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时空:母亲这辈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22:48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特别节目《母亲这辈子》,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我们向母亲表达敬意的日子,今天《东方时空》要给大家讲述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一位母亲一生甜酸苦辣的往事,这个
故事是这位母亲的儿女们在母亲去世的二十多年后通过回忆来讲述的。那些尘封的往事对于生活在今天幸福时代的我们而言,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温故而知新嘛。

  琛:儿时对父母的印象就是……母亲是特别慈爱

  瑜:无论人家讲起什么伟大的母亲 那我的形象里就完全是我这个母亲 我就觉得她是太合格的一个 而且是一个非常标准的 真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妈妈

  [冯玉文照片/旧天津等

  旁白:她叫冯玉文,是讲述者的母亲。

  20世纪初叶,冯玉文出生在天津农村一户冯姓家里,因为是女孩儿而没有机会读书,从小跟着家里干农活,却也练就成了田间灶头的一把好手,以至于在当时盛行缠足裹脚的时代,家里没有给她裹脚。没想到这竟影响了她的婚事,到她21岁那年家里着急了。

  瑜:我母亲到了21岁 这个是……在那个时候来说 那简直就是大姑娘了 到现在嫁不出去 那是很要命的事 这就是托媒人去找啊

  瑜:这么着 有一个媒人先跟我姥爷说了 那家王家 老三那小伙儿样子长的也好 有学问呐 现在已经不得了了 已经开始挣大钱啦 他妈把他苦吧啦拉巴出来 已经开始挣大钱了 你去看看行不行 行我就给你们拉巴 我姥爷第一个去看的我爸 一看 好样的回来就他说 咱们别找了 咱费点力气就他了……

  [王芸生照片/旧天津等

  旁白:这就是王家的老三,他叫王芸生,是讲述者的父亲。

  王芸生原名王德鹏,1901年出生在天津乡下一个工人家庭,念过几年私塾。王芸生10岁那年,因家里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他只好到一家茶叶店当学徒。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大量的报刊,对时局有了初步的了解。王芸生17岁时便开始撰文投稿讽刺当时的政府,后来干脆弃商从文,并在1927年后开始主持天津《商报》。王芸生以犀利的笔锋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深受北方读者的赞赏。那时候他已经26岁了,由于整日忙于办报,自己的婚事也就耽误了。

  瑜:那边我爷爷奶奶家呢 我奶奶正想给我爸爸找……

  琛:她自认为儿子是很争气的啦 能挣那么多钱啦 要找一个好媳妇 不能找瘦的 要找一个胖一点的 要找憨厚一点的……

  旁白:通过媒人,王芸生的母亲看了冯玉文之后十分满意,便兴冲冲地告诉了王芸生,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话一出口就遭到儿子的强烈反对。

  瑜:我爸爸这时候已经完全是新思想了…… 我父亲说那哪成啊 就跟我奶奶说 现在都自由了 这个(包办)没感情什么什么的 我奶奶说啥叫感情啊 那有感情那不就乱套了吗 那还行 我父亲怎么说跟我奶奶说不通 我奶奶哇就哭了 说你可挣了点钱了 马上你娘的话都不听了什么的 哎哟 我爸一看我奶奶哭了 就吓住了 他说行行行 就这么着吧……

  琛:心里就是不满意也不说出来 认了……

  旁白:王芸生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几乎是靠父母倾家荡产换来的,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只好先选择服从,但是他也向母亲交待了底线——对方绝不能是裹小脚的。

  琛:我父亲说 要是要小脚的话就退婚

  瑜:这边呢 这个媒人就过去传话了 传话蛮拧 告诉我姥姥了说 人家说呀 不能要大脚 人家奶奶说了 好像看见咱家那个闺女是大脚 你得想想办法 哎哟 我姥姥这急啊 这怎么办呢 就骂我姥爷 都是你 七岁的时候让裹你不让裹 这叫什么样啊 像什么样啊

  [老天津/裹脚图片

  旁白:为了女儿的终生大事,冯家毅然决定给已经21岁的冯玉文裹脚。

  瑜:裹脚 中国的裹脚啊实在是太惨了 这叫酷刑 就是实际上把脚的四个脚指头 整个一个窝断 就剩一个大脚指头了 这么搁 这就叫小脚 哎呀 已经21岁 什么都长成 天天让劳动 这么干活 硬掰 就是等于给你掰断了 哎呀 我妈说那个疼啊 她说简直是…… 又不敢叫 叫了怕人家知道了传现在裹呢 结果到了晚上……我妈说她买的那个大五幅布啊 撕下一条一条的 那五幅布真叫一个结实 那么缠着 把那个两个脚裹的就像那个……有一次我妈说你看过那个打石膏的脚吗 就跟我那时候裹的是一样

