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专题 > 正文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华塑造中国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2:11 国际先驱导报

  默克尔对于中德关系来说还是一个“新人”,不过与中国的深入交往会有助于她不断修正她的中国观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盛军报道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第一个节目不是闪光灯咔咔直响的记者招待会,也不是军乐声中威严地检阅三军仪仗队。她就任总理之后的首次访华之旅的第一站,是在温家宝总理陪同下在北京紫禁城边的菖蒲河公园散步、聊天、玩太极柔力
球。

  默克尔速度

  5月21日至23日,从北京到上海,短短38个小时,做事干练的默克尔完成了她作为德国总理的首次中国之旅。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内容却一点也不含糊。她不仅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会谈,签署了19项经济文化协议,还广泛接触了中国各界人士,既体会了北京城的古老风韵,又见识了上海磁悬浮般快速发展的经济。

  如此紧凑的行程安排,默克尔并没有感到不适,相反她还感叹中国发展的速度“让人喘不上来气”。但其实,速度对默克尔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她一向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就像她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是以

火箭速度来形容。在东德长大的她,35岁之前还基本不问政治事,一心只读相对论,从柏林墙倒塌开始懵懵懂懂地参加“民主觉醒”,短短10年时间就当上了基民盟的主席,接着又问鼎德国政治权力的顶峰。

  柏林新主人的这些传奇经历,让中国人感到这是一个略带神秘感的女人,而其实中国对默克尔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尽管她作为联邦部长曾经访问过中国,但那已经是将近10年前的事情了。她对中国的了解太少感同身受的直观印象,更多的是根据某种理念的价值标准而来的主观判断。

  过去,默克尔对于中国的看法和政策表露得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在施罗德政府时代,默克尔作为反对党基民盟领袖对施罗德的对华政策持激烈的批评态度,据德国之声报道,她甚至指责施罗德向中国“献媚”。因此,随着默克尔开始调整外交关系,人们担心中德关系是不是要有变化?

  连续性主导一切

  5月18日,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默克尔总理访华前的中德关系”高级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一起从多角度探讨了默克尔上台之后的中德关系。与会专家认为,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导面是连续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俊礼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这种连续性的主要原因。首先,中国是德国实现其外交战略目标的借重力量,德国在很多问题上还有求于中国;其次,德国的对华政策具有“超党派”的特点,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德国的主要政党对华政策基本一致;第三,默克尔政府的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是施罗德当年对华政策主要制定者之一,作为大联合政府的大伙伴,默克尔也不能忽视社民党的政治见解;第四,2005年德国政府更替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问题,不是外交问题,德国政府保持现在对华政策比较积极的方面还是有比较坚实的民意基础。

  但是,与会专家也认为,在总体发展良好的大背景下,中德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上还有差异,在人权、台湾、西藏问题上的隔阂还在。而且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也可能要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认为,默克尔在一些重大涉华问题上仍没有考虑成熟,比如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中国是否会“崩溃”,中国的走向对世界和欧洲意味着什么等等。

  坦率VS坦诚

  正像人们先前预计的,默克尔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得非常“坦率”。据德国之声报道,默克尔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人权问题。在中德合作良好的经贸领域,默克尔也表示要求中国放松对外国企业技术转让的压力,而先前曾被寄予厚望的沪杭磁悬浮项目,以及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扩建在南京的化学基地一事,德国都没能同中国达成协议,德国之声因此评论说,默克尔这次访华的“经济快乐气氛比以往明显淡了一些”。

  不过与默克尔的“坦率”相对,中国也显示出了足够的“坦诚”。安排默克尔会见德方所谓的“公民社会的代表”足见中国的自信,对于默克尔提出的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上的问题,中国也给予了积极回应。据香港《明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与默克尔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履行国际义务,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并且承诺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中国式的隐喻

  默克尔对于中德关系来说还是一个新人,对于中国发展跳动的脉搏她可能还不能把握清楚,但是与中国的深入交往相信会帮助她不断修正她的中国观。

  北京晨练的百姓让她身临其境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人,温家宝总理还向他展示了太极柔力球玩法,这种将中国的太极和西方的网球、羽毛球等项目的精华融为一体的游戏,改变了西方游戏中的硬性击球方式,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它蕴含着中国式的智慧,体现着中国的思维方式,讲的是以柔克刚,避免硬碰硬。

  这种中国式的隐喻和暗示,似乎在告诉默克尔,中德关系尽管还会有摩擦和冲突,但是这些冲突和摩擦处理起来更需要智慧和艺术。做了十几年物理学家习惯了逻辑思维的默克尔,不知能不能参透这种游戏里面的深意?不知道中国主人的精心安排能不能唤起默克尔的共鸣?

  相关专题: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