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14:28 《中国青年》杂志 | |||||||||
胡锦涛总书记谈“八荣八耻”时说道: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确有不同的爱国方式:鸦片战争时期,如林则徐之禁烟英雄为爱国之大者;民国时期,如国父孙中山之革命者为爱国之大者;抗战时期,如杨靖宇之保家卫国为爱国之大者……那么,在今日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又该怎样爱国?今天,何为爱国之大者?
对不起,现在是爱国时间 文-富贵(普通球迷) 在体育运动中我最喜欢足球,足球里我主要看中国国家队的比赛,包括国家少年队。有一次,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正赶上亚洲杯中国队对阵巴勒斯坦队,他非常惊讶于我把他抛在一边,看这场几乎没有悬念的比赛。我的回答是:不管怎样,这是国家队的比赛,现在是我的爱国时间,不要干扰我…… 与看俱乐部比赛(包括皇马)相比,看国家队比赛感觉确实不一样。看俱乐部比赛时,你关心的是比赛的精彩程度,包括到最后几分钟如果球员不好好踢了,你会气愤不已。但是,看中国国家队比赛,则更关注结果,哪怕最后几分钟我们的队员在“耍赖”拖时间,只要能赢就行。在赢的那一瞬间,你会觉得内心有什么地方一下松下来,原来自己竟一直担着心,如果是在国外比赛,胜利那一刻真的很愿意到电视镜头去捕捉留学生的欢呼场面以及他们挥舞国旗的样子。哪怕留学生只有十几个,而周围全是对方国家的球迷,你也觉得他们的以及你的欢乐淹没了整个球场。 我曾经开玩笑地和朋友说:看中国队比赛是我现在能找到的最直接的爱国方式。 过去的时代,一谈起爱国,脑中会出现许多与之对应的东西。包括自己这个职位对于单位的作用,单位对于行业的作用以及这个行业对于国家的作用,这样就找到了爱国的连接点或者兴奋点;或者我对其他人好,是在一个别人也对我好的社会氛围里,这个氛围是这个国家很核心的“气氛”。但是现在,一想到工作,先想到的是工资以及未来的发展;一想到对人好,先想到的是良心或者善良,似乎都与国家远了,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国家与自己的关系不那么直接了。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为直接的爱国的方式肯定越来越少,想爱国也越来越曲折了,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了一番话,让我有点儿惊讶。他的主要意思是你与国家的关系比以往更紧密了。比如你现在做报纸,那么你的收入与广告有关、广告与厂家有关;厂家与这个行业有关、行业与国家政策有关;厂家的产品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有关、消费者来自各个行业,就与各个行业的发展有关,就与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就与国家这个大概念有关。甚至,与国家在世界中的出口以及反倾销都有关。 国家实际上一直在爱着你,即便你一辈子都不知道,或者不承认。 细想想,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与国家,有点像两个很少见面的朋友,不太总想起,但彼此却不经意间又在为对方做些什么。这种情感越发隐秘,但也越发有韧性。 那么现在,该怎样爱国?其关键是对这个国家有“感激”之心,难道不该感激吗?它让你出国旅游时在外国人面前越来越有面子,让你敢于在夜里疯玩儿晚回家也够安全,让你敢于大胆超前消费,因为你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看到孩子时敢于设想最美好的未来,因为他将在一个和平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度生活…… 如何爱国,就像一个孩子长大后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妈妈的好,才会对她更加感激,那一刻,不用教他怎样去爱,他就已经知道了。 爱国就是做一个合格公民 文-李芊(公务员) 今天我们该如何爱国?听上去似乎是很大的题目,做起来却是很小的事情。因为是在——今天。 所谓今天,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今天;是一个立体的、可爱的今天;和以往的任何朝代与时代相比,今天,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具有非以往所能比拟的各种可能性与灵活性,具体到爱国更是如此。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鲜有机会像科学家那样为国创新,像运动健儿那样为国争光,或是像改革家那样青史留名。他们当然是把爱国做到极致之人,他们也只是爱国之一种。当我们这些平凡人仰望他们的星光时,我们也同样可以成为发光体,因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爱国方式——在今天,我们只需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属于“今天”的公民。 而在“八荣八耻”中,已经非常鲜明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属于今天的公民——“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其中的每一条,都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做一个文明之人的基本原则。既是基本原则,就是底线,而非最高纲领。也即如此,合格公民做起来并不难,爱国也便如做人,——只要有原则,总是容易。 为什么说做到这“八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是爱国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将“八荣”与爱国直接对等也许不易,然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比如“服务人民”。假如你是个地产商,一个以服务人民为荣,为人民着想的地产商,自然不会建造出垃圾房或者天价房,你会想着让人人都能住得起房。这自然是在为国家减轻负担,是最具“人性”的爱国方式;比如“团结互助”。假如你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当中工作,势必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宏观角度看,每个人每个团队都如此就是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这自然是很经济的爱国方式;比如“诚实守信”。假如你是一个企业主。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主势必会及时纳税,纳税就是最直接的爱国方式;比如“遵纪守法”。假如你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自然会为降低犯罪率提高安全度作出贡献,这当然是容易做到的爱国方式;比如“艰苦奋斗”。假如你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创业者,势必会为国家减轻就业压力,同时会创造就业机会,这当然是你最能实现的爱国方式…… 因了这“八荣”,爱国其实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容易,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丝丝入扣——我们只需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更是一个合格的人,这便是一个普通人,在今天最普通的爱国方式。 我是华人 文-子夏(美籍华人、原美国侨报记者) 记得多年前,我在美国一家中文报社工作。我的一位同事凑巧走进了一个台独分子举办的座谈会,当他坐下来听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座谈会的性质后,立即站起来大喝一声“你们都是放屁”,然后转身就走。 他的做法其实反映了这里大多数华人的心声。我相信来自大陆的人士,99%对台独是深恶痛绝的,这点感受,源于他们出国后日趋强烈的爱国观。