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开征特别物业税制止外资炒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01:52 新京报 | |||||||||||
据新华社上海6月1日电 上海人均商业地产面积已经超过香港,接近东京、纽约的水平;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商业地产销售率不超过五成,商业地产总量过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形势不容乐观,需及时调整结构和区位分布。
在5月31日举行的“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铭说,上海的商业地产总量已达3000万平方米,人均商业地产面积已超过国际公认的1平方米标准。尽管总量已经饱和,但每年还有二三百万平方米的新增商业地产项目在建或等待审批。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商业地产销售率除上海较高达92%外,北京、广州、深圳这一指标分别为:32%、50%和42%。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商业地产没有卖出去。 总量过剩的商业地产在结构上并不平衡,很多地方商铺明显多于写字楼。商业地产的区域分布也不均匀。上海市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说,在上海某些中心区域,很小的地段集中了十几家高档购物中心,同质化倾向严重,这种情况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在新兴的城市副中心、商务区,商业地产需求量又很大,开发商如能适时跟进,将大有可为。 ■相关新闻 外资加速进入沪京穗楼市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介入将向二线城市蔓延 据新华社电 记者在上海、广州等地采访时发现,今年以来境外资金从收购内地写字楼、商铺进一步扩张至高档住宅。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大量进入内地楼市,对楼价攀升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进入2006年,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楼市,海外机构投资者空前活跃,整体收购案明显增多。国际性中介代理机构仲量联行的统计显示,一季度,外资在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投资放量,成交金额已超过去年总量的一半,海外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一季度的房地产。 北京楼市同样被外资看好。香港某银行北京一位信贷经理透露,其手头今年批出的贷款基本上全是房地产项目,“由于贷款人基本上是信誉较好的外资机构,不担心这些贷款的收回,而担心这会最终吹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由于地缘关系,越来越多的香港资金进入珠三角楼市。4月下旬,置业国际发布报告称,一季度香港人在内地购楼金额约36.5亿元,同比增长11%。 这些资金八成投在了珠三角楼市,另有13%投在了上海。 国际知名物业代理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董事李旭说,海外基金对国内楼市的收购、介入会越来越深,甚至会走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 ■专家观点 专家建议开征特别物业税 去年外资机构在内地收购房总额达34亿美元 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购买住宅多用于酒店式公寓出租,不会短期出售套现,且投资对象是高档物业,其数量不足以影响国内经济。但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提醒,这种掉以轻心的态度非常危险。 “上海楼市·境外人士专刊”发行人蔡为民指出,这些境外资金进入中国,一则看中奥运会、世博会在即,政府希望楼市稳定成长,不会令房价重挫;二则认为人民币及内地楼市升值可能性大,于是购买房地产,既可套取汇价差,又可套取房价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料显示,去年外资机构在内地收购房总额达34亿美元,从境外流入的侨汇达174亿美元。 侨汇流入剧增的上海、浙江的房价波动比流入增幅平稳的广东、福建明显要大。 有关专家建议,对外资进入内地楼市应有所管制,通过开征特别物业税制止外资在楼市的炒作行为。 相关专题:国六条调控房地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