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移民共享发展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5:39 南风窗

  让移民共享发展成果

  □王大鹏

  一代政治伟人的世纪梦想——高峡出平湖,今天即将成为现实,三峡大坝即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已经和即将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但是,当人们为这一旷世奇迹喝彩的同时
,却不能忽视为其作出巨大牺牲、甚至远赴他乡的人们,这就是为大坝建设而离开家园的百万库区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被称作“世界级难题”一点不为过,它涉及移民近120万,数量之多在世界上尚无先例。三峡工程的兴建,直接受淹2个城市,11个县城,114个乡镇。目前库区已有近70万人完成了搬迁,其中12万农村移民陆续迁出了三峡库区。三峡大坝的建设,无疑具有多方面的收益,但是作为为此承受负担的三峡库区及其百万移民,是否能够享受到其作出巨大牺牲后所带来的收益呢?

  从补偿到公平

  在最初规划移民安置政策的时候,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委”)组织制定的移民补偿标准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按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进行补偿。所推行的政策是以恢复原状为目标,很显然是以补偿为标准的,在整个移民搬迁的过程中,每个移民应该拿到多少补偿款,移民之后又该获得什么样的住房,都有很明确的标准。所以,在这么大规模的世界罕见的大移民过程中,虽然有个别腐败现象的干扰,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和骚乱,同样也创造了一项世界奇迹,说明前期以补偿为原则的移民安置政策是成功的。

  现在,移民安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在所谓“后移民时期”,库区的社会矛盾经常出现激化。其中具体原因各种各样,比如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管理层与普通职工的分歧、冲突剧烈;在“万州打人事件”中,城区住户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纷争;在门面房的出租过程中,有政府背景的住户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巨大的不公平。这些都揭示出一点,那就是在库区的移民安置工作中,仅仅满足于静态的恢复原状式的补偿政策,是不足以满足民众的期望的,结果必将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引发“群体性事件”。当然,现在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重庆万州区,政府动员早期的门面房主让出门面房,参与较为公平的抓阄,缓解了市民对于政府的不满,但是,很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很多市民依然无奈地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按“三原补偿”原则和“就地后靠”安置原则将百万移民集中安置于三峡库区,将加剧库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使库区出现大批新的贫困人口,加重了库区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压力,对三峡大坝和库区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

  由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百万库区移民的未来生计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虽然从表面上看,新建的城区比以前漂亮了,但是,繁华之下的问题却丝毫不能让人轻松,也不是一句发展中的问题就能解决的。

  对于库区今天发展的困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原因,也有劳动力的素质问题。但是,库区的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大规模的企业关闭破产,农田的淹没。

  据统计,三峡工程建设,造成库区地方政府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47.79亿元,其中:农业方面永久性税收损失24.85亿元,淹没关停企业累计损失20.32亿元,淹没迁建企业迁建期累计损失2.62亿元。移民就地安置给库区带来巨大移民资金缺口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了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库区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加剧了地方财政风险。其中因淹没企业关闭带来社会保障预算缺口达27.96亿元,迁建资金缺口64.56亿元(未含漏登记随迁资金缺口42.79亿元)。

  但是,据了解,三峡工程开工以来累计的库区投资900余亿元,其中半数投向移民工程。这些投资主要用于移民搬迁、库区环保、地质灾害建设等领域,工业性投入少,有的县在工业投资中竟然连续几年为空白。

  可见,在整个库区的建设和移民的安置问题上,主导意见是以补偿为主,至于库区的发展,最初并没有充分地与中央政府的三峡大坝的建设工作挂起钩来。

  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生态环境剧烈变化,目前的三峡移民政策正受到现实的严重挑战——“就地后靠”安置原则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冲突、“三原(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补偿”原则与库区发展目标相冲突、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冲突、移民成本低估与移民任务艰巨相冲突、移民成为新的贫困户与“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相冲突。

  共享发展成果

  那么,为什么此次的移民搬迁不能仅仅考虑补偿,而必须考虑到移民和库区的未来发展问题呢?

  这一次修建大坝,导致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与泄洪时的强制搬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泄洪来说,任何人在公共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都必须牺牲局部和个体的利益,为此所承担的损失只需得到补偿即可,至于灾后重建,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是,三峡大坝的修建很显然并非如此,由此而收益的省区并非公共安全和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而是一种更大的获益。在这种背景下,为此承担巨大牺牲的群体仅仅得到补偿就不够了,更多的应该从中获益,否则就显失公平。

  在移民群体中,最应该不满的是远赴他乡的移民,但事实上,他们的满意度最高。因为他们所落户的地区多是此次建坝受益最大的经济最发达地区,他们真正做到了与获益最大的群体共享发展的成果。对他们来说,三峡大坝的修建,虽然给他们眼前的利益造成了损失,但是却使他们获得了好的收益,而且能够从中取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当然,我们不能让所有的移民都搬迁到发达地区,但是,对于已经进入后移民时期的三峡库区来说,补偿仅仅是一个起步,各级政府和所有因三峡大坝而受益的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三峡库区提供更多的帮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视察时讲的那样,必须让所有的人都“共享建设的成果”。

  为此,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及时作出了从政策、资金、项目上扶持库区发展的决策。前期补偿,后期扶持,是有关三峡移民的政策。在三峡水库135米蓄水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就制定了《关于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农村移民、城镇移民后期扶持的重点、方法等,为库区移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2004年7月国家制定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就一个地区制定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还不多见,这充分证明中央对库区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与此同时,《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也呈现在库区人民面前。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库区旅游、柑橘等产业发展规划也相继出台。除政策、宏观规划项目上的支持外,国家还直接从资金上扶持库区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从2004年起至2009年,国家将每年从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中提取5亿元,总额30亿元,拟与三峡库区后期扶持基金捆在一起,建立三峡库区发展基金,主要以贴息、担保和资本金补助等方式,支持库区发展特色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按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湖北和重庆两省市可依法从三峡电站所得税款中分成,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制约。国家有关部门从现有资金渠道,集中部分资金支持库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公益的发展,为库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为加快库区发展,中央要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中央各部门及省市,把重点转到支持库区经济发展上来。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入外来资金209.29亿元,其中,经济建设类项目资金186.09亿元。通过对口支援,库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库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重庆市万州区,就先后接受了全国90个单位的对口支援,到2005年9月,该区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686个,到位各类支援资金85.1亿元。通过对口支援项目,解决就业14628人,安排移民劳务10377人。

  只有当三峡大坝的一切优点,对于为了三峡大坝而作出巨大牺牲的库区移民来说,都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时,我们才能说,三峡大坝的建设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伟大工程。库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