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国频频制造中国间谍案 两年内逮捕25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23:05 环球时报

  中美关系有件很让人添堵的事,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美国就要抓几个“中国间谍”,并且炒得沸沸扬扬。本月初,美国政府和几家大媒体对抓错了的“中国间谍”李文和被迫做出赔偿,很多人以为美国至少要把这个教训记住一段时间,然而这些人想错了。6月的第二周,美国就一口气办了两起有关“中国间谍”的案子,其中一起的罪名是“偷美国海军舰艇机密”;16日,美国西部硅谷紧接着也冒出两名“中国间谍”,他俩“偷”的是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芯片技术。一位在美国华人愤怒地对本报记者说:美国现在一些人就像得了狂想症,他
们就差再抓几个华人厨师,控告他们在美国偷偷学会了炸薯条。

  美国大抓“中国间谍”

  据美国《纽约太阳报》19日报道,今年42岁的李兰(音)和34岁的葛跃飞(音)16日被正式逮捕,其罪名是窃取商业秘密罪和间谍罪。这两人是受雇于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华人工程师,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在美国华人中非常典型,而他们被控“窃取”的是公司正在研制的一款新型微芯片的设计方案。负责指控李兰和葛跃飞的美国联邦检察官称,为了研制这一芯片,美国的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这两个“间谍”通过窃取行为轻易就获得了这一技术。两人还在特拉华州成立了一个名为SICO微系统的公司,想开发和推销根据偷来的商业秘密而开发的产品。

  如果案情只有这些,它显然是一起平淡无奇的盗窃商业机密案,然而检察官硬是把它与“中国间谍”挂上了钩,称他们从李兰家的计算机里发现了一份合同,根据这份合同,他们在特拉华的公司可以从总部设在中国的北京电子发展有限公司得到资本。于是,美国有些评论和分析就开始把这个案子上纲上线到“中国政府千方百计地努力获取美国硅谷的高科技”。

  一些小报更是跟着起哄,列举最近的“中国间谍案”:6月7日,被指控“向华裔间谍泄密”的前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吴丹妮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8日,南加州的麦大志“偷美国海军舰艇机密”一案扩大,麦大志的妻子李福衡和儿子麦友遭到起诉,麦友还出庭受审;15日,美司法部指控一家“中国政府占有部分股份的中国公司”企图从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废金属公司获取“麻雀”导弹的零部件。还有些人大谈中国的“间谍威胁”,洛杉矶的一名防止商业窃密专家斯蒂文·费克告诉《纽约太阳报》:“‘中国间谍’的窃密行为每一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每一家美国公司都处在危险之中。商业间谍行为是美国公司今天遇到的最大危机,美国每年因此遭受的损失高达2500亿美元。”

  《今日美国报》采访了FBI和海关官员后称,中国现在是针对美国开展间谍行为最多的国家,仅仅在过去两年中,就有25名中国人或华裔美国人由于窃取商业和技术机密而被逮捕,FBI的官员说,“这一数字是空前的”。

  美国媒体还称,FBI认为,美国应尤其重视中国,因为“中国间谍”已成为美国反间谍行动的最大威胁。“至少有3000家中国‘前沿公司’在美从事情报搜集,特别是搜集高回报的信息技术。”FBI还声称,仅在美国硅谷,中国间谍的人数每年就以20%到30%的速度急速增长;与此同时,中方还利用间谍窃取的情报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军力”。

  与美国官方大抓“中国间谍”相呼应,美国的某些智囊机构也在卖力地炮制“中国间谍威胁论”。美国传统基金会日前发表了一份报告,列举了十大窥视美国情报的“间谍国”,其中,中国、俄罗斯、古巴“荣登”三甲。美国国家反间谍行政办公室也出面声称,包括这3个国家在内的10个国家窃取的情报占美国被窃情报的60%。

  “中国间谍案”大多是捕风捉影

  尽管美国政府一再抓获所谓的“中国间谍”,但有些人还嫌政府打击不够。斯蒂文·费克称:“政府并没有给予‘中国间谍’案足够的重视,对已经暴露的案件的起诉和追究力度也不够。这导致大多数间谍案件最后或和解或以轻罪结束。只要看看最初的指控和最终的结果,没有理由不让我们感到失望。”费克认为,最新的这起“硅谷中国间谍案”最终可能与2001年新泽西发生的间谍案一样不了了之。在2001年的案件中,3名华人工程师被指控窃取了美国朗讯公司新研制的一款软件技术,但3人后来被无罪释放。

