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罗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34 南方人物周刊 | |||||||||
洛桑罗布 洛桑罗布 一个藏医=一所医院+一家制药厂 宇妥·云丹贡布写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将人体疾病细分为1000多种,用洛桑的话说,自己行医36年来,没有任何病症跳出过这部大典
他要求每一个年轻的医生都能够操作西医检查器械……在乡下8年他已经认识到了,藏西结合是最好的 -本刊记者 徐梅 发自拉萨 西藏藏医院有内地所有医院都看不到的景象。医院大楼门口立着一尊西藏最伟大的医生、《四部医典》作者宇妥·云丹贡布的塑像,塑像底部堆满了病人供奉的鲜花和果篮。拿着诊断单的病人虔诚地立在塑像前面,和亲属一起念经祈祷,祈求早日康复。 57岁的洛桑罗布是藏医院胃肠科的专家,属于解放后藏区第一批通过正规培训成长起来的藏医。他的专家门诊室里挤满了病人,实在挤不下的才在外面的椅子上等候。老藏医似乎并不在意威严和秩序,笑眯眯地询问病情,好脾气地提醒站在一旁的病人不要过于大声地聊天。 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的态度与给病人看病一样严谨,他用藏文写了一个不短的提纲,一丝不苟地按照提纲发言。无论记者的问题岔到哪里,他都坚持要把自己拟定的几个要点说完,回来整理录音的时候,听到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好嘛,这是我刚才没说完的第三点”,“哦,还是来说说我在藏医院的第六个工作啊……”忍不住哈哈笑起来,从心底里喜欢这个认真的老人。 1971年至1979年,他和另外7名年轻的藏医响应号召,到乡下行医8年。他非常诚恳地说,“我们应该去!党和政府培养了我们,我们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同行的摄影记者后来说,这次他一点儿没觉得这是什么违心的套话,“老人家是有信仰的,有信仰的人都了不起。” 可以装在口袋里带走的藏医术 洛桑是初中毕业后进入藏医学校学医的,宇妥·云丹贡布写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是他们的主要教材,这部藏医大典将人体疾病细分为1000多种,用洛桑的话说,自己行医36年来,没有任何病症跳出过这部大典,“太了不起了!就拿现代医学特别关注的糖尿病来说,医典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写了,并且把糖尿病分成了23种,什么症状如何治疗都特别清楚。” 拉萨藏医院工作4年之后,22岁的洛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加兴区卫生院工作。“说是卫生院,其实当时什么都没有的,一个乡3个生产大队,将近3000人只有一个赤脚医生。” 年轻的藏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接生,“哎呀,面积太大了,这边刚跑回来,那边又有人叫医生去,经常是晚上,并且情况都特别急,因为他们也不是特别懂嘛,就是不好了才想到找医生去。” 藏药里有许多好的妇科药,有一种叫做西吉珠吉的藏药用于催生极为有效,“只要胎位正,吃这个肯定没问题的。现在美国那边也来了医疗科研人员,把这个药带到美国做临床研究去了。” 但是遇到难产或者是双胞胎,洛桑也没有办法,只能赶紧叫人,把产妇送到县里。“藏医在手术方面还是要差一些,虽然医典里也有专门的外科手术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跟现在西医的技术没办法比,最关键是没有麻醉,这样手术的风险就太大了。” 上海、福建的医疗队先后到林芝地区,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年轻藏医都学习了西医,没有护士,他们连输液打针都得自己来。“医生不够,我们一个人就是一所医院,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做。” 看病出诊之外,他还要采药、制药、换药。“那个时候的农牧民实在太穷了,他们没有钱看病,也不能全都靠国家补助。” 林芝地区草木葳蕤,有许多有用的藏药药材,他带着自己培养出来的赤脚医生到处采药,采回来自己配置,能做出十多种治疗常见病的藏药。 