这是未出过国、或未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很难体验到的。比如说,我回国时,看到街上常常有人穿着印有美国或其他国家国旗的衣裤招摇过市,心里就会很难过。在美国,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场合看到各式各样的美国国旗,它可以画在蛋糕上,拼在糖果里,甚至穿在内衣中,但就是几乎看不到有人穿其他国家的国旗走在大街上。为什么某些中国人却可以因此洋洋自得? 我也是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的。那时候我和周围的人一样,对社会、对许多人和事有许多牢骚和不满。但一到了美国,我马上发现,祖国尽管有许多问题,却仍是我们这一类人尊严的来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来自同样背景的人在一起,仍然会“发牢骚,讲怪话”,但一碰到不同背景的人,牢骚话就会轻描淡写,甚至绝口不提。因为心态背景不同,容易产生误解。 对在美国学有所成或事业成功的人来说,贡献自己的才智或帮助祖国贫穷地区,当然是很好的爱祖国之道。对于如我这样的平凡人士,能做的事情就是让两地的人民加深了解。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发生的事情,更加受人关注,但对于许多事情背后的历史背景,许多人仍不甚了了,用美国的价值观一套,难免有不同的注解。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把事情放在中国这个大环境,在中国做横向和历史的比较,得出客观的看法,而不是处处拿来跟美国比。因此对于近年来没去过中国大陆的人,我会建议他们去看一看。对于他们听到而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会告诉他们历史成因和根源。 我刚到美国时,看到许多美国制造的产品,上面写的不仅仅是“美国制造”,而是“自豪地在美国制造”,心里就不禁感叹,什么时候中国也有人在自己的产品上写上“自豪地在中国制造”呢?很遗憾,我至今还没看到。其实写不写这个倒是小事,只是说明尽管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经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某些方面,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已经超过先进国家。但在对外交往中,或许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谦虚吧,给人的印象仍是底气不足。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比美国好的方面,居然引来许多来自中国的朋友的异议。我觉得中国比不上美国的地方,中国人已经研究了多年,但这几年中国在经济、生活和工业方面,有哪些比美国好的地方,也值得研究。美国人常用的哲学观中有一条:“如果你对自己没有自信,别人怎么信任你呢?”我觉得这很值得借鉴。 像我们这样的海外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生活多年,对这两个国家有较深了解,又常常回国,知道中国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比较,最有发言权,我希望今后能借各种机会,把比较后的结果,告诉我们的同胞,一点一点地在对外交往中,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对我的子女,我不敢奢望他们还有我们那种看到五星红旗就会激动的情感。但我常常告诫他们,第一,你们首先是华人,其后才是美国人,而不是相反,因为你们的面孔是无法改变的。第二,你们的父母,是以身为中国人为荣的,你们也应该以自己的父母是来自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为荣。第三,如果有可能,你们也应该多学、多说中文,至少将来可以在与其他华人交往时方便一些。 这几年我也常常带他们回国,让他们看看中国的壮丽河山。让他们知道,中国这个国家,和美国一样大,风景秀丽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希望他们长大后,至少不会和这里的某些华人一样,提到中国大陆就撇嘴。更深一步,我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能把他们的生活和大洋彼岸那个父母的母国,联系起来。 为国争光是爱国之大者 口述-朱敏(古生物学家)采访-本刊记者亓昕 1929年,裴文忠先生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在写给世界科学界的相关文章中提道:“这是近代中国在世界科学领域,拿到的第一个金牌。”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也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人员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科学家是离爱国最近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最有机会为国争光,这也确实是爱国之大者。我们的历史也许会忽略很多人,但却真切地记载下那些曾经为国争光的人们。或许人生经历与从事职业所限,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像科学家或者奥运健儿那样离为国争光的距离那么近。然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不见得争光,也决不会添乱。勤恳做人、踏实做事,就是普通人的爱国方式。国家的强大是靠每个人做人做事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反过来,国家强大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或者国际交往中也才会有底气。国家与个人,就是这样彼此相融,相映成辉。 前段时间到一所高校去讲座,席间有学生问我:“你怎么看待那些出国定居的科研人员?”我回答说,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大家出去,欢迎大家回来,更理解没有回来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而科学是无国界的,任何一个黄皮肤的华人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作科学研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祖国,他们内心深处刻着祖国的深深烙印。而当他们获得荣誉时,祖国人民也会由衷为他们自豪。我们其实鼓励更多有水平的华人在发达国家的科学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恰恰体现了华人的杰出成就,而华人的成就,对世界认识中国以及对国内科学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年我放弃定居国外的机会回国,也同样得到了同行的理解。没有那么多响亮的口号,我只是觉得:回国做才会有主人翁的感觉。课题研究的自由度与发展空间都会更大些,国内的研究水平也需要中坚力量。 我们身处一个开放中的中国,我们可以走出去,反之,别人也可以走进来。近几年,我们科学研究所里吸引了很多国外科学家的加盟,这是我们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也聘请了很多华人科学家,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留在了海外,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促进中国的发展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做科学的人始终会清楚自己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那颗爱国心永远不会改变。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