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拥抱“世界读书日”名人谈——被书打开的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14:24 《中国青年》杂志

  策划-《中国青年》第一编辑部

  统筹-亓昕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2006年 4月23日是第11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起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1926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西班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 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 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众弘扬其民族文化的大众节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文化出版业的中心,书籍从而成为 这个文化节日的主角。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就向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 习。后来这个洋溢着崇尚文化和知识气氛的节日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又一个巧合是,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 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 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

  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

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个欢乐节日。但是,在中国,这个 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搜狐读书网曾在两年前作过一个调查:在我国,知道“世界读书日 ”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 民族的阅读水平。

  本期专题,我们随7位名人沉浸书香,愿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成为所有人心中盛大的节日。

  崔永元,CCTV主持人,60年代生人。

  崔永元:我真正想做的是读书节目

  采访-侯玮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崔永元:看余华的《兄弟》,特别喜欢。昨天刚买了下部,还没看。我自认为知道余华的意思。现在媒体很多都在争 论这个小说,但我觉得好多没有抓住要点。我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挺不适应,觉得这本书写得脏乎乎的。但是看到快结 束的时候,我突然明白,这本书说的是政治运动给普通人带来的灭顶之灾。尽管书刚开始描述的生活你可能一点儿都不喜欢, 觉得脏、恶心。但是当运动来的时候,连这种生活都不能维持,连肉体的存在都不能维持,这就是我读出的意思。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崔永元:没有特别绝对的。

  我对书的感情挺深的,而且我为此感到挺自豪的,从我会读书开始,到现在没有间断过,一直在读。我看得比较多的 是阿城和汪曾祺的书,会拿起来反复看。汪曾祺的《受戒》写得很棒的,还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

  问:读书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崔永元:过去我觉得读书就是学知识,学文化,学历史,这些是主要的作用。

  这些年,这些作用少了。因为渠道宽了,我们有各种方式去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包括我们亲自去体验,我们已经有经 济的支撑。现在我觉得读书对自己而言,是平静心情。你读书的时候很难浮躁,很难去想些什么剪彩啊、挣钱之类的事情。看 书要有很静的心态,要是浮躁的话是看不下去的——恨不得一目十五行,看书的时候要非常仔细。

  每当我心绪烦躁的时候,就在家里看老电影的小人书,看老电影的剧本。一看,心里就会很平静。家里的老电影的小 人书,因为时间长了,有点儿返潮,会有点发霉的味道,我甚至一闻那个味道,心里就平静下来了。

  现在的工作,“小崔说事”是我“糊口”的工作,“电影传奇”是我的兴趣所在。而我真正想做的,就是一个关于读 书的节目。虽然,现在大家都喜欢娱乐,但真正有价值的,还是那些严肃的东西。

  马咏梅,世界选美组织65个全球执行理事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中国目前担任国际选美大赛执行理事中唯一的女性 ,70年代生人。

  马咏梅:读书对女人的幸福是种保障

  采访-本刊记者陈敏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马咏梅:《老子》和《史记》。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马咏梅:《笑傲江湖》。

  问:读书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马咏梅:读书让人变得睿智豁达,能够辨别大是大非,这对女人的幸福尤其是种保障。

  我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尤其喜欢《笑傲江湖》,从初中到现在,我至少读了6遍。书里的江湖刀光剑影,藏龙卧 虎,人物都有自己的境界:风清扬武功盖世,却与世无争;莫大先生神龙偶现,潇洒自在;东方不败为了练就神功不吝自宫, 拿了绣花针躲到房间里绣花,也有个性。

  但最让我钦佩喜欢的,还是令狐冲。他天生不受羁绊,“于世俗的礼法教条,从来不瞧在眼里”;为人耿直明快,常 常“舌利如刀,难免显得吹毛求疵而得罪人”;他又豁达乐观,受得委屈,“伤得如此厉害,兀自在说笑话”;对于暗恋之人 ,他“但愿她将我忘得干干净净,我死之后,她眼泪也不流一滴”,尽管“胸中总是酸楚难当”……

