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讲述》:84份阵亡通知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9:01 央视《讲述》 | |||||||||
特别视点:他在街头旧书堆里意外发现84份阵亡通知书。这些阵亡通知书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花了一年的工资将其买下。接下来他开始为寻找84名阵亡者忙碌。 蒋书 2006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的172名大学生,在湖北省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寻访。作为
一、旧书堆里发现惊雷 王艾甫,67岁,山西太原退休干部,民间组织太原收藏协会会长,以收藏战争文物为主。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一包东西压在他心上10年难以释怀: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未曾寄出的84份阵亡将士通知书。这一张张令王艾甫每次拿起来都沉甸甸的黄纸片,竟是他10年前从旧书堆里淘出的。 1996年的一个星期天,王艾甫在逛收藏市场时,看到一个卖旧书的,即上前翻看。突然,他在旧书堆里发现了一包东西,看到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字样,他不由心里一惊。也曾为军人的王艾甫,当年也经历过自己的战友阵亡的悲痛时刻,他一直怀念着他们。其中有一个和他感情很好战友牺牲了,王艾甫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还想去看看他的家人,可一直寻找不到,使他感到非常遗憾。 当过20年兵的王艾甫,正是怀着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的一份深情,致使他收藏的爱好,也侧重有关战争的实物、文件,一些烈士陵园、革命纪念地的有关资料,也都在他的收藏之列。此时,当王艾甫看到这一张张发黄的烈士阵亡通知书时,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触景生情地又想起了他昔日的战友。 在兴奋和激动中,王艾甫翻遍了那堆旧书,最终以3000元钱的高价,与售书人谈妥购买这包东西。其时,退休时间不长的王艾甫,每月的退休费仅300多块,这3000块钱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别说此时他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就是回家翻箱倒柜,一时也找不出这么多钱。实在不想错过如此好机会的王艾甫,只好去向朋友借钱。一些朋友在拿钱给王艾甫时,听王艾甫说明了借钱的用途后,皆不以为然:您买那破纸有啥用呢?大多不赞成他花这么多钱买来这么一包破纸。王艾甫仍坚持把它买下了。 当天,王艾甫捧着这些在别的收藏爱好者眼里不值一提的东西回到家后,即仔细地翻阅和研究。这包东西有4本登记册,记载了866名阵亡将士的基本情况,而那没送出去的84份阵亡通知书,所记述的84位阵亡将士的籍贯,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山西等省,最远一人的籍贯是香港,其中有29人籍贯不详。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在20岁上下,有的阵亡者的资料上还附有“作战勇敢”的评语。这84张阵亡将士通知书,也就是说有84个烈士还没有通知到其家人。联想到自己当年从部队转业后,没找到与自己患难与共战友的家属的情形,王艾甫心情沉重。 二、这些文件是真是假? 王艾甫冷静思考:这些部队的文件怎么会遗落在民间?它们究竟是真是假?一系列问号开始萦绕在王艾甫脑中。接下来的日子,他拿着这些东西四处找人,求证二个他难以理解的问题:它到底是否真的部队当年的文件?这些文件为什么流失到民间,并且进了废纸堆? 王艾甫想通过一些了解解放战争那段历史的老人以及部队从事军史、党史的研究者,解读这些发黄的纸片。在走访这些有关老同志的过程中,他求助了山西省军分区党史研究室主任高荣贵老师:这东西的真伪程度如何,可信与否?高荣贵对王艾甫搞收藏尚有如此的责任心,非常赞赏。他仔细翻看后确认:此确实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时一些阵亡的烈士名单。高荣贵道:通过这份阵亡将士名单,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太原战役非常残酷,战斗异常激烈,牺牲人员众多。当时,国民党对太原的防御有4大要塞,阎锡山在这4大要塞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其配备了强大、精良的武器、弹药和部队,解放军在攻打这4大要塞时,约牺牲了八九千人。 通过高荣贵的回忆讲述,王艾甫更觉手中这些发黄纸片的份量沉重,心中的疑问也更大:那它们是如何遗落到民间的呢?是因为部队的战事紧张变动大,而不慎流落民间?战争年代部队没有营房,为便于灵活作战,都是走一路住一路,说不定今晚住这里,半夜里突然一个转移,次日早上就到另一个地方了。这些资料也许就是在如此的紧急转移中遗落下的? 作为一名老兵,为了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些曾奋战、牺牲在战场上的年轻生命,王艾甫还找到了曾参加过解放太原战役的老人、山西省军分区休干所的王立岗副军长。已86岁的王立岗老人,回忆起57年前的那场战役时仍记忆犹新,他感慨万千道:那个战役死的人真是太多了,你打上去,他打下来,你再打上去,他再打下来,反复争夺,非常残酷。 看到那包王艾甫从收藏市场上淘到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后,王立岗军长一再强调:这些东西符合当时的条件,印章确是当时的原印章。不仅如此,王立岗对此还有一层理解:中国人民为了争取自己的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烈士! 听了王立岗老人的讲述,王艾甫更加坚信了手中这包东西的价值。在他眼中,它们已不是一件件收藏品,而是无数个曾经年轻的生命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他为这包东西感到庆幸:幸好自己有机会把它买回抢救了下来,使它的原持有者没把它运到造纸厂去打了纸浆。