  有分析人士指出,费克的说法是不公正的,“中国间谍”之所以能无罪释放,案子最初的指控与最终的结果之所以反差明显,不能说明美国政府不努力追查,而恰恰说明当初的指控是多么荒谬。美国所谓的“中国间谍案”,绝大多数没有真凭实据,不是捕风捉影,就是以讹传讹。媒体援引情报官员的话,往往都是匿名。即使有真名实姓,用词也多是“可能”之类的臆测,经不起推断和考究。

  最新这起“硅谷中国间谍案”的案情透露出来的并不多,但李兰的律师对于检察官的指控感到十分意外,他表示,这次指控完全起源于2003年的莫须有事件,从未发生过任何那些指控中所说的事情。

  在麦大志“窃取美海军舰艇机密”一案中,检察官所说的机密情报大多数后来被证实是公开的信息,只要上网就能查到,检察官最后也不得不放弃以“间谍罪”起诉麦大志。吴丹妮案也类似。吴丹妮曾在FBI洛杉矶分局工作,1999年从白领犯罪部借调到反中国情报部,参与调查一起“美籍华人‘J.W.’间谍案”,但案子一直没朝FBI想要的方向取得进展,没多久,吴丹妮自己也受到怀疑,被FBI特工盘问﹐2001年被带薪停职﹐再后来被解雇。2004年,检方指控吴丹妮把机密资料告诉被调查者“J.W.”,披露FBI的卧底和监听活动等。但检方折腾了两三年,却一直找不到证据,只得与吴丹妮达成认罪协议,吴丹妮承认犯有泄密的轻罪,只会被判缓刑,并罚款1000美元。吴丹妮的辩护律师当天强调说﹐吴丹妮当初的勇敢举动﹐是为了避免“一名无辜者遭到错误的起诉”,所谓的吴丹妮泄密案“完全是被夸大的”。

  当地华人习惯了

  对于最近一再发生的“中国间谍案”,当地华人已经懒得理会了。一位华人告诉记者,在经历了199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关“中国间谍”不实报道以及1999年李文和案那样的“大风大浪”之后,现在这些“间谍”的指控至多也就算是小波浪,该受到的影响和冲击都已经受了,现在这些“间谍案”的影响也就算不了什么。

  有华人分析说,美国近期炒作的间谍案当中,涉及“中国间谍”的占了较大比例。但其实间谍案一直都有,甚至英美这样的铁哥们儿也相互派遣间谍,随时监督对方的动态。之所以近期出镜的“中国间谍案”较多,可能与眼下的“中国热”有关,和中国有关的消息在编辑那里比较容易上版。而且间谍一贯给人以神秘感,最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小报喜欢报道一些“莫须有的中国间谍案”也就很自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李文和案的尴尬收场,美国大的主流媒体都吸取了教训,不再像以前那样碰上“中国间谍案”就大报特报,而是冷静和理智了好多。

  有美国华人告诉记者,近日美国媒体上有关中国的介绍,有客观平实的赞许和批评,也有保守势力和军火商合力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保守势力的有关言辞容易激起部分美国人的民族主义危机感,容易对中国发展的事实进行简单的“一字回复”——防!“防”的结果是连早被硬件公司自己淘汰的早期计算机服务器,也在“不可以向中国出口”之列。美国政府这样过分宽泛地定义“间谍案”,当然也就疲于奔命地到处追捕“中国间谍”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目前无法去评判“硅谷中国间谍案”,任何案子都要经过详细的司法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美交流空前频繁的大环境下,即使的确有人从美国公司窃取技术,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这些案子是私人性质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制定任何政策,想要通过国民窃取他人技术来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第二,美国人在中国也有犯法的,但中国媒体没有对此大肆炒作,政府也没有指责美国,都是就事论事,该法办的法办。而在美国就不同了,案子一出来,就有人把中国政府抬出来说事,好像要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中国的发展是靠非法活动达到的。说到底,有一些美国政客面对中国的发展,心里总是窝着一股无名火,总想找到机会出气,因此他们很善于为这些孤立的案件赋予一个普遍的意义。▲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文云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马家骏 本报特约记者 李东风本报记者 李宏伟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