在更大范围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形成“承东启西”的独特优势,即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参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大西北的有关政策,形成发展优势。三是国务院批准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安排,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资源市场化管理、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有效机制。这是中央特别针对山西发展实际做出的决定,为山西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条件和机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这个老煤炭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关心和支持。四是山西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如近年来,我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86公里,太原机场航线通达全国32个大中城市及香港地区。同时,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奋斗目标为山西更广泛地吸引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山西加强与省外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机会。山西整体形象的改善也进一步增强了山西发展的自信心。特别是通过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太行精神大力弘扬,晋商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山西的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建设新山西的自觉性、自信心不断提高。 所谓地利,是指山西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一是山西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素有“地下聚宝盆”和“华夏文明摇篮”的美称。不论地下资源还是地上资源都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价值。二是交通优势。山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东接北京、天津、石家庄,南通郑州、洛阳,西连陕西、延安,北达张家口等重要城市。石太高速铁路客运直线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太原到中卫(银川)的铁路已开工建设。除太原机场外,长治、运城、大同三个支线机场相继建成通航。乘飞机,太原到北京只需45分钟,到上海、广州等地也只需两个多小时。可以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三是发展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相得益彰。山西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的开发主体和重要通道,是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是环勃海经济圈的近邻。同时,厚实的工业基础和逐渐合理的经济结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有条件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传统优势和后发优势互补互动,以及国际国内对能源巨大而持久的需求,国家构筑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为山西的发展创造了大好契机。 所谓人和,是指山西逐步形成了盼发展、谋发展,创新求变的人文环境。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山西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胡锦涛、温家宝、黄菊、吴官正、李长春以及刘云山、贺国强等领导同志先后来山西视察工作,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山西寄予了殷切期望。其次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省四大班子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山西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各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形成。再次是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明确提出了实现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转变。改革行政许可(审批)制度;规范收费管理,减轻了企业负担;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了办事透明度;逐步落实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用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保证改善和优化我省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大力倡导在全省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求各级党、政、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要树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和互利双赢的博大胸怀。第四是全省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山西的对外开放中,把解放思想作为扩大开放的基本前提,把深化改革作为扩大开放的必要保障,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把区域经济作为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把开发区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目前,特别要做好投资领域的全面开放,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要着力抓好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拿出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引进战略合作者,提升这些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同时,重点培育现代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产业这四大新的支柱产业。在上述四大新支柱产业领域,既努力争取省外境外投资者与我省国有、民营企业合资合作,也欢迎外商独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还将积极在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积极招商引资,务求取得较大发展。 二是着力抓好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我省目前商贸、饮食、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金融、证券、会计、租赁、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会展、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急需引进外资改造提升,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和各类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着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我省将向外资、民企全面开放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和铁路支线等投资领域。凡是外资、民企愿意投资的新上建设项目,将尽量让外资、民企搞;已建成的铁路、高速公路和收费公路将通过向外资、民企转让经营权,收回资金投向建设农村公路和新上公路项目,以及改造维修国道、省道等。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气、供热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也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欢迎鼓励外资、民企进入,不再搞政府垄断经营。此外,还将积极引导鼓励外资、民企办私立的医院、学校、文化和体育设施等。今后,凡是需要由政府投资或政府补助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都要积极主动优先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 四是着力抓好国有、民营企业嫁接利用外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将积极引导推动国有、民营企业通过向外商转让全部或部分产权、股权及增资扩股等形式,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促进国有、民营企业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向外商转让股权、产权和到境外上市,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为加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对外开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外开放政策的制订及重大事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对外开放、整治优化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等。各市县也将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真正把扩大对外开放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到行动上。 总之,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更好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参与山西的建设,促进山西与全国、全世界的交流、合作、竞争,增强山西的发展活力与竞争实力。山西将是一个开放的山西,充满希望的山西,富有魅力的山西,是能够使各个方面得到发展、取得回报的山西。欢迎省外、国外的有识之士来山西发展。同时,也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进一步关注山西、支持山西、宣传山西。 相关专题: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