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陷落在新旧产业布局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5:39 南风窗

  陷落在新旧产业布局之间

  □本刊记者 阳 敏

  云阳,是一座长江边的古老城市,战国末年即已设县,隶属巴郡。有资料记载,由于长期战乱,明代在云阳的人口,曾经逃亡殆尽,现今的云阳人多是清初湖广等地移民的后裔
。云阳老县城幅员3649平方公里,山大、坡陡,土地构成为“七山两水一分田”,人口密集在河谷低坝和山间平谷——它是农业大县,也在国家级贫困县之列。

  1997年时,云阳全县人口已多达123万,以农业人口居多,老县城里的常住人口不过五六万人。云阳县城迁建时采取了三镇合一的方案,新城常住人口增至十二三万,其中包括一万多人的占地移民。在三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移民和外迁移民一直引来外界较多关注,但随着移民工作的推进及库区企业迁建、改制的逐步完成,库区产业空心化及工矿企业庞大下岗失业人群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

  据政府方面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淹没搬迁的181家工矿企业中,关破136家,迁建45家,经过改制重组,现存25家,绝大数企业职工拿钱走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约2万名下岗职工。

  大量困难群体的出现,使云阳的就业矛盾集中爆发,成为当地的严重社会问题。

  企业的命运

  其实,这个问题用云阳县一名主要负责人与移民座谈时讲过的一句话来回答最贴切——他说: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是政策造成的,有些是大气候使然,有一些则是搬迁后遗留下来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云阳本有几个不错的中型企业:云阳曲轴厂,云阳氮肥厂,以及云阳盐厂,这几个厂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也是云阳县的工业支柱。

  云阳盐厂,位于云安镇,始建于汉朝,已历经2100年的风云变幻。职工2000多名,曾经不但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煤矿业、运输业、餐饮业及商业等其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本刊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在云安镇从事与盐相关的就有上万人,这些人群成为云安镇居民的主要构成群体”。

  云阳氮肥厂是周边几县唯一的氮肥生产厂家,属国有中型企业,也是云阳县纳税大户,有职工800多名,仅1992年三峡库调时估算的(静态)企业迁建资金一项就高达6000多万元。氮肥厂如盐厂一样,带动了煤炭、运输和电力等相关产业,其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到农副产品的价格,以及附近几县的农业生产。

  云阳曲轴厂,常被当地人称为“云阳摩配厂”,它的前身是机具一厂,始建于1958年,由手工业联社投资兴建,当时固定资产仅为4381元,从事小五金、小机器、小农具的生产和修理业务。直至1984年,企业还濒临倒闭边缘,部分职工每天只发0.40元的生活费。

  1985年4月,云阳曲轴厂向工行贷款54万元,又获得县移民局30万元支持,购进摩托车曲轴生产线,当年投产后产生效益。之后,该厂逐年进行技术改造,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型企业,到1992年时,该厂已有职工600多人,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的知名厂家,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

  “1985年转产以来,把95%以上的积累投入技改,扩大再生产,未新修过厂房和职工宿舍,现在的厂房和职工宿舍,仍是50年代的老样子,破旧不堪,十分简陋,至今还无职工宿舍楼和职工食堂。年创利高达1000余万元,而人均年工资才5000余元,不是分光吃光,而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云阳县统计局1997年编的一份统计调研报告上有这样一段话。

  云阳曲轴厂于2001年完成移民技改和搬迁,新厂区征地120亩,建厂房3万多平方米,此时它已是一个有注册资金1000万元,年产值可达2亿元的明星企业。

  2000年前后,云阳181家企业开始改组、改制、迁建,而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是云阳县经济支柱的几个企业,如今要么已经风光不在,要么前路未卜……

  云阳盐厂,在2005年11月30日那天,被宣告破产,至此,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制盐时代也就此告一段落。正如本刊记者在相关调查报告中描述的,盐厂的命运在它破产前数年,就已几经跌宕。2003年3月底,云阳盐厂全面停产,2004年初,云阳盐厂的设备被拆除折价卖出,厂房开始全面拆除。

  云阳氮肥厂与盐厂似乎有着相近的命运,在2003年被香港冠军公司兼并之后不久便处于停产状态,近千名企业职工基本失业。云阳新城也并未再建氮肥厂,但至今尚未破产。

  2002年,云阳曲轴厂筹备企业改制,而该厂的命运也在那之后变得扑朔迷离。自2003年起,云阳曲轴厂至今再未经过云阳工商局年检。

  2002年10月,重庆市正宏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以当年的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对云阳县曲轴厂资产进行了整体评估。最后得出企业实际净资产仅为8.7万元。以此为基础,曲轴厂进行增资改制——在目前已经到位的近900万出资中,厂长刘步云及其亲属出资约占30%,常务副厂长及亲属约占15%,其他主管出资约10%,合计约500万元。而改制之前,云阳曲轴厂有正式在册职工475人,退休职工196人,临时工532人,共1203人。

