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治在线节目实录专题 > 正文

四川岷山野生药材遭盗挖 资源保护与扶贫起冲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22:08 CCTV《法治在线》
四川岷山野生药材遭盗挖资源保护与扶贫起冲突

岷山的较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是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这是一群年轻的守护者

  记者:那你们上山的时候,有没有碰到盗猎分子带枪的,危险碰到过吗。

  巡护队员:带枪的也有,带刀的也有.

  在这里,将上演一场怎样的较量

  现场:那边的几个人不要跑

  敬请收看第一线场《岷山的较量》

  主持人:欢迎收看法治在线。在大屏幕上您看到的这种植物叫做虫草,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3000至5000米高寒地带的野生药材,4、5月份正是采集虫草的最佳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四川省岷山地区的保护区内都会涌入大批的非法挖药人。近日岷山地区的林业执法人员联合开展了执法行动。我们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那里,亲历了这次行动。

  2006年5月23日 7:30

  王朗保护区总部 海拔2560米

  参加这次联合执法行动的共有7个分队,他们分别来自王朗保护区、雪宝顶保护区、龙滴水保护区、小河沟保护区、白羊保护区、黄龙保护区及平武林业发展总公司。

  我们的记者参与的是王朗保护区的执法行动,由于执法队伍的驻地距离上山地点有将近20公里的路程,为了不耽误行程,天刚亮,我们就踏上了征途。

  2006年5月23日 8:30

  王朗保护区竹根岔沟 海拔3200米

  现场:巡护人员:这个是帐篷,这个是脚架

  记者:咱们今天的线路怎么走啊?

  巡护人员:顺着这个沟上山,到这个岔沟,然后整个线路是这样子的,今天要在这个地方住,大家住在这个地方。

  王朗,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放羊的地方”,创建于1965年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的腹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保护

大熊猫等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庇护着30多只野生大熊猫。

  现场:巡护队员行走

  刚进入保护区不久,巡护队员就发现了一个大熊猫有可能居住过的树洞

  现场:发现大熊猫的洞穴

  因为大熊猫喜欢独居,巡山队员往往把它叫做“竹林隐士”,他们担心私自进山挖虫草的人会打扰了“竹林隐士”们原本安静的生活。

  凌林博士 世界自然基金会四川项目负责人

  大熊猫在非发情的季节,它是应该属于一个独居的动物,那么它有一定的领地,一般好几个平方公里,比如6(平方公里)啊,甚至有的更大,而且它的听力嗅觉是非常灵敏的,所以说只要有人为活动的痕迹、味道,它都会避而远之。受到干扰的刺激大熊猫,它的就是说交配的这种欲望就明显要低一些,甚至对大熊猫的繁殖有一些影响,

  为了防止人为活动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每年的这个时候,各个保护区都会进行巡护。

  王朗保护区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而全部工作人员才不到40个,撒到大山里,就是昼夜24小时全天巡逻,也显得微乎其微。非法采集和偷猎者来自四面八方,手里大都有“家伙”,而保护区总共只有三只枪。深山里多处有偷猎者密布的陷阱,很多时候,连巡护队员都踩中偷猎者下的套子而被吊到空中,其中的艰难与危险可想而知。

  6个多小时的不间断翻越后,巡护队终于到达了保护区的核心地带。

  核心区是保护区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也是各类非法采集行为发生最为集中的地方,一旦进入这一区域,队员们都会加倍小心。

  果然,没有多一会儿,就有情况发生了。

  2006年5月23日14:30 王朗保护区核心区 海拔4000米

  现场:记者:发现了吗前面

  巡护队员:有生火的迹象,就在前面

  记者:在哪个位置上啊

  巡护队员:在那个位置

  远远的看去,前面的山上似乎有几顶隐约可见的帐篷

  现场:巡护队员:一点点,一点点,就是那儿

  记者:看见了,看见了

  看见了

  巡护队员:走,过那边去,走走走,自己往那边走

  记者:看见了

  按照规定,任何人未经允许都不能进入保护区,那么这些帐篷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现场:巡护队员:不要忙不要忙,稍微走到它前面一点去,不然又会像上回一样

  由于距离太远,队员们很难判断帐篷里是否有人,为了稳妥起见,巡护队兵分两路,悄悄的向目标靠近。

  现场:记者:你们分两路是吧?

  巡护队员:对

  记者:好的

  从右侧出发的队员首先到达了目标,然而这里却空无一人。

  在帐篷里搜索

  原始森林出现神秘帐篷,帐篷的主人为何而来?

  巡护队员对帐篷进行了仔细的检查,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帐篷里空无一人,在帐篷外他们看到了还在晾晒的胶鞋。巡护队员告诉我们,住在帐篷里的人肯定还会回来。

  现场:巡护队员:阎力观, 阎力观,马上把里面的刀都全部收掉.

  很快,远处的山上出现了几个移动的身影,似乎在向这边靠拢

  现场:

  巡护队员:下来了,你可以(把镜头)拉近

  他怕我们拿他们的东西,然后他们就赶下来,拿东西来看东西,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

  巡护队员:一般情况下不用枪,除非他在跑,好的好的,只要他们在跑,就鸣枪警告,但是绝对不能动枪

  巡护队员:下来了,走,我们两个走

  现场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在帐篷附近守候,一组则从外围绕到挖药人的后侧,两组队员形成夹击。

  现场:巡护人员:不要再说话

  记者:现在人在哪呢

  巡护队员:就在那儿呢,往下走呢

  巡护队员:你们两个下来,都下来

  在帐篷附近,巡护队员最终堵住了他们。

  住在帐篷里的总共9人,都是松潘县黄龙乡的村民,这次翻山越岭来到王朗为的就是虫草。

  现场: 记者:你们来了几天了

  挖虫草者:来了十几天了。

  记者:十几天了,挖到虫草了吗?

