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小百科大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22:16 CCTV焦点访谈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5月15日播出“小百科大世界”,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方静:

  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现在有这么一个现象,有些孩子们在上学前好奇心很强,对什么都感兴趣,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可是上学后他们的兴趣往往逐渐淡化、弱化,甚至开
始厌学,那么怎么能保持和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终生求知的习惯呢?我们看到许多人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

  王雨函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名列第几名?杨小明。

  杨小明:

  第二名。

  解说: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开着一个以“科学为力量,小雏鹰展翅飞翔”的主题班会。班会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除了奥运知识问答,还有小品、舞蹈,还有中国茶文化的展示。而这些节目大多是这个班的同学们自己创作的。

  记者:

  今天这个主题班会有好多内容,这个内容都是你们自己编的吗,这个节目?

  王雨函:

  对,有的也是老师写,像小品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编的。

  记者:

  那这些知识是从哪儿来的?

  王雨函:

  应该说是从百科全书上或者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获取的。

  许佟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我们在创作这个(节目)之前,我们先在百科全书里面找了很多跟这个有关的东西,比如说像人的皮肤不是敷一次面膜就能变得更美的,这个就是从那里面找出来的。

  解说:

  同学们说的百科全书就是他们教室里的这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这个学校每个班都有这样一套《儿童百科全书》。这套课外读物不仅成了创作节目时的好帮手,而且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

  李博涵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学生:

  我开始觉得这个百科枯燥死了,特别乏味,然后看完这个书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以前不爱跟人聊天,然后比较内向,好像有点不爱跟人聊天,看完这书我知道东西多了,然后我敢大胆去跟别人聊天了。

  马原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教师:

  现在孩子光学课本知识是不行的,比如在课上有的孩子他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在课堂上有的课文不用老师讲,孩子自己就能讲出来。那么别的孩子看到小朋友原来是这样的,就可以互相促进,知识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解说:

  被老师同学交口称赞的这套《儿童百科全书》到底是什么样的书呢?我们注意到这套书图文并茂确实很吸引人。我们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了解到,当时准备出版发行这套书的时候,市面上已经有不少少儿百科类的全书,但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印刷精美,但是它的体系内容有的并不适合中国儿童,他们下定决心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出版发行一套适合中国儿童的《百科全书》。

  徐惟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这个书的理念并不是以知识的多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知识的多是为了使它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培养对于知识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要以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第三个目标养成寻找知识的习惯。我们认为有了兴趣,又有了办法,而且碰到问题就会去找知识,有这样一个习惯,这个人可以说无往而不胜。

  解说:

  百科全书它权威、庄重,内容十分广泛,有些知识可能成人都不了解,怎么能让知识并不完备的儿童理解,感兴趣呢?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邀请了国内各个学科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今年81岁的天文学家李元曾经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卷——天文卷的编辑工作,这一次他又参与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审定,虽然是第二次写百科全书,可并不轻松。

  李元 天文学家 科普作家:

  那个《大百科全书》是给成人看,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知识,所以你用不着到处都解释,儿童就不一样了,他刚刚才学知识,你不能把专有名词都给搬出来,那不可能,你必须是引导他怎么去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情,所以你讲这个太阳,太阳又圆又大又亮,这些话就得说。所以我感觉到我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当中,如果花1小时能做成的事情,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10个小时都做不到。

  解说:

  除了内容要准确、权威、浅显易懂,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众多的儿童图书中一看到这套书就能被深深吸引住,怎么才能做到呢?儿童有自己的认知规律,他们又专门邀请了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和儿童图书专家共同参与,多次研讨。

  吴希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编委会主任:

  最重要的一个是这种书让他们一看到以后要喜欢,要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直观的影像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考虑就是说以图为准,而且用图来构架知识的框架,然后再辅以文字。

  解说:

  用精美的图画构筑知识的框架,把每个知识变成形象的,可感知的东西,这样的百科全书在国内还是第一部。但是什么样的图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呢?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好恶,同一个主题,编辑们做出好几个样张,专门拿到学校让孩子们品头论足,分别打分。

  记者:

  那孩子们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呢?