  2004年2月20日,县经贸委以云阳经贸发(2004)8号文件,将云阳县企业改革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批准云阳曲轴厂改制为云阳曲轴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转发曲轴厂。2月28日,曲轴厂领导以公告的方式将政府部门的批复及经济补偿方式告知全厂职工,大部分职工工龄被一次性买断。

  同时,曲轴厂大量招收新工人,每人收取合同保证金1000元。

  该厂的改制走的是管理层持股的路线,但因为与该厂职工分歧太大,使得该企业改制至今尚未完成。该厂厂长同时还担任兼并了云阳氮肥厂的香港冠军公司总经理。

  迄今为止,约2/3的原职工离开了曲轴厂。

  云阳长江航运公司的命运则在更早之前就发生了转变。

  原云阳长江航运公司,是1970年时由3个木船合作社联合成立的集体企业。据一名年逾七旬的老职工说,原先公司的老人都是旧社会过来长江上拉船的纤夫,新中国成立之后,到了1956年,大家才出力组织成立了航运公司的前身——木船合作社。说起来,这个航运公司算是老纤夫们白手起家慢慢攒出来的,大家心齐,也都想着要为进入航运公司工作的子女后辈留下些基业,公司一直红红火火,到1984年,它的注册资金已经达到800多万,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企业。

  1987年,局面开始转变,在上级主管单位的干预下,段元富当上了公司总经理,任期长达十余年。也正是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受到私人航运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长江航运公司从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跌落到2001年被宣告破产的境地。而在此期间,公司相继卖掉轮船长风号、长华号、516船队、203船队,同时万县的云阳专用码头和奉节的云阳专用码头也被相继卖掉,但资金去向不明。2001年,长江航运公司宣告破产前后,原总经理段元富被逮捕,不久突然死于监牢。关于他的死因,公开的说法是心脏病突发所致,民间流言甚多,记者无法进一步查证。

  公司被宣告破产之后,许多职工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并质疑和追问破产时宣布的2400多万元固定资产、段元富在任期间的经营状况、数额巨大的企业迁建金的去向,同时开始不断上访。公司破产前,共有近600名职工,其中退休老职工约121人,由于生活无着及对现实的绝望,近几年来以各种方式了断残生的老人已多达20余名。

  产业链破坏之痛

  由上述几个企业在近些年的变迁,我们可以了解到云阳的产业空心化其来有自:一方面确实是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的政企不分、政府主管部门干预企业经营管理,而2000年前后所进行的那一轮企业改组、改制及迁建也没有使云阳的传统企业再度辉煌。

  通过调查,以及云阳政府官员的有关介绍,我们很容易明白一个事实:云阳县原有工业体系已趋于崩溃——这已无需多作说明,但需要思考的是:崩溃是否必然的结局?换言之,如果能更早地意识到原有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尽早加以改造和扶持,是否情形会有所不同?再换言之,为了构建更完善和牢固的工业体系,是不是需要更多考虑诸如什么样的企业应当维持现状运营,什么样的企业应该加以扶持和良性引导,什么样的企业真正应当进行改制,什么样的企业又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和方式、遵循什么样的程序进行改制之类的问题,而不是用一把尺子量到底?

  对于上述几个企业改制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说,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不受职工监督”。

  学者魏沂则认为,三峡库区的企业改制伴随着企业迁建,又涉及大额的企业迁建补偿资金,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在工业体系原本薄弱的县乡一级,一个规模稍大企业的生死存亡其实并非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很可能会关涉整个产业链的运转,而产业的链条一旦遭到破坏或者扭曲,会进而影响到整个工业体系的循环。也许,这个道理就如同自然界中生态链环环相扣的法则一样。

  简言之,经过基层政府和民众几十年辛苦形成的乡镇集体企业经济以及工业体系,原本来之不易,同时也十分脆弱,需要有十分的耐心去慎重地对待,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致命的创伤。

  云阳县县长萧敏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谈到了构建云阳经济产业体系的几个方向,其一是以矿产品为主的加工业产业体系,包括粉石英矿开发、碳酸钡开发、天然气开发、盐化工开发、煤炭和水利开发;其次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构建以山羊、药材、蚕桑、食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基地……这幅产业体系蓝图,从理想到现实,总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很多具体问题要面对。比如,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人和工业园中,某厂家生产的碳酸钡便苦于销售乏门,只好任其积压。

  在云阳,无论是企业改制的问题,还是移民的问题(特别是门面户问题),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视为大问题的小缩影。而一些身陷各种问题中的人们,却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民国云阳县志》中曾如此形容云阳民风:“聪慧过人,刁顽不化,不惧官府”,对于此番描述,记者在这次云阳之行中,感触颇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