  [小脚照片 音乐

  瑜:我姥爷实在是觉得我妈太可怜了 我姥爷说别干活了 要是实在不行呢 咱就算了 咱不嫁了 说这不是整人吗 折腾人吗 我瞧着那么一个俊小子 我想他不会喜欢小脚 还错了

  [老天津农村

  旁白:冯玉文裹脚的事情还是不胫而走,而且很快就传到了王家。

  瑜:我奶奶说什么呀 裹脚 哎呀 我们老三说的要大脚 不是要小脚 你快别让她们裹了 裹了过来残废了怎么干活啊 这又立马就通知不是要小脚 要大脚 哎哟 我妈说我妈一听就像听了那个特赦令似的 唰一下就把那脚(松开)赶快就把脚都洗了 我妈连袜子都不肯穿就站在那个泥地里 我姥姥说 那也不能这样 那也得盖上 你看你那脚怎么看啊还让人

  琛:因为我母亲的那个脚最后是那个弓的 她那个洗脚是不要我们看的 因为她那个脚是抠抠的 畸形的 实际上是裹了又放开的那种脚

  [冯、王照片/婚礼场面

  旁白:冯玉文忍受着皮肉之苦,王芸生承受着精神之痛,然而,命运硬把他们捆绑在了一起,他们无法选择。两家人喜不择日,冯玉文终于蒙上了红盖头。

  瑜:我妈说买的啊 这哪叫盖头啊 小棉被一个 整个让你顶脑袋上 整个喘不过气来 过去了这一天啊 我妈说外头啊 就看他们热闹啊 总是有那么几桌又吃又喝啊 她这是又干又渴又饿 但是也没办法 盘腿坐在那个床 盖着那个小棉被她说 这小棉被把我给闷的 她说都透不上气来 她说好不容易……不知道她坐了多长 我都觉得简直……好像是坐了好几天 她太疲倦太累 她说外面的人也散了 好像夜深人静了 我母亲就等着我父亲 揭开这个棉被啊这个盖头

  [红盖头

  旁白:由于王芸生不满这桩包办婚姻,新婚之夜他和衣而眠,第二天天刚亮,王芸生独自出去了。直到中午,王芸生的母亲才发现冯玉文还蒙着红盖头。

  瑜:哟 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那 还顶着那个小棉被呢 说那个谁呢 那时候我父亲还叫德鹏 德鹏呢 我母亲就摇摇头 哎呀 那个闺女啊对不起你啦 我给你揭开吧 怪闷的慌的 给她揭开了 揭开了一看我母亲 就是满脸闷的那个那个油汗 那个嘴唇都是白的 手都是抖的 她说 婆婆啊 能上个厕所吗 婆婆说 快去吧 你还没上厕所

  [冯玉文照片

  旁白:冯玉文庆幸自己嫁到了一个好人家,嫁给了一个有学问的丈夫,为此她忍受着,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有大学问丈夫的敬畏她忍受着。

  瑜:我妈说不管怎么着吧 这个丈夫没见着 见了这个婆婆还行 然后我妈这就开始家里家外 她说十几口子的人的饭 她就从这一天她就扛起来了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广大中国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的严重束缚。三从指的是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虽然当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很深的王芸生不满这桩包办婚姻,但在那个旧时代,作为孝子,王芸生最终也没能违背父母的旨意,接纳了没有文化的冯玉文。后来,他们有了孩子。

  [天津大公报址/9、18事变/大公报迁址照片/全家福照片

  旁白:不久,王芸生应天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之邀,到《大公报》担当主笔,格外忙碌,根本无心顾家。

  九一八事变后,王芸生坚持每天要写一篇社评之外,还在撰写一本揭示从甲午海战到“9、18”事变前后中日交恶的线索和根由的书——《六十年中国与日本》,至今影响深刻。王芸生除了每月把薪水交给冯玉文之外,无论是家务还是孩子他一概无暇顾及。

  [卢沟桥事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不断向南推进,大公报馆从天津转移到上海,同年8、13上海沦陷,报馆又迁武汉,之后不久又从武汉逃到了重庆。在跟随着丈夫颠沛流离的这些年里,已经是5个孩子母亲的冯玉文,一个人承担起了搬家、照顾孩子等所有家事。

  瑜:我父亲全不管 这些事全都不管 我父亲就管就是说一天不能停 要出报 一天不能停要出社评 一天不能停 机器要跟上人 因为我父亲大公报一张抗战的报纸 当时很得人心 尤其在知识份子里影响很大