  赵秀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少儿百科编辑部编审:

  他们喜欢的图是这样的,中间有一张大图能够抓住他的视线,然后周围有一些小图,还有一些卡通的图,这些他们都比较感兴趣。然后我们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在我们做书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把这种大图、主图,孩子喜欢的这些图就是用到编辑实践当中。

  解说:

  从1996年开始启动编写出版工作,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五年的辛勤耕耘,2001年中国第一部原创的、以图为主、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儿童百科全书》正式出版发行了,它新颖的形式,活泼的内容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

  霍懋征 儿童教育专家 全国特级教师:

  尤其孩子们他的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因为一看这图,里头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图面非常漂亮,他一看见这颜色、图画、内容他就有兴趣,他一定要急于学,一篇一篇看,这就调动他的积极性了。

  卢勤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好,我看过很多的百科,就是这套百科全书我觉得是做得非常好,它主要是什么呢?很有儿童特色,现在孩子阅读首先是喜欢,要感兴趣才行。那么这本书打开为什么孩子很感兴趣?它是百科,但是它把这些系统的知识打碎,我就说把它叫“知识树”,它给了孩子一棵“知识树”,树上有很多的叶子和果子,这个叶子和果子都很好看,孩子们通过叶子、果子慢慢了解了整棵树。

  解说:

  根据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的特点,我们看到这本书里把系统知识打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不长,并且不少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方说在介绍人类的呼吸系统时,就运用了打喷嚏、打哈欠、咳嗽是怎么回事,这几个小的知识点,让孩子从这些小的知识来了解整个学科。

  吴优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一些同学也有一些课外的读物,但是它们全都是文字,看着看着就觉得没有味道。而这个百科全书它是彩图版的,然后我们一边看着彩图,一边又了解它的知识,特别靠近我们的生活。

  刘奕杉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这套书里面有生物的图画,而且它每段也不很长,比如说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就看看这书,对我们很有帮助,我觉得是。

  解说:

  短短几年时间这套书荣获了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大奖。这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一次颁给一套儿童科普读物。到目前为止,这套书销售了37万套,200多万册。去年10月,这套《百科全书》面向6到9岁儿童的低龄版本《上学就看》上市了。由于是给年龄更小的孩子看,这套书文字表达更加浅显易懂,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喜好,注重细节。比方说每本书都有正反两个封面,正反都能看,没有按照通常的学科分类,而是创造了可爱的两个小卡通人——奇奇、妙妙做导游,带领小读者到动物园、植物园、太空馆等八个地方去寻求知识。

  卢勤:

  这本书就更有儿童特色了,拿到这个书我就很感动,它的角全是圆的,就是说小孩子拿到手不会因为纸太硬伤害孩子。另外还有一些,就是一些它可能小的地方都用起来了,英语、成语、问答,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做这种游戏,这样孩子的兴致可能就更高一点。

  解说:

  不到一年时间《上学就看》就销了5万多套,30多万册。到目前为止,这两套《儿童百科全书》共销售了近300万册。令人欣喜的是,有不少孩子已经从这两套书中受益,他们知识面宽了,思维开阔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刘怡畅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

  这套书特别对我有帮助。就是有一次我跟我爸爸妈妈的朋友去中国博物馆,然后就看见好多瓷器什么一些东西的,然后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然后我就是滔滔不绝地就跟他们讲起来了,讲着讲着他们都对我刮目相看,我觉得特别高兴。

  记者:

  是不是这样就更激发你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刘怡畅:

  对,越看越有劲,越看越想买。

  卢勤:

  今天孩子厌学关键是没兴趣。其实孩子一旦对科学,对知识有了兴趣,摁都摁不住,他那种欲望会强烈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两套书共同的特色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徐惟诚:

  我们希望我们的书能为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掌握。我们也想还要编更适合孩子需要的,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的书,我们相信我们以后能够做得出来。

  主持人:

  应该说孩子的教育是人们最关心的,什么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让家长们最头疼的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然而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套书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参与。大家看到了孩子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几名可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对学习、对知识产生持续的兴趣,自觉养成求知的习惯,到那个时候家长们就不用每天再看着、逼着孩子们读书了。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