自己不能制的藏药,他就把药材原料背到西藏藏药厂,用原料换成品药。后来有人给他计算了一下,8年间他以自采、自用、自制的办法为国家节约了将近18万的药费,在他行医的地方,藏药不需要国家出1分钱,“西药我们自己不能做,还是需要国家给。” 他说藏医藏药是最适合藏区的,时至今日,广大藏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仍然严重,许多地方农牧民生活仍然很艰苦,“藏药都是在西藏生产的,很多药还可以自己采,价钱都很便宜,老百姓能吃得起。西医一支好药要几十块、上百块,藏药最贵的也不过十几块钱。” 藏医的全面、便捷也非常适合医生就地开展医疗工作,老人打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方,“藏医学是可以装在口袋里带走的,特别是在农村,没有那么多器械,一个藏医凭着脑袋就可以给病人看病,他背了医典,病人说什么,他脑袋不是空的,都可以应对。药也可以自己采,这样的方便是西医没有的。” 我的思想早就解放了 洛桑罗布负责的藏医院胃肠病专科,各种西医检查设备一应俱全。“不仅仅是我们科室,其他科室也都是一样的。过去我们不能做手术的,病人要到西藏人民医院做手术,现在不用了,没有因为手术转出过病人。” 新生代的藏医在接受了严格完整的藏医医术训练之后,还要送到北京、成都的大医院里,进修西医,在洛桑的科室,他要求每一个年轻的医生都能够操作西医检查器械,“做胃镜、切片,个个都可以的。” 刚引进西医器械的时候,也有老辈的藏医有意见,他们说真正的藏医不能用这些设备,“我们有自己的诊断方法,不需要这些东西。”洛桑哈哈笑起来,说有的老藏医压根儿就不认可西医那一套,觉得那算什么啊,在人身上乱动刀子,“了不起的还是我们藏医,他们觉得。” 古老的藏医将疾病治疗分为4步,第一步是食疗,第二步是改变饮食起居的习惯来调整身体,第三是吃药,第四才是手术。在不少藏区,仍有许多群众认为人的身体是不能打开的,自治区成立之初,藏区多发的胆囊结石病,20年只有24人接受手术治疗。 现在虽然很多人已经认可“西医好得快”,但是选择手术治疗时仍然非常谨慎,藏医院的医生手册里,有专门一节对病人心理的讲述,“手术之前请星象师测算吉日,到寺庙求拜、转经,这些都是正常的,医生要体谅和尊重他们的要求。” 洛桑说自己的思想早就解放了,“在乡下8年我已经认识到了,藏西结合是最好的。我的脑筋早就转变过来了,光是摸脉,没有生化标准啊,这是不行的,老藏医还是不了解现代科学的意义。” 他所在的胃肠专科是医院藏西结合的先进科室,他们用藏药治疗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常规检查化验都是西医方法,但是治疗是吃藏药,不用做手术,特别好!”他一点儿不掩饰身为藏医的骄傲,“我们得过国家卫生部三等奖的,在这个方面,比西医好。” 很多民间藏医也有许多秘方,洛桑说他们是藏区不可缺少的。藏民对藏医非常尊重,有“一个藏医半个神”的说法。在洛桑下乡的工布江达县,有个80多岁的老藏医用火灸为妇女避孕,效果神奇。“这样的好藏医在下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看病很便宜,有藏医藏药,农牧民看病吃药没有问题。” 藏医院专家门诊挂号费要7块钱,这个数目对农牧民来说太贵了,洛桑说一般的农牧民就医还是在下面,有到拉萨求医,实在付不起药费的,医院还是会给他们减免。周末的时候,他常去一些小寺庙给僧人义诊,“国家对布达拉宫、大昭寺这些大寺庙是有补贴的,僧人看病全部免费。但是一些小的寺庙,很穷,给他们看病我们也不收钱。” 院长占堆介绍说,从自治区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初,农牧民看病都是不收钱的,“国家每年补助藏医院30万元,公费医疗方面也有一些收入可以贴补过来。”90年代后期国家只给县乡补助,农牧民就地看病治疗仍然不用花钱,如果转到地市一级医院治疗,回到县乡之后可以报销60%的医药费。 “当藏医不是为了发财,这个也是我们医典里讲的,不管什么时候,这样的医德医风不能丢。”洛桑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固执地要求我们的摄影师为他在宇妥·云丹贡布的塑像前拍照,“这儿是最好的!”正午的光线太强,对于镜头来说,并非最好的选择,摄影师出了一头汗还是没有得到理想的画面,但老藏医洛桑的脸一直是光亮幸福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