  挖虫草者:这几天不好挖。

  记者:挖了多少?

  挖虫草者:没挖多少。

  在巡护人员的规劝下,他们还是交出了私挖的虫草,并且交代,这些只是这几天挖到的,前几天挖到的已经以5块钱一根的价格被虫草贩子收走了。

  现场:清点虫草数量

  记者:你这个虫草挖到了之后怎么卖出去呢

  挖虫草者:有老板自己到这里来收,我们就卖给他。

  记者:找你们收虫草的人都是当地人吗?

  挖虫草者:不是,外面的,外省的,绵阳专区的,成都的都有,来自四面八方吧。

  记者:这些人都是常年来做虫草生意的是吗?

  挖虫草者:他每年(都来),常年来,每年都要来,就是这个季节来,只是这个季节来,过了他就不来了,也就是十多二十天,一个月他来一趟,然后就不来了。

  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对于私自进入保护区采集中药材的人员可以进行罚款,然而这位差不多有10年巡护经历的小伙子告诉我们,罚款处理基本不可能。因为这些来挖虫草的山民家里都太穷了,根本就不可能交得出罚款。

  因此,对于这9个人,巡护队员也只能说服教育,然后遣送他们下山。

  安营扎寨,巡护队暂做修整;冰雹突至,巡护之路又出情况

  处理完了这9名挖虫草的山民,巡护队继续前行,途中不时能看到一些野生动物的足迹和粪便。

  半个多小时后,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出现在了眼前。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队员们决定今晚就在这里露营。

  2006年5月23日 17:00

  王朗保护区核心区 海拔3800米

  现场:搭帐篷

  巡护队员:大门在哪里

  记者:大门在我这边

  记者:这个地方晚上风应该挺大的吧

  也许是一天的工作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巡护队员们显得轻松了许多。

  山上的风很大,好不容易点燃的篝火看起来似乎有随时熄灭的可能。

  正当队员们围拢在火堆边取暖时,一场冰雹突然而至。

  现场:冰雹

  也许是饿坏了,冰雹还没有完全退去,队员们就纷纷拿出干粮在火堆上烤了一起,然而又有情况发生了。

  现场:巡护队员:那边有人啊,站住

  巡护队员:三个,在那边

  记者:在哪呢,在哪呢

  巡护队员:在那边,你们看那个地方

  一位队员无意中发现,营地一侧的山上,似乎有几个人影在晃动。

  在确定对面的山上确实有三个人在走动后,刚刚喘了口气的队员们,又立刻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现场:记者:他那个手里的白色塑料袋,装的可能就是虫草。

  巡护队员:对,我刚刚看他们还在往里面放那儿

  巡护队员对这些采药人进行批评教育后,决定明早送他们下山(隐黑)

  当队员们回到营地时,天色已黑了,一天的工作终于可以结束了。

  取暖,月亮等

  现场:

  晚上睡觉我们都惊醒点

  不要让熊猫钻到帐篷里来一起睡

  明早起来难得收拾

  不要闹了

  明天早上还要早点起床上山

  睡觉

  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历时7天,巡护队员共查处、清理30余名非法进入保护区的挖药人员。

  资源的保护,村民的利益,孰重孰轻?人与自然的冲突如何解决?稍后请继续收看

  法治聚焦: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主持人:此次的执法行动有力打击了在保护区内采集虫草的非法行为,对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我们也注意到,仅仅依靠打击,并不能从根本上禁止这种违法行为,协调山民与保护区的关系还需要从多种渠道着手。

  据了解,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建于1955年,到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经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近15%了。随着保护区面积的扩大,周边山民与它的利益冲突也时有发生。

  2006年5月24日清晨

  这个老汉姓刘,是我们从保护区出来时碰到的,见面时他正在挖地上的一棵雪茄。刘老汉说,自己早年靠采集草药为生,但禁采之后,就只能在保护区周边转转了,能找到的药自然少了许多,全家三口人,年收入不到5000元,日子过得有点紧。其实住在保护区周边的很多村民都有类似的困扰。

  薛喜才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

  从这个山翻过去就是保护区,就是那边。

  记者:像咱们的保护区周边住多少村民?

  薛喜才:整个保护区11个村,两千多人。

  记者: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能有多少

  薛喜才:最高的有一个村子是三千块钱,其他的就一千块钱左右

  而在建立保护区之前,很多村民都是靠到林区里采药、打猎维生,禁止之后,村民的生计成了现实问题。

  从今年开始,由世界自然资金会的帮助下,小河沟自然保护区试点开展了青蒿的替代种植,如果成功的话,每亩地村民至少有300元的增收。

  凌林博士 世界自然基金会四川项目负责人

  希望的目标呢就是达到,既在保护大熊猫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呢,也让社区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保障,这就开展了许多替代生计活动的项目,比如说开始尝试栽培,把野生的一些东西尝试人工栽培,然后寻找好的市场,然后把保护区周边的林副产品,或者他们家园附近的林产品,比如说核桃

蜂蜜,花椒,这些能够组织起来,进行包装,然后销售。另外呢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如说烧柴这个问题,取暖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探索,比如说开展沼气池,开展节能灶,然后减少这些村民进山的这种机会或者可能性。

  主持人:据了解,有关部门和学者都在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以缓解保护区和村民的利益冲突,从根本上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我们希望这些办法能够真的奏效,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记者:赵学荣

  摄像:李国光

  相关专题:法治在线节目实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