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进藏列车供氧设施先进 集便系统更环保(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5:02 华商网-华商报
进藏列车供氧设施先进集便系统更环保(组图)

宽敞明亮的餐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进藏列车供氧设施先进集便系统更环保(组图)

硬座车厢座位下的吸氧插口


进藏列车供氧设施先进集便系统更环保(组图)

紧急逃生出口位于每节车厢首尾第二个车窗处


进藏列车供氧设施先进集便系统更环保(组图)

卧铺车厢内的吸氧插口


  本报讯 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列车什么样?昨日,怀着急切的心情,记者终于在北京车辆段三场找到这列即将跨越历史、飞跃祖国三大阶梯的25T型列车。

  看点一:草原绿外观大方诱人

  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在三场11道上,两列各15节车厢的25T型京藏列车静静地等待着
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与它们旁边红色、白色的时尚列车颜色不同,周身的草原绿且围着一道金黄的25T型列车,不仅沉稳、大方,更洋溢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诱人气息。

  整个列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熠熠光彩。车的外壳,空压机、缓解阀、污水箱……所有标注都传递着特殊的信息。从标志显示可以看出,每节车厢定员60人,自重54.02吨,载重6.5吨,长26.6米。此外,记者还发现,每个车轮都有阿拉伯数字作为编号,由于污水箱、污物箱、缓解阀等很多都在车的侧下方,故看上去车身就显得较其他列车低了一些,不过这样一来,倒更显得结实浑厚了。

  看点二:车内装饰体现高原风情

  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同意,记者有幸登上了这列列车。一上车,一股崭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感觉是误入了一间刚刚装修好的大房子。地面还没有铺地毯,温馨的浅白色,牵引着记者的目光,四处流连。

  整趟列车由软卧车、硬卧车和高背软座的硬座车以及餐车组成,车厢时内饰装修都力求体现藏族风格,其档次不亚于豪华宾馆。在硬座区、软座区,车座的罩布、车窗窗帘,要么是由灰色麻点与菱形黑色构成的网状装饰,要么是棕红与浅黑相间。既稳重、典雅,又极具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车上每个标注都是由中、英文和藏文构成,独特的藏族文字,加上车厢玻璃上随处可见的网格图案,更增进了旅客对拉萨、对青藏高原的向往。

  也许是设计的原因,车厢感觉要比一般的车更宽敞,尤其是餐车,不仅窗子大,而且过道宽,相信乘客一旦坐下,便会痴迷于窗外射入的灿烂阳光。

  看点三:人性化设计处处可见

  在列车里,电视开关是手触的,灯是流线型的。要上卫生间,看显示屏的指示灯,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人。为了方便残疾人,该列车还设有可以摇轮椅如厕的残疾人厕所。同时,每节车厢都设有一个开放式盥洗间、一个垃圾压缩机,一个开水供水器和一个制氧室。

  此外,车厢内设有电子显示屏,用藏、汉、英三种文字滚动播出车内温度、列车时速、到站信息等相关内容,车厢内各处固定的提示也都采用了藏、汉、英三种文字。而在盥洗室,每个水龙头的提示语也很柔和,如“按下出皂液”,一个“按下”比以往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关怀心。

  看点四:两套供氧设置和飞机差不多

  为了解决高原缺氧的难题,新型的25T型青藏列车每节车厢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设置了两套供氧方式,一套是弥散式供氧方式,类似“中央空调”,可使车厢内的氧气含量达到平原地区的80%以上;另一套是氧气面罩供氧方式,若旅客感觉车厢内依然缺氧,可将座位旁边的氧气面罩摘下来直接吸氧。

  据介绍,投入运营的每趟列车将配备一名大夫和一名护士,可采取车内急救应急措施。此外,青藏铁路公司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沱沱河设立了医疗救护站,并与铁路沿线的西藏安多、那曲等地医院建立了医疗联系点,便于紧急治疗。

  看点五:真空集便系统更环保

  在列车上,记者还看到了以往列车所没有的一个设备,就是真空集便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将旅客排泄物通过真空集便装置以及连通管,收集到污物箱内,当污物达到80%时,显示按钮就会报警,众多污物箱可以满足列车40多个小时的连续运行。车上还采用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处理其他废弃物,能保证沿途环境不受垃圾污染。

  看点六:时速百余公里穿行高原

  据悉,尽管从北京至拉萨铁路线全长达4000多公里,但客运列车单程运行时间也不过两天两夜。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趟全新的25T型进藏列车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目前在青藏线的试验时速已达120公里,就是在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时速也达到80公里。本报特派北京记者潘京文/图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