  [老重庆

  旁白:1941年,《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去世,王芸生接任总编辑的位置。

  瑜:我父亲呢好像名气就越来越高 那个时候都惯称为他无冕之王嘛 所以在这个时候 我母亲就尤其明显的感觉到 自己更配不上我父亲

  旁白:就在这年的夏天,王芸生冯玉文夫妇的生活里,突然闯进来了一位风情万种的女人,她是当年文科考试的女状元。

  [茶花女封面

  琛:因为她呢就是说主动写信给我爸爸 要求跟她见面啊 谈一些问题 我父亲就说人家这么有才华 就见见面吧 从见面 大家互相就有很好的印象 我父亲说 (女状元)的确有才华 诗词赋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那个作文 那个文章写出来秀丽的很 而且字也是 字儿写的也漂亮……她按现在的标准看来 她长相 我看来……我还有一个印象 像中国古典画里的美女一样的那种姿态 听我父亲说过 诗啊写的非常好 我父亲说 那比我强多了 而且蝇头小楷 给我父亲写的那个情诗啊 怎么说呢 她已经痴情到了 她天天来 我的父亲忙的不得了的 那个时候居然能接待她 表示他逐渐接受了 心里也动了 起先不动

  瑜:大约我父亲在下午 下午三点多钟一醒 这个女状元就来了 带着那个茶花 那时候《茶花女》 小仲马的《茶花女》 正是最甚嚣乘上 好家伙 那就是很有这个意境了 很有味道了

  琛:我母亲起先是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以为是来谈工作的 所以照样端茶端水端水果什么的 也经常留她在这吃饭 但后来连我母亲自己也都看出来了

  瑜:一来二去 我母亲说我也是个女人呢 我也知道 我这一看吧 我浑身上下 我哪哪哪都比不上人家 人家还那么好 而且我看她和你爸说话的那个劲吧 哎呀 就是我母亲自己衡量衡量自己 也衡量衡量人家 就觉得人家这个真是说的来啊 我母亲就是说说诗知道吗 还有赋 什么叫赋啊

  琛:但后来呢这个事情就越来越明朗了 再后来的这些话是我母亲讲的 那女状元干脆就跟我母亲讲 现在这个社会 像芸生这样地位有两房三房太太的没什么 很普遍嘛 是

国民党那些官都是好几房太太 大公报里也有经理有两房太太 也不算罕见 我母亲当然就懂了 而且她还称呼我母亲叫冯大姐 心里她就很清楚了……

  瑜:我母亲说啊 她听到了其实心里酸极了 非常的……她说咱也不知道咱这个对不对 但是她说我是真难受 但是我知道呢 人家是真配 我是真不配 她说我想了半天 我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我就跟她(女状元)说 那瞧你们的吧 你去跟王先生说吧 看他的意思了 他要是那么着 那就这么着吧

  琛:我父亲确实跟我母亲开口了 我母亲那个人是非常憨厚的人 也宽以待人 我母亲说你们这些事刚开始我是不知道 现在我早就看明白了 从这个情况来看 我无论如何 不管从哪方面看 我都不能和这个女状元比 尤其是我没有一点文化 不能在工作上帮你任何忙 这时候我母亲才掉了眼泪 还希望这几个孩子 不要像她妈一样 睁眼瞎一样 什么都不会 大字不识几个 所以她自己说我还回老家 就让了 让位 我听我母亲说 我父亲什么也没吭声 什么也没吭声就离开了……

  瑜:打那一天不久啊 我父亲告诉她说(女状元)再来 就告诉她说我不在 花不接 不许收那个茶花 什么都别管 你就告诉她我不在

  琛:然后 后面一系列动作 都是我父亲自己下的决心 把女状元的那些情书啊 情诗啊 甚至于血书啊 全部退回了 我觉得完全是我母亲的一席话打动了他 你不管怎么说 他跟我母亲还是有很深的感情 那么多年 我觉得你想想……实际上你要说是伺候吧 全是时候他 还有这么多的孩子 那全是我母亲 料理这个家务……

