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迎迎幕后故事:一只藏羚羊的生与死(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0:27 东方网 | |||||||||
爱羚生前的图片。 以爱羚为原型的福娃“迎迎”。 东方网特派记者姚莉莉6月8日报道:它是为数不多可以让人记住名字的野生动物;它的“葬礼”,令一些环保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奔赴可可西里;它,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福娃“迎迎”的原型——藏羚羊“爱羚”。“巅峰之旅”一行今天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局长布琼为我们讲述了一只藏羚 羊生与死的故事。
“爱羚”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驯养的藏羚羊,于2001年7月出生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卓乃湖畔。在它出生后的当天晚上,“爱羚”的母亲惨遭武装盗猎分子猎杀。第二天,可可西里巡山队员在遍地的血泊中发现了幸存的小“爱羚”,当时它踉踉跄跄地徘徊在死去的妈妈身旁,一只秃鹫在其上方盘旋。巡山队员当即将小藏羚救起,专车送至沱沱河保护站,为它取名“爱羚”,并每天从10公里以外的牧民家里购买鲜牛奶喂养它。 从很小的时候起,“爱羚”就一直生活在人们的视野里。它的照片、图像不断被各种媒体编发,成为生活在可可西里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上的五万只藏羚羊和更多野生动物的代表。它偎在人的怀里,用一只奶瓶吃奶,那只乌里发亮的带着些许怯意的大眼睛,叫人心里涌起无数的爱怜。也就是它这期间的图片,成为所有藏羚羊的标志照片,在全国各地发放着,唤起了世人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在随后的几年里,“爱羚”成了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人工救助站里的“明星”,它分别在沱沱河保护站和救护中心,与救护员和志愿者一起生活,晚上在保护人员的怀里休息。志愿者们像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精心呵护着它。 这期间,在更多宣传的推动下,国内关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同地区的人们把目光、把心里的爱,更多地投到了可可西里,投到了“爱羚”和它的伙伴身上。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也在这时由民间自发,上升到政府直接投资参与,一个个国家级、省级野生动物保护站(局)相继成立了。修建青藏公路时,设计单位还专门为藏羚羊留了迁徙通道。 虽然成为了人类的宠儿,但“爱羚”还是和所有藏羚羊一样,根据自己的习性,安排自己的生活,一个悲剧也从而悄悄地降临在“爱羚”身上。2005年12月1日,在藏羚羊发情的冬季,“爱羚”和另一只雄性藏羚羊因为争夺爱情,发生了争斗,结果它失败了,受伤不治,为爱而死。 “应当说,作为动物,特别是一种雄性动物,‘爱羚’的死是相当体面的。”布琼说,“我们纪念它,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同时它也为人类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藏羚羊的尝试做出了最重要贡献。”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