  金庸小说里的男主人公,有不少在交友处世上都是憨痴愚钝的,一点儿不懂八面玲珑,尤以靖哥哥为代表。放荡不羁 的令狐冲,也是性情中人,快意恩仇,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一代大侠,功成名就。

  那样的“江湖”纵然险恶,现实生活往往更风云难测,没有“内功”断难脱颖而出。16岁,我从商专毕业,拒绝了 学校安排的工作,偷拿了家里300元钱,独自南下打工。在深圳的3年中,因为没有过硬的文凭,我做过公司勤杂工、香烟 促销员、办公室文员,看透了世态炎凉、尔虞我诈;20岁,我辞掉工作,揣着两万的积蓄去北京求学,自考外语本科文凭。 2000年,我参加北京首届“都市女孩”比赛夺冠,2002年参加世界环球小姐大赛荣进前五——盛名之下,我却非常孤 独。身边反对声一片,同学们也议论纷纷,说选美就是选绣花枕头和花瓶……

  这么多年,亏了心里有“令狐冲”,我才能不拘泥旧规,不畏流言飞语,依然率性天真、痛快淋漓地生活,并从一个 默默无闻的女孩成为世界洲际小姐的季军,圆了梦想。

  现在,我作为国际选美大赛执行理事,努力组织每一次选美大赛,希望做到完全“公开、公正、公平”,让“中国小 姐”彻底摆脱“花瓶”嫌疑,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女性之美——选美绝非某个组织的操纵行为,而应顺应民意,符合大 众的审美标准!

  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又生性耿直,遇到困难挫折,常常对身边的人大发脾气。父亲对我说:读读古书吧,别那么 浮躁。

  现在,一有空我就窝在沙发上读《老子》《诗经》《史记》。读史可以明智,看清自己。老子主张“顺乎自然,清净 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静胜躁……”句句入耳,犹如清风明月,让我更好地审视自己。

  前不久,我的新书《第三张参赛证》刚刚出版,就有导演找我,希望我把书改编为剧本,我非常配合。导演又请我出 演女主角,我的助理说良机莫失,我却婉言拒绝了。反复研读《老子》,我有所感悟:30岁之前,人要有万夫不当之勇,一 定要为梦想去争取,去拼搏;30岁之后,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自然,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

  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能够成功?

  我反问他,那你曾经把自己豁出去过吗?我就有,而且不止一次,豁出自己的青春、金钱和勇气,置所有的异议于不 顾,为了一个梦一意孤行,像个十足的赌徒。

  他又问:你为什么就有这样的勇气?

  我说:如果你也像我这样喜欢令狐冲,你就明白了。

  现在,我爱上了《老子》。如果我的事业有朝一日如日中天,而我却能激流勇退,享受平和生活之美,那时,我才敢 说,自己真正读懂了《老子》。

  秦兵:读书拯救了我

  采访-本刊记者亓昕

  秦兵,律师,60年代生人。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秦兵,《约翰·克利斯朵夫》。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秦兵:《约翰·克利斯朵夫》。确切地说这本书我已经读了近10年,读了无数遍,其他书都不怎么看了。说到读书 ,我只“有”这一本书。

  1995年夏天,我在北京。那时候“很惨”,身体非常不好,也没有钱,好几天没有什么吃的,只能不停的喝水, 也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干什么。身体是昏沉的,内心是低沉的,每天待着也无聊,当时我住在一个朋友那里,他出差后我也无 聊,看见书架上有些书,随便翻着看,就看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还不全,四册的版本差了一册。但很快就看进去了, 接着就沉醉其中,然后就是——看累了睡,睡醒了看,直到觉得外面的世界都不真实了,只有书中的人物是真实的。看完后, 我发现:我被拯救了。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人为梦想的奋斗,开创事业,漂泊流浪以及面对各种嘲讽打击,包括生命中的生离死别,最终到 达心灵的音乐以及生命的幸福彼岸。我在强烈的共鸣中跟着他走,看到一些地方泪流满面。这一过程中有一些话就出现了,比 如“犯错,是人的本能,关键是你以后怎么做”,比如:“如此伟大的灵魂,如此多的心灵磨难,如此沮丧痛苦的心境,如此 强大的生命意志,我这个算什么呢”……我当时买不起这本书,也无法弄到第四本。但就是一本残缺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让我知道,有一种生命样式更大气并且充满尊严。