  [抗战胜利上海

  旁白:风波过后,一家人又如常生活。

  1945年抗战胜利了,一家人随大公报从重庆迁回上海,这时候父母已人到中年。这年夏天的一天,一件小小的家事给作为家中最年幼的王芝瑜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瑜:我爸爸说 那时候有彩照 照一个彩照吧 给小家伙照一个彩照吧 我妈说好 那天拿出一个小裙子 我说不要 我要穿那件……我是特别喜欢前不久给我买的那个飞边袖 就是胳膊到这边飞 裙边也飞 我觉得那个特别美 我说我不 我就要穿那个 我妈说今天我就说 我说你就得听 当时我就哇的连哭带闹 我爸爸就过来了 他不是打我的 我爸爸就一下推我妈 他说 你真讨厌 嗵嗵嗵 一下子推……嘿呀 把我吓的 当时我汗毛都立起来了 就听我妈噔的一下 因为当时我妈很胖 整个就是一个大体积摔下去 我以为我妈这下就完了呢 气的我当时就拿脑袋 冲我父亲肚子撞过去 我爸爸噔噔噔往后 一下就坐在地上了 我妈就是哎呀就去……我以为我妈撞的怎么样了 起来就冲到我爸那去了 扶起我爸 你怎么样 摔坏了没有 然后我刚站定了 我妈就过来揪着打我呦 往死里打我 就掐就打 我让你打 你疯了你 你疯了你 那是你爸 没了他 出了事 咱们家还吃饭不 还活不 我当时就傻了 我简直不理解我妈 我那么向着她 她还来连掐带打又哭

  我爸这时候特别奇怪 我想我爸再一起来 就是一顿打什么也别干 我爸起来哈哈笑了 反而就搂着我 好好好 爱妈妈好 我爸是觉得我能够这样对待我妈 能够心疼我妈 我爸高兴

  [王芝瑜儿时照片

  旁白:这件事情让年幼的王芝瑜感受到了父亲和母亲之间很深的情感。

  [王芸生中年照片/40年代末上海/香港/大货轮

  旁白:1949年初,王芸生应毛泽东的秘密邀请到北京参加新政协会。为了掩人耳目,王芸生以休假疗养为名,带着冯玉文和小女儿王芝瑜从上海来到香港。2月28日王芸生和柳亚子、马寅初等人悄悄登上一艘外国货轮,踏上了北归的征程。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日子里,冯玉文常常躲在屋里不出门。

  瑜:(母亲照片,配乐)那时候就放下我母亲和我两个人在香港 住在那个如云酒店 和另外一些人住在一起 有我父亲在的时候 我母亲还算人物 我感觉我父亲不在 我母亲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人家眼里就是一个佣人 一个粗人这么一个

  瑜:随着我渐渐懂事了呢 我才知道 哦 我父亲在那个时候 就是说 他是一个学问很高的人 通达历史 在报社里写社评 是一个总编辑 而我母亲呢 却是一个文盲 大字不识 那真是大字不识 她深深的感觉到这个中间的差异 那么我呢 我是后来也感觉到这个差异 我感觉到别人对我父亲的尊重 对母亲的一种……我说不上 这不是轻视 是一种……觉得 是一种附属品 而且是一种连花瓶都算不上的 人又不漂亮 又笨笨罗罗 只会干活 又没有文化 那么一个人

  旁白:突然有一天外边误传,王芸生他们搭乘的货轮翻船了,这时候竟有人指责说这个灾难都是因为冯玉文长了一个克夫的塌鼻梁。

  瑜:哎呀我的母亲急的呀 都快疯了 我就看她天天眼睛里面都是血丝 就是因为她不睡觉 就是在这么一个强大压力下 找人就问怎么垫鼻子 怎么垫鼻子 怎么把鼻子弄鼓 我妈这个人是从来不懂什么叫美容 什么叫上美容院 什么都不懂 可是这次 我妈就是死活要去垫鼻子 垫了

  [开国大典/解放初北京城/冯玉文照片

  旁白: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王芸生作为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代表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冯玉文感觉到自己的丈夫开始了和以前很不一样的生活,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

  瑜:随着我父亲的地位越来越高呢 名声越来越大呢 大知识份子形象越来越高大呢 我母亲这个文盲的形象 就感觉跟我父亲不般配 这是压在她心上很大的石头

  [冯玉文写字照片

  旁白:在王芝琛兄妹的记忆中,母亲冯玉文曾经为了能靠近丈夫一直企图学习文化。

  瑜:我姥爷姓冯 但是我妈没有名字 所以呢 我爸还是在他们结婚不久 我爸突发奇想第一次教她文化的时候 我爸说先取一个名字你就叫冯玉文 玉石的玉 文章的文 那将来是扫了盲以后 会写很漂亮的文章 会写很漂亮的字 冯玉文的玉文把我妈给害苦了……

  琛:我认为她学习是很刻苦的 很想学 她知道自己没有文化是非常痛苦的事 但是学的时候……有好几次我觉得也是天资不是这样的 太费劲 太费劲 她还是集中不了全力 因为六个子女 家庭那么多事 家务事那么多 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家务的这种太多了

