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青藏高原矿藏资源丰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18:26 新浪嘉宾访谈
青藏高原矿藏资源丰富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刘小汉(右)、中国国家级高山向导杨为民(中)和主持人马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青藏高原矿藏资源丰富

  网友:青藏铁路和其它铁路有什么不同?

  刘小汉:太不一样了,全世界最高海拔的铁路,密封的车厢是缺氧的,是经过540多公里的冻土带,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个冻土带是活动的冻土带,夏天是要融化的,和是
西里西亚不一样的,西里西亚是永久不化的冻土带。另外坡度也是世界最大的,最大的坡度超过千分之二十。好多指标是世界第一的。

  杨为民:铁路都是运人、运货,达成快捷交通的目的。但是因为青藏具有脆弱的生态环境,还有当地特殊的从氧含量到一系列,玻璃都有特殊的要求,连车厢都是带有一个自动制氧装置,这些东西可能平常根本感受不到。而且本身可能坐火车,在火车上咱们的一些排泄物直接在路基,铁路沿沿很臭,而青藏铁路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有一个自动干燥和吸收的装置,把所有的排泄物都收集。

  主持人马骧:制造难度大、通车之后的运营模式也会有特殊性,两位这回是沿汽车的线路,青藏公路走,因为和铁路并行的。体验了青藏铁路沿程的风貌,我知道很多朋友可能想让嘉宾直接谈出坐火车的感觉,因为火车还没有首次通行,听说现在也是一票难求,就先从两位嘉宾的角度说一说公路上这样沿途走过来你们印象深刻的有哪几个地方?

  杨为民:它有三大地形,一个是比较常见的戈壁地形,沿路经过柴达木盆地,还有一些中国可能矿藏最丰富的,里边有什么雅丹地貌、魔鬼城,也是比较神秘的一个盆地、戈壁。会经过高原草原地形,中间还有雪山,就是冰川地形。所以,感觉上对人的感官刺激是比较强烈的,整个像千里长卷似的,慢慢会有综合的感觉。

  主持人马骧:地理知识的普及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作用。

  刘小汉:坐在车里头,长途旅行困了,稍微眯一下眼睁开眼每一次都是一幅画,苍茫、广阔、蓝天、白云、沙漠、冰川、高山草甸、高寒草原,一睁眼就是一幅画。

  主持人马骧:对平原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历,或者是很美的一幅情景。

  刘小汉:很不一样。

  杨为民:高原基本上是7、8月份是它的黄金季节,因为到了冬季以后,可能相对没有什么植被了,可能感觉差异性不那么大。这个季节去蓝天绿草、山间的雪水,再加上锃亮的冰川,感觉色彩非常好。

  主持人马骧:在哪个地段或者是什么地方我们所跨越的高度是最高的?可能如果人在没有说车厢送氧的情况下会觉得呼吸有些急促,昆仑山口吗?

  杨为民:唐古拉山口,5231米。我个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车上非得要供氧(笑)。

  主持人马骧:您可能还会觉得平原过氧了。

  杨为民:因为火车十几个小时,人在车上可能比如早上发车,晚上就到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排,还是晚上发早上到,可能睡觉对氧气的摄入量低,需要供氧。唐古拉山口一般车会比较快速过去,对人的影响会比较多。但是如果在唐古拉山口过夜会难受很多。

  刘小汉:我的经验,一般的老百姓到了西宁有一批人就开始高山反应了,那才2千多米。到了格尔木就更厉害了。他这一路都可能有人进入高山反应的界限,因为界限不一样,有的2千多,有的3千多,有的4千多,有的到5千才开始。所以过唐古拉时,缺氧那个车厢肯定不行的。

  杨为民:有一个上海的SMG的一个女记者,后期临时内部轮换,一天之内从上海飞到西宁,西宁飞到格尔木,第二天早上2800起来,说拉练一下,用车拉到昆仑山口,4767米。到了昆仑山口,我没看见,刚有事下去了一趟,一小时回来了,他说错过一场好戏,刚刚有人向你救援了,因为刚才一个女记者吐了。

  刘小汉:我刚好在旁边,她刚开始蹲在那儿,很难受,我说你慢慢起来,慢慢走。因为当时很冷,穿的都很薄,从格尔木很热的天到昆仑山口就很冷,不然蹲着要感冒,肺气肿更难受,就让她慢慢走。再回头一看她就瘫在地上,好几个扶着她。

  杨为民:当时有车,直接下去格尔木就恢复了。

  主持人马骧:送回去了?

