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在商业的齿轮中摇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6:54 中国青年杂志 | |||||||||
今年6月9日在德国开赛的世界杯,注定将吸引全球数以亿计狂热球迷的眼球,因而也将创造商业社会新的眼球经济"奇迹"。 文-陈无刀 “也许这是唯一一次澄清:世界杯不属于德国,它不是德国的世界杯,它的全称是
布拉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现得更像一个锱铢必较的商人——国际足联和东道国在争夺世界杯收益权时产生的矛盾,已经成为纸里包不住的火。 国际足联目前已与21家商业巨擘签署了赞助合约,并在收取高额赞助金后作出了严格约定:从6月9日世界杯开幕起的一个月内,非赞助商产品将不会被允许在德国12座世界杯赛场内销售。 百威啤酒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之一,这个美国品牌也是体育场内唯一许可销售的啤酒——哪怕德国是世界闻名的“啤酒之乡”,但在家门口举办的顶级赛场中却没了一席之地。 国际足联:从纯洁到商业 德国大诗人歌德当年曾如此咏叹:“没有什么能使你着迷,你飞来,停留在一个魅惑下面……” 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个“魅惑”驾临德国,并让全球亿万人为之着迷、为之疯狂。它就是世界杯。 然而,魅惑之外更有魅惑——商业化,这个在全球范围内颠倒众生的超级魅惑,正把魔力施加于世界杯身上。 相比早已被抱怨沾染“铜臭”的奥运会,世界杯的商业化来得更早,程度也更深,丝毫不亚于冯小刚《大腕》中的夸张情节,每个毛孔都跟钱有关。 其实,最初的世界杯是一项毫无功利色彩的赛事。它的问世,只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疑问——全世界哪个国家的足球势力最强大?1921年,法国人雷米特当选国际足联主席,他提出了举办一项世界性足球大赛、并邀请最出色的国家队参加的提议。1928年在国际足联大会上,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的提议以25:5的投票表决结果通过,国际足联成立20多年来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性赛事。 1929年,国际足联决定把世界杯举办权交给乌拉圭。个中原因,除了这个南美国家是当时顶尖的足球强国,两次夺取奥运会足球金牌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年适逢乌拉圭独立百年大庆,政府承诺专门修建世界杯体育场,同时支付所有参赛队的旅费和食宿费用,这对毫无财力的国际足联,格外具有吸引力。 就这样,世界杯走过了几十年的纯情岁月,在那个时代,足球和体育精神是世界杯的主宰。直到1974年6月11日,阿维兰热当选国际足联历史上第7位主席,一个新时代拉开了大幕。 在24年的任期内,阿维兰热以七大纲要对国际足联进行全面改革,FIFA随之逐渐演变为高度商业化的机构。到今天,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有数千万人直接或间接依靠足球生活,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激情与欢乐,还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简而言之,阿维兰热将国际足联从一个单纯的非盈利机构,变成了一个讲究效益和利益的企业,商业因素也从而在世界杯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国际足联不断寻求新的商业机遇,尽可能染指足球所能到达的任何角落。近几年来,在世界杯之外,世界俱乐部锦标赛、联合会杯等新赛事的推出,青少年与女子足球赛事的推广,都为国际足联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道主力量左右比赛进程 对于国际足联来说,举办世界杯的收益主要包括赞助费、转播权、球票等等,而对于德国这个主办国而言,除了和国际足联按比例分享上述收益之外,还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各国球迷蜂拥而至,所带来的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各方面的收入。 在德国世界杯之前的抽签仪式中,有国内两家媒体的驻德记者申请采访抽签仪式被拒绝。而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他们在国内的同事却获得了组委会的邀请。事实上,德国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对国外媒体大张双臂,来者不拒。有一位中国足球记者,在去德国使馆办理签证手续时,甚至连邀请信函都没有出示,签证官就痛痛快快地为他办理了签证手续。 东道主的经济考量实际上远远超出旅游业之外,东道主们最看重的是世界杯带来的商贸机会、投资机会、基础设施改善、新增就业机会、国内经济的拉动等方面。 