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王桂平:带走九条人命的乡村冒险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8:27 三联生活周刊 | |||||||||
江苏泰兴人王桂平,2004年离开农村,加入当地化工产品销售大军,一直在出售各种不合格的产品,后来发展到销售假货——直接导致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假药生产。 “你看这两张照片,区别大不大?”泰兴药监局稽查科科长蒋鹏举着王桂平几年前的户籍登记照和前几天王桂平刚被抓获时的照片做比较。
短短的两年,王桂平从泰兴乡村一个半失业的裁缝,到所谓中国地矿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推销员,再到“江苏美奇精细化工公司”的法人。但事实上,他仍然始终生活在主流生活的边缘——即使是他有了注册500万元的公司后,仍然住在泰兴小城边缘新建小区的门面房里,一整年租金不过4000元,房间的楼下是铺面,夹层里住着一家3口——包括上高中学习紧张的儿子。 尽管他拥有一部白色的现代索纳塔,但这部车更多是他在面对商业伙伴时给自己加分的工具,从银行借贷的40万元始终没有还上,“两年了,他还是像个乡下上来的农民”。妻子的工友林红英说。 而在药监部门的调查中,王桂平显然有为外人所不知的一面:从他当销售员的那天到成立自己的公司后,一直用工业原料冒充药用原料,用低价品冒充高价品,出售给全国各家药厂,“他太想赚钱了,从来就没有卖过一次真品”。他的公司在全国主要的化工网站上都做了广告,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采购员钮忠仁也是从网站上看见了他所销售的便宜原料,才找上门的——他伪造了一系列证件,几乎所有买家都受了欺骗。 蒋鹏这样分析他:“他赌性重,另外,他身患重病,总觉得自己活不长了,这是他铤而走险的另一个原因。” 记者◎王恺 沙荣芳和王桂平 最初的追查对象是中国地矿公司泰兴化工总厂,5月10日晚20点,江苏泰兴药监局收到国家药监总局打来的电话,让他们取一些该厂生产的“丙二醇”样品,看是否合格。当地的女局长何维欢一时间不知就里,“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工厂啊”。工商局已经下班,唯一办法是上网搜寻,最后发现这家工厂在下面的曲霞镇的一个小村里。 众多的媒体已经描述过这个工厂的破败迹象,但当站在厂门口,还是会想不通“中国地矿公司”、“化工总厂”这样的标签是怎样和这个隐藏在乡村衰亡中的小厂挂上钩的——与其说这里是工厂,不如说是个绵延几亩地的作坊——目前也确实只是一个生产染料的作坊,厂的另一半已经承包给了一家服装厂。当天夜间,药监局的人们来到这里,立刻就明白,那些假冒的丙二醇不是这里能生产出来的。蒋鹏说:“工厂就只有几个做活性染料的大缸,连基本的生产机器也没有,我们立刻就开始转向查账。”正是在查账中发现了王桂平是事实上的销售者。 “我们厂是无辜的。”这是65岁的这个乡村小厂厂长沙荣芳在事件发生后最常说的一句话。 当年从乡领导位置上下来的沙荣芳,在当地也算一个传奇人物,他创办了这个有300多工人的工厂,许多村民都曾经在这里上过班,只不过那是20年前的辉煌。最早厂里做的是拆船等不用技术的活,后来转为生产染料。 这家生产染料的工厂引起上海一家地矿部所属企业的注意,在收购过程中,来现场调查的地矿部一位领导决定由地矿部直接收购,这也是这家工厂有个大名头的原因。村民说:“他们都看好了厂子的效益。”收购后,沙荣芳更成为四邻各乡的传奇人物。 好日子没几年,1992年开始,随着染料行业下滑,这个厂开始了自己的衰亡过程,工厂的员工一直在缩减,直到最后,只有沙厂长和于会计两名老员工。 王桂平有个亲戚在曲霞镇上,知道沙荣芳的厂做不下去了,就介绍四处寻找机会的王桂平来到这里。当时,王桂平并没有很多销售经验,他只是在自己的村里——河失镇失前村陆续跑过一些化工产品销售而已,而更多的人提起他都还是记得他的裁缝身份。当时王桂平虽然搬家到城里,乡下老屋还在,“他有病,又不能下地出力,结果家里过得不好”。乡间的裁缝是个临时性的工作,主顾家来请就有活干,请到家里,每天20元,他身体确实不好,胃切除导致食管缩小,只能吃流质食品。这样的身体无法在乡间劳作,村民们对这个家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田里干活的妻子和总是生病的丈夫。 王桂平找到沙荣芳显然是有所准备的,虽然一直没做过专职化工销售,但是他准备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一系列药用辅料丙二醇、乙二醇、甘油等物资上,他去沙荣芳那里,第一句话是:“我想承包你的厂,生产一些原料,这些原料卖得比染料好。” 沙荣芳还记得第一次看见王时的印象:“穿得破破烂烂,就是个老农民,在我的厂转了转,说我这设备不行,不能生产二甘醇和丙二醇。于是又说不承包了,改在我们厂当销售员,一边销售我们厂生产的活性染料,一边销售他自己进货的丙二醇等。不拿工资,只是用我们的财务走账。” 此时的沙荣芳对王的打算当然表示欢迎:“多个人帮我们销售没什么不好的。”很快,沙荣芳领教了王桂平的不同。“刚开始一个月,他就把产品倒到福建去了,他一直不肯说自己的路道,后来才知道,他主要靠网上销售。”“我后来看见他弄的网站了,网站上宣传的就是我们化工总厂,年产值多少,品种多少,我就有点紧张,觉得假话要是被人发现了怎么办?” 王桂平告诉沙,肯定要吹吹牛,要不别人才不会注意你呢。光泰兴就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更不用说整个苏北地区,“你不把自己说夸张点,谁会注意你?” 2005年7月,沙荣芳和王桂平终于闹翻,于会计记得,他们吵了一架,沙荣芳说,王来厂里这么久了,一点染料都没卖出去,而王的说法是,染料利润那么低,还不如用化工总厂的名头多卖点别的原料呢。两人吵了半天,最后,王被扫地出门。“但是,沙还是对他有所期待,把转账账号什么的没有完全收回来。”这也成为王日后作案的基础。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