  杨为民:送回去了。这次本来去就是为了高海拔突破拉练一下,完成了之后,效果挺好,真的有这么一次反应挺好。后来的十天左右,因为她是半路来的,一直表现特别好。她作为一个主持人,甚至帮着扛三脚架,到了拉萨之后一个小女孩居然能跟我们喝啤酒,完全适应了。

  刘小汉:沱沱河4700多万,气候也很恶劣,一会儿冰雹,一会儿太阳晒,那小姑娘挺厉害的。

  杨为民:她1米6多的个,100斤不到。她平时也不运动,平时没有运动基础,就是适应一下。完全可以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旅游或者是去的地方,不要有什么顾虑。

  主持人马骧:对,我们的两位嘉宾给普通的网友打消了顾虑。我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还是会有反应的,我去年从西宁一路车程到格尔木,翻过昆仑山口,去了可可西历的腹地呆了一个礼拜。在昆仑山口下去路基的小溪边拍地震带的照片,我上坡拿照相机跑了10步,上车以后,后一两个小时就在车上处于瘫痪阶段。

  刘小汉:太猛了。

  主持人马骧:车上一个藏羚羊的专家跟我说,你那几步不要跑,如果不跑这十步不会有这样的反应,结果我跑上去,从下到上一个缓坡,结果出现那个情况,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因为这一点我回来跟无数人说过,现在面对你们两个人又说出那一幕,不是说有多艰苦,而是说那段经历有多难忘,太值得去了,我会终身难忘,我还会再去。我估计没有去的朋友,听了我们这一阵忽悠更想去青藏线了。

  高原切忌单人驾驶

  主持人马骧:“老测”跟我们说一说,如果自驾车需要哪些装备,费用怎么样,注意事项,简单介绍一下。

  杨为民:自驾车就是一个车、一个人,钱就不用提了。钱大概有一个数。车这一块跟平常不一样,因为高原的氧含量比较低,如果你愿意,可以给你的车加一个增压装置,也并不复杂,什么牌子的,大家去问问就知道了。回来可以随便拆掉,这样会提高汽车进气的氧含量,摄入空气量,燃烧得更充分,尽可能保持车在平原上的状态。

  车况相对于高原的昼夜温差比较大,即便我们这次是6月份去的,经常早上出来刚拍完日出,接着出现狂风爆雪,白天可能穿着短袖,一会儿就冰雹,所以车的防冻液还是要按照冬季的要求。这是车的要求。

  比较重要的是人,因为在高原开跟平时从北京到上海开车不一样,人会有高原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困、精神不集中。所以切忌高原上不要一个人驾驶,那时反应慢。另外,这次青藏高原70%的路都是直路。

  主持人马骧:天路。

  杨为民:越是这样,容易困,而且速度起不来,开往高速,反而有弯会有人提醒我,但是公路是一个国道,拐弯有一个上下坡的概念,经常发生危险的事情就是在平路上。

  主持人马骧:疲劳了、麻木了。

  杨为民:对,这两点比较关键。其它当地沿途,现在基本上食宿条件、后勤保障还可以。但是大部分,离开格尔木,应该是到了那曲之前,沿途都是一些兵站和客栈为主,相对卫生条件比较差,如果可以自身带一个睡袋。

  刘小汉:还有湿纸巾,因为很多兵站没有水,没法洗脸。

  杨为民:我比较懒,一般不洗、不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