刚刚过去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创造了主办国创收的新纪录。韩国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长官田允在接受当地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世界杯带给韩国的直接经济效益最高将达35万亿韩元(约291亿美元)。而有关方面估测,日本的收益则为258亿美元。 要想拉动本国经济,东道国当然走得越远越好。不仅在创收方面创造了新纪录,韩日世界杯上,东道主左右赛事结果的能力,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如果说,韩国队的小组出线靠的是自己的出色表现,那么在淘汰赛开始后的屡战屡胜,则疑点颇多——在与意大利的比赛中,意大利队的有效进攻被判越位,核心球员托蒂还被红牌罚出场外;在与西班牙的比赛中,西班牙队的两记进球又被裁判抹杀。韩国人快乐地狂舞,而世界则为之愤怒。裁判敢于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利益驱动几乎不可想像。 在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罗纳尔多大失水准的表现以及离奇的受伤,都让全球球迷大跌眼镜,纷纷猜测有幕后黑手。虽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但是没有人堵得住世人的悠悠之口。各种版本的传言流转于坊间,甚至有版本称罗伯特·卡洛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在商业化运作和金钱的刺激作用之下,球员假打了,裁判吹黑了,门票被黄牛党炒疯了——体育运动走形了! 赞助商的白刃战 毫无疑问,在世界杯的商业化进程中,赞助商的力量居功至伟。然而,赞助商们现在却感到,足球在商业的旋涡中越转越快,自己已经被它牵着鼻子走了。 足球运动最大也最成功的赞助商之一,阿迪达斯公司总裁赫伯特·海纳预计,该公司在德国世界杯期间可以卖出1000万个世界杯足球赛官方用球,将大大超过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水平。 除了比赛用球之外,阿迪达斯还准备大幅提高其他与足球相关产品的销售力度。彪马公司则预计,在世界杯足球赛的刺激下,该公司未来5年的销售额将翻一番。另外,良好的市场前景使一些德国体育用品生产商的股票价格也一路走高。 但是,赞助商的收益并非一定如想像般乐观——随着世界杯赞助费用的水涨船高,许多赞助商在投标时已经感到头皮发紧。一些电视商不堪承受巨额转播费,被足球产业拖垮,其中ISL公司的破产尤其触目惊心,世界杯电视转播权销售工作也一度陷入混乱。即便如阿迪达斯这样的世界杯明星公司,实际上盈利能力也因负担极重而走上了下坡路。 且不说赞助商究竟能够通过世界杯赚到多少钱,单说赞助商对世界杯的影响就颇值得玩味。 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居然同意在比赛期间向球迷出售啤酒,这种向赞助商利益妥协的做法,给世界杯的组织者带来了不少客观难题,使得本届杯赛从开赛之初就潜伏下了安全隐患。 再看赞助商对赛事和球员的影响。在世界杯上,许多大牌球星往往不会表现出上佳状态。原因何在?频密的联赛、为数众多的商业比赛、各种各样的区域性比赛,已经使表面上风光万千的球星们心身俱疲。尽管这些赛事或多或少与世界杯发生着冲突,但受制于电视转播和大赞助商的控制,球员们只能疲于奔命。 足球牵涉的金钱越多,教练员对运动员就越发用心、赞助商对俱乐部会更加在意。著名体育经济学家斯曼斯基说:“问题并不在于一周踢两场球如何困难,而是在于你参加每场比赛时都能够保持良好状态。” 赞助商不仅变相延长了球员的劳动时间,而且也正或多或少对赛事结果施加着微妙影响。有细心球迷发现,自从1990年以来,在欧洲举办的世界杯总是被某欧洲著名公司赞助的球队夺得--1990年西德依靠点球击败阿根廷,决赛中阿根廷吃到的两张红牌和一个点球引发争议;1998年法国队3:0击败巴西,决赛中罗纳尔多的受伤成为一个永远的谜。而在欧洲以外地区举办的世界杯,这家公司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冠军均被其他公司赞助的巴西获得。 硬币的两面 尽管商业化给世界杯和国际足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商业化也推动足球包括世界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迅猛的成长。 商业化本身并不是错,错的是过分的商业化。如果说,公平竞争、激情、自由、进攻、技巧等要素,使足球成其为足球;如果说人性是球员的灵魂的话;过分的商业化不仅正在伤害足球,也正在异化球员。 寻求超越吧!在商业的齿轮中,但愿飘摇不定的世界杯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在商业性、娱乐性与更加本质的体育精神和人性之间。 责任编辑:信海光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