他还把这84份阵亡将士名单,分省分地区地进行整理归类,并想试着去找找他们的家人。从此,王艾甫的退休生活除了收藏,又多了一份使命:就是为他手中这84份阵亡通知书,找到真正属于它们的家。 三、他的资料震撼记者 开始,王艾甫打电话在山西省内的一些地方进行了解。可打电话给当地的一些民政部门时,对方不是说没有这些地名、村名,就是说我们帮你查一查,有结果后通知你。大多都是不了了之没了下文。作为退休干部的王艾甫,虽然精力财力有限,他仍是尽自己所能寻找着线索。按照那些没送出的阵亡将士通知书上人员的籍贯和地址,在山西省内的,他就亲自坐车去村里查找询问;在山西省外的,他就通过电话询问。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很多地方的地名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农村,过去叫什么区、什么沟的,现在都改叫什么乡、什么村了,给王艾甫的寻找带来了极大困难。王艾甫开始寻找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问题,费了不少周折却收效甚微。之后的几年里,王艾甫一直没有中断寻找。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但他并没放弃,仍利用各种机会寻找线索。 2005年,王艾甫利用自己的收藏品,办起了一个抗日战争及解放太原的图片展,还特意带上这84份阵亡通知书让大家观看。其间,一位来自武汉的记者汤华明,在山西进行有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别报道,因采访而与王艾甫相识。就在汤记者完成了此题材的采访后即将告辞时,王艾甫对他道:我还有一个东西你要不要了解一下?56年前,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时,牺牲了很多人。汤记者道:这次战役我知道,我曾当过兵。王艾甫拿出那包东西说:那我给你看看,这里面有84份尚未发出的阵亡将士通知书。 汤记者一看非常吃惊,即把镜框全部拆开,非常认真的一个个抄起来。他看了其中有11个籍贯湖北的牺牲将士阵亡通知书的原件。军人出身的汤记者,对此事非常敏感:他在当兵的岁月里也曾打过仗,经历过战友在身边牺牲的场面。怀着对烈士的敬意,汤记者抄下了11位湖北烈士的信息带回了湖北。 接下来,汤记者在湖北的8个县、市进行寻找。整个国庆节黄金周,他没有休息为此事奔忙。通过走访一些村镇、街道,汤记者找到了两位阵亡将士的故里:一位是枣阳市南关区的马田河同志。可惜的是,如今他的父母、家人一个都没有了;10月4日,汤记者和同事们在孝感市的云梦县里,找到了另一位叫载虎的烈士的老家。 2005年深秋,就在山西太原的王艾甫,仍在为手中的84份阵亡烈士通知书想办法寻找线索时,来自武汉的汤华明记者的电话,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11月1日,汤华明给王艾甫打电话说:他利用休假期间下去又找到了一些线索。得到这一消息,王艾甫对汤华明非常感激:多年来,这是王艾甫听到的最让他兴奋的消息。 四、烈士家属十里相迎 王艾甫与汤记者通过交流后,即分头行动:汤记者继续核实情况;王艾甫则通过太原的民政部门寻找烈士墓地。根据这84人的花名册,王艾甫在山西各烈士陵园里仔细查找:看有没有名单中牺牲者的墓地。终于,他在牛头寨烈士陵园里,找到了一个湖北籍烈士的墓地,登记册和阵亡通知书上的名字都叫载虎。实际上他姓郝,叫郝载虎,牛头寨烈士陵园里有他的单体墓,经民政和公安部门确认无误。 王艾甫为之牵挂与努力了10年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那段时间,是他退休生活中最为忙碌和兴奋的日子。与此同时,王艾甫还做着出行的打算:准备去湖北云梦县双郝村,去看望郝载虎的家人和亲属。 11月11日,王艾甫带着他收藏的“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的复印件,来到了武汉。翌日,他与记者汤华明驱车来到了云梦县郝载虎的家乡,在郝载虎牺牲了57年后,去送一份迟到的阵亡通知书。 那天,郝载虎家乡的村民们冒雨迎出了10来里路,放着鞭炮把王艾甫和汤华明一行接到村里。为了村里的烈士,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等候他们的场面,令王艾甫难以忘怀。王艾甫一行的到来,也令郝载虎的家人非常激动,郝载虎的几个弟弟、堂弟都与王艾甫、汤华明一行见了面,对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向他们叙说了当年郝载虎在家里的一些情况:郝载虎小时候非常苦,父母早亡,其在叔叔家长大,后来出去当兵就没了音讯。为表示对烈士的敬意,大家向郝载虎的灵位三鞠躬。 湖北之行,王艾甫得到了10年来寻访那84位没送出的阵亡将士通知书的第一份收获的喜悦。当他赶回武汉准备回家时,华中科技大学的张爱庆老师,看了《武汉晚报》的报道后,非常受感动,觉得作为湖北人,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王艾甫老人,共同做好这件事,寻找到其他烈士的亲属。于是他找到了王艾甫,要求帮助完成其未尽的心愿。 因为张爱庆老师的感动,就有了本文开头172名大学生的乡间寻访,而有了更多的感动: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在今年春节前组织的这个寻亲活动,帮助几位在50多年前牺牲的烈士找到了他们的亲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们,抱着满腔的激情和热情,去参与这项活动,把这些50多年牺牲的烈士的英名和事迹,送至他们的故里、家人。 此后,因为有了更多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开始有更多的烈士找到了家;也有不同省份的烈士家属,来到山西太原,为57年前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烈士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不能再埋没他们的功劳,埋没他们为我们作出的牺牲,我们要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相关专题:央视《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