  10年了我一直看这本书,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觉得它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大。

  虽然它是一部百年前的作品,但是百年后人类的精神层面的生存境况还是一样的,比如流浪漂泊,现在不是少了,而 是更多,在书中有对它更人性化更境界化的展示;比如友谊,现在的人们很少有新的朋友,因为友谊的成本太高(在生活压力 下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太多),但是书中的友谊建立在对世界大悲悯大关怀的基础上,这种友谊就必然出现,而且持久。

  问:读书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秦兵:读一本好书意味着对这个世界价值观的确立,比如这本书。它让我确立了对世界大的人文关怀,因此看到与之 相背离的东西就非常气愤,比如现在有些书就是反人类的,在宣扬血淋淋的丛林法则,鼓励消灭竞争对手,鼓励人类社会的“ 适者生存”。这个可以写,但应当在书中注明:人类不按这个原则,人类最终创造的是文明,文明的核心是对弱者的关注与照 顾,并把偶尔的善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每个人心里必须有一块让人愉快的净土,永远知道最美好的人类的生存状态 是什么样的。知道现在的遗憾只是“目前”,是走向那个净土的道路,这个净土在人的本心中会有一些,而在读一些经典作品 时会更清晰更具体,并且在一个固定时间内强化它,让它在心里扎根。有了它,你就永远在路上,向着美好的未来行进。

  叶一茜,演艺人士,80年代生人。

  叶一茜:读书让“慢热”的我渐渐升温

  采访-万莹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叶一茜:《文化苦旅》,这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文化散文集。我喜欢里面流淌的那种中国文化的气息,很有艺术表现 力和文化内涵。在我的“博客”里很多“粉丝”提意见说,“叶一茜的文章没有内涵,只是在记录每天的行程”,原以为写博 客是为了展示真实的自我,没想到,大家对我的要求还挺高,希望我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所以我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而 读《文化苦旅》这样的书,汲取这些文化的营养,对自己写东西会有帮助。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叶一茜: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我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读过他的小说,因为里面描写的是 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小说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那些成长的快乐与忧伤特别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当时正好遇到台词课老师考 试,我表演的朗诵就是这本小说结尾的部分,“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从这本书里有的朋友读到了爱情的真谛,有的朋友读到了友情的可贵,而我在被感动 的同时,也领悟到自己的人生道理:当你处于非议的旋涡时,沉默是最好的回应方式。

  后来,我参加了“超女”比赛,人生再次遇到更大的非议。那个时候,围绕我的新闻总是少不了“黑幕”和“花瓶” 这样的字眼。我是个“慢热”的人,像“超女”比赛的这种形式会影响到我全面的才艺展示,很可能当时我所表演的歌曲并不 是自己擅长的,所以让很多人对我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在这种压力下,我总是会想起《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想起我从中 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对,沉默是回应非议最好的方式。后来,我结束了“超女”的比赛,开始全新的演艺道路。我正在用自己 的表现和成绩回应着当年的议论,“我不单是你们在舞台上看到的那样,我还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我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马上就要发行了,可以说,我的事业正慢慢升温。现在回想一下,《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给我的影响最深、帮助最大。后 来,我把这本书转送给我一个好朋友,希望她能像我这样幸运,也能悟到支撑自己前进的人生道理。

  问:如果没有“丰富写作”这样的目的性,你还会去读书吗?读书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叶一茜:当然会啊!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看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读书对我的 帮助由最开始的“丰富生活”,慢慢地变为更深层次的需要。虽然现在,我的演艺事业发展得很顺利,但娱乐圈是个很浮躁的 环境,而我又是个“慢热”的人,常常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个时候,我特别愿意找个安静的角落,读一本名人自传,或者女 性小说,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

  刘凯,全国学联主席,80年代生人。

  刘凯:读书可以开茅塞

  采访-万莹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刘凯: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刘凯:《论语》。