  瑜:从我懂事了 解放后的那些扫盲班 据说年轻的时候我父亲就教给她识字啊 我哥哥 以至于我 我姐姐都教过她 念书 识字 非常困难

  [……

  旁白:解放后,孩子们有的工作了,有的上了大学,常在家里的读书人就只有在上小学的王芝瑜了。冯玉文经常向她最疼爱的小女儿求教。

  瑜:我也是一个很粗心的女儿 我妈……而且她惯我惯惯了 所以我就不把她当成什么事 她问我字 问我一遍两遍 起码问了我五六遍 我就火了 还记不住啊 还是那个字 还记不住 妈 你怎么那么笨啊 我妈说 那你再告诉我一遍 我不告诉你了 我都告诉你五遍了 你故意的 就是不记住 我妈说你再告诉 我说好 我都在从头再跟你说一遍 我就过去坐在那桌子那 我就发现那桌子的腿哆哆哆的响 手和脚都是在抖 紧张到这种程度。

  [……

  旁白:作为儿女,当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母亲没有文化的痛楚。而与冯玉文相伴近半个世纪的王芸生却更懂得妻子。

  瑜:到后来我父亲有一天 我父亲说我看你妈学文化的这个事 摘文盲帽咱们就算了 咱们不弄了 你妈很聪明 很有才华 她是在别的方面 她这方面 咱们就不要给她压力了 他说不学了 不学照样行 你看 她的成就就是六个孩子 你看多棒啊 她的成就就是……你看 她的丈夫身体多好 我妈说说这些好像就是安慰我 说我这个人就是……看了我妈那一次没有大声的哭 而是抽声抽泣的哭了好长时间 她终于从那天以后不在摸了 她发现她不行

  没有学成文化的冯玉文,一直把丈夫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然而在文革中,王芸生受到冲击的时期,冯玉文却用她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支撑起了全家,她从没怀疑过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正直的人,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冯玉文第一次成为了丈夫精神上的支柱,她坚强地陪伴着丈夫一起挺过了那个年代。粉碎四人帮那年,冯玉文和丈夫王芸生走进了金婚,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

  瑜:我实在是佩服我妈 有一次 不知道是开一个人大会呀 人家说让夫人也去 而且是到人大会堂 是(距现在)很近的事 好像是四人帮也倒了 刚倒 挺高兴的事 (通知)说夫人也去 我妈已经很老了 而且她那个人呢比较胖 再加上她那个解放脚呢 她走路很不方便 脚也痛腿也痛 但是我爸爸那次非要让她去 说这么好的事 你去吧 去看一个戏 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我爸说你去吧 我爸爱看戏 我爸说你去吧 别糟蹋了 我妈就跟他去了 我的妈呀她行动不方便 她走啊 下车以后 上楼梯的时候 上石头的台阶的时候拌了一下 我妈这个手一撑 实际上一撑 我妈这个手骨头裂了 我妈怕给我爸丢人 她居然在那个戏院一直忍到回家 那个手肿得这么粗 非常痛苦 而且还要笑 还要说好 看得好 我爸就愣不知道 我妈坐在他旁边我爸就不知道 [音乐隔断](母亲)一直不说 她怕让人知道了 破坏我爸爸看戏的情绪啊 又怕人说看这个媳妇 又闹好像丢人显眼的事 忍到回家[音乐隔断] 回家的时候 我一看 我当时心疼极了 我说妈呀 你怎么这样呀 我就说爸 我当时叫了一声爸 我爸这时候才看见 我爸当时脸都绿了 吓的 我爸二话不说就叫了一个车 拉着我妈去

医院了 结果拍了X光片 打了石膏 弄到很晚很晚 天都亮了才回来 我看我爸眼泪汪汪的 我爸说你妈这人没关系的 我爸跟我妈说没关系的 都是人 你不比别人低哪 是吧 你不要这样 没事 所以我就觉得我妈当这个王太太 当这个识文断字有大
文化人
的媳妇 妻子 老婆 真不容易 这个压力是没有人知道的

  [两位老人的合照

  旁白:1980年5月30日,一代报人王芸生在北京逝世,子女们惊奇的发现母亲冯玉文并没有因此垮下来,她平静地告诉孩子们,再了不起的人都会有这天,我也有这天,那时候我和你们的父亲就又到一起了。

  1986年后冯玉文也与世长辞,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含辛茹苦 与丈夫风雨同舟的生活,她带着知足的微笑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作为母亲冯玉文给子女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她所经历的许多事情,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显得遥远和陌生,但历史就是这样,它总会在社会发生巨变之后给我们留下许多感慨。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