  问:读书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刘凯:读书促我自省,催我奋进。

  从“亡书久似失良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是在古人还是今人的眼里,书海徜徉,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近 来,我正在读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这本书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文意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其间。“我这一生 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 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看到李瑞环同志这段朴实而真挚的讲话,作为一名哲学系的学生,我总有种莫名的感 动。

  的确,哲学是高度的智慧与概括,是世界性质高度的阐释,是经典的浓缩和凝结。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哲学是明 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 法。”

  《学哲学,用哲学》中编纂的讲话和文章,通俗中见深意、实干中显理论。有人曾笑把李瑞环同志的实干哲学称之为 “老太太哲学”。正是这种到实践中去的哲学,让我们看待事物有了实实在在的方法论。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会有“不畏浮云 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觉,能够抓主干、主要矛盾,使困难迎刃而解。站在哲学的深度中,有了“窥一斑而见全豹” 的本领,学会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在纷繁中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洞悉本质。

  这或许就是书的魅力吧。自小就执著于爱书、读书的我,到今天读过的书不曾计数而终归有限,但书带给自己的却实 在受益无穷。如果问哪本书给我的教益最大,我想,应当说是《论语》。

  《论语》至今已经跨过了两个千年还要多出近400年。我个人认为,它可谓是“中华民族的圣经”。《论语》的经 典性不仅因为汉代以后儒家地位的至高无上而被推崇,更因为这本书体现了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准则,一种为人处事的 艺术。

  《论语》谈治国为政、谈修齐治平、谈品格追求,鞭辟入里;《论语》有要求、有注解、有主张,用对话体这种并不 高深的言语却揭示着基本的准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乃至整个民族。以《论语》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说充分表现了 我们民族在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如 “有教无类”,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独特包容性。我甚至认为,对《论语》的 情有独钟更是因为民族基因的作用而使其对自己具有独特魅力。

  我常想,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 者为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和“修己以安百姓”等辨明荣辱的修为和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显得可贵和重要。 至于其他诸如人本精神的体现,“和而不同”的包容对于我们社会的独特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我仍把其中一些名句 时时吟诵,用来规范自己。

  一本好书,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一生的。林语堂先生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 灵”、真可谓真知灼见。

  读书是人们特别是我们青年人认识世界、消除无知的重要途径。通过书,我们得以认知世界,认知环境,获取知识。 读书是人们、特别是我们青年人陶冶性情,增强修养的基本方式。诗书在腹,对人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和升华,使我们能 够更从容地看待周遭,应对生活。读书更是人们特别是我们青年人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

  董卿,70年代生人,CCTV“欢乐中国行”主持人。

  董卿:每本好书都是一级阶梯

  采访-本刊记者陈敏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董卿:余华的《兄弟》下部和王安忆的《遍地枭雄》。

  问:迄今为止,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董卿:《围城》和《红楼梦》。读完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的沉溺。

  问:读书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董卿: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我非常喜欢读书,书本就像睡眠一样,对我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觉得面目可憎。不管时间多忙,我都要挤出一 个小时来读书。去年八九月份,我在飞机上就一口气把余华的《兄弟》看完了。他的文笔比写作《活着》时更老辣,读来如行 云流水,让人心情跌宕起伏,非常过瘾。

  我的父亲多年从事新闻工作,从小就培养我的阅读习惯。读中学时,父母每年寒暑假都会给我开列书单,类似《红楼 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我一般三五天通读一本。有时我读书实在太快,母亲心存怀疑,还会 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我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我总能对答如流。只有一次,爸爸问我,《红楼梦》中薛宝钗 和贾府的关系,我回答不准确,妈妈就特意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画了张图表给我,以便熟识。

  现在,我最喜欢的还是《围城》和《红楼梦》,非常经典,百读不厌。杨绛的《我们仨》也让我记忆深刻。他们家安 安静静,各自看书写作,互不打搅,别有一种祥和温暖的气氛。后来,钱钟书和女儿相继去世,92岁的老太太杨绛独自回忆 过往,情感的馥郁和岁月的凋零相互衬托,特别打动人心……

  一本好书,就会成为我往上攀登的一级阶梯。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在俊男靓女当中并不显眼。自卑了一段时间,我决定不再牺牲阅读的时间去练习台词、形体 ,应该多多读书,开阔心灵的视野。我在同学当中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这样慢慢找回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谈举止大 方开朗,也添了书卷气。

  后来,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工作舞台,我几次跳槽,从上海到北京。每次心灰意冷之际,我就缩到家里读书,读古典文 学,让自己恢复平静从容的心态,并且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赢得柳暗花明的机会。

  我相信所有的书都不会白读,会在未来让我更加出色。所有小说、散文、随笔,哪怕是纪实性的文字,都对我的工作 有益。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并且博闻强记的主持人,才可能在台上收放自如,大方自信。

  书本对我的影响很大,甚至几度成为我的精神支柱。现在工作很紧张,主持“欢乐中国行”辗转各个城市和舞台,有 时一站长达10个小时。有一次,我在后面等着上台,累到极限,听见歌手在唱《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突然就泪流满面 ……是的,我不止一次用莫泊桑在《人生》里的名言鼓励自己: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 那样糟糕。在我脆弱、孤独的时候,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力量。

  我能走到今天,应对各种困难,书本是我最有力的武器。

  陆天明,作家,40年代生人。

  陆天明:读书就是我的生命线

  采访-侯玮

  问:目前你正在看什么书?

  陆天明:我最近在看《明史》。是写作需要,我马上要写一部中国三部曲,打算写当代中国这30年的生活,那么自 然要对中国有点儿研究,对近中国2000多年的演变和过程有个研究。清史说得比较多了,我就再往前看一看,增加现实小 说的历史感。

  问:迄今为止,您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陆天明:影响我一生的书有很多本,很多都终生难忘。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对我影响很大。当年俄国 民粹主义的革命党人,把社会革命和对底层老百姓服务,当作自己终身的使命。这些思想和激进的行为,这些青春如火的行动 ,让我记忆犹新。我读这本书时大概十四五岁。

  我没上过大学,我的大学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我14岁离开学校,再没进过校门,所有的知识都是看书得来的。到 现在为止,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是不能停的。现在虽然我创作任务比较重,但每天都还要看一看,翻一翻书。每当写完整部小 说后,我肯定要停上一两个月来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到生活中去找一点儿感觉,另一个是看一部分书,哲学、历史、社会学。 小说倒是不太读,基本是从形而上的方面来补充一点儿,这是铁打的习惯,不会变的。

  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学生们喜欢看几米,看动漫是浪费时间。现在青年有个晚熟倾向。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大学女生喜 欢奶嘴,这是挺可笑的事情。社会对她们没有要求,家庭环境优越,到了二三十岁还可以只顾自己。前段时间有一种理论提倡 只要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就好。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一代比一代晚熟,好像对他们说什么社会、国家、民族,就感觉到 太一本正经,太不“人性”了。二三十岁还很热中看动漫,我觉得对一个民族的素质来说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并不是说不可以 看,但只对这些感兴趣的话,肯定是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热中阅读动漫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阅读情趣是个心理状态,全民族都要来警惕这个现象。现在不可 能让大家都到社会里去体验,所以要切切实实看一些好书,开阔视野,熏陶灵魂。还应该提到,作家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创 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引导、鼓舞青年们。

  问:读书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陆天明:对我来说,读书就是生命线。

  我14岁离开校门,现在能成为作家就是读书读来的。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每天上午在街道参加团里的工作,下午 就去上海图书馆。下午一两点去,晚上9点图书馆关门回来。每天如此。在图书馆里看完了我当时所有要看的文学书。俄罗斯 文学是一个一个作家的看。我的大学就是在图书馆里学来的,才有今天可以写

长篇小说、散文、剧本的我。文革时,即便最激 烈的时期,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关在家里读各种各样的书。当时在农场里的工资是38.92元,在家里不要寄钱的情况下,除 了每月10元左右的饭钱以外,我全部用来买书了,没有一点儿存款。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我从生活最底层一直保持一个清醒 和向上挣扎的动力和愿望,没有被生活压倒,冲垮。没有任何后台和背景一步步走到今天,读书就是我的生命线,书籍给我的 力量支撑我走到今天。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