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如何守住最后的净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03:40 海峡都市报

  N综合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等报道

  如果说建设青藏铁路是人类书写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个巨大惊叹号,那么展望这条“天路”建成后的前景,则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号有待破解。

  青藏铁路·解疑

  冻土退融:会不会危及行车安全?

  雪域高原的冻土层退融问题,一直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难题。有专家说,伴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层正在加速退融。那么,建在冻土层上的青藏铁路行车安全吗?

  

铁道部专家评说:如何应对冻土层融化,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是铁路科研、设计和施工人员重点解决的问题。
青藏铁路
施工采取了系列措施防止冻土融冻速度过快,提高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铁路工程安全。此外,铁路建成运营后,将对冻土路基、植被恢复乃至铁路沿线气候和景观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及时预防和消除青藏铁路遭受的不利影响。

  环境脆弱:碧水蓝天能不能保住?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海拔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作用最大的高原,是中国和南亚地区的“生态源”。青藏铁路的修建,对高原环境的长远影响会怎样?

  铁道部专家介绍:青藏铁路在开工前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超前思考,国家有关部门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物种和生态进行了专题研究。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说,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全面安排和落实了环保措施相关投资15.4亿元。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无人区域:能否防范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

  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点多线长,气候恶劣,一些路段穿越的是“无人区”,许多站台是自动控制的“无人现场管理站台”。“巨龙”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吗?

  铁道部专家介绍,青藏铁路正在编织治安防控立体化网络。在牧区的铁路线路两侧,铁路人员正在加装隔离栅栏;对重点目标由武警及保安看守,对一些桥梁及通信、电力机房等重点部位,安装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配备精良武器装备和交通工具的公安人员,进行机动巡道;铁路沿线建成重点目标看守房屋;青藏铁路公司与沿线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与铁路两侧2.5公里范围的农牧民签订《禁止牧畜上道责任书》,群防群治。

  此外,铁道部研究提出了旅客列车遇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行车事故等非正常情况时,紧急组织旅客撤离与列车救援的方案,建设大风环境行车安全预警系统,设置大风观测点,为行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垃圾会不会污染“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有“亚洲水塔”之称。随着火车的隆隆声,大批旅客来到青藏高原,垃圾会不会污染高原环境?

  铁道部专家评说:与普通旅客列车不同,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将不向车外沿途排便。列车的厕所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车到终点后由污物车抽运送走处理;列车也不向沿途丢弃垃圾,车上有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沿线一些车站将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沿线主要车站都设置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存放点。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马保成说,在青藏铁路上运行的普通客车、旅游专列、观光旅游列车,一律实行垃圾定点移交,污物集中排放。

  青藏铁路·影响

  改写西藏交通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长途交通运输方式引入西藏,为西藏提供全天候、大运量的进出通道,将从根本上改变西藏对外交通联系的条件。

  带动高原经济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最有条件成为青藏高原的重点经济带,其重点是以西宁—格尔木—拉萨—日喀则等高原中小城市为点线,以青藏铁路为载体,形成辐射高原全境的经济带,加快形成以西宁、格尔木为主的物流、商贸、旅游业,逐步培育西宁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地位,延伸并形成青藏高原纵深经济带。

  打造西部旅游

  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将西北的“丝绸之路”与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更重要的是,从此西藏旅游将实现与全国旅游大市场的对接,并加速中国西部大香格里拉环形旅游线路的形成。

  南亚合作新起点

  除了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外,西藏还有一件事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即中国即将恢复开放西藏亚东口岸,开展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这两件事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密切相关,或者说亚东有可能成为青藏铁路未来又一个“兴奋点”。据了解,修建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的铁路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青藏铁路正在成为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的新起点。

  青藏铁路·人物

  慕生忠:筑路将军

  慕生忠原是西北军区的民运部长,1951年和1953年,他两次奉命进藏,行军都长达100余天之久。1954年5月11日,他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战士和民工向“世界屋脊”进发了,并于7月30日,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最终修成了青藏公路。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病逝。根据其遗愿,他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

  曹汝桢:踏勘第一人

  1955年10月,当时的西北设计分局(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前身)派遣曹汝桢、刘德基、王立杰等4位同志随慕生忠将军一同进藏,就修建进藏铁路的可行性展开沿线调查和收集资料工作(即“踏勘”),

  他们沿着今天青藏公路的走向,直抵拉萨,正式开始进行勘测,前后历时近3个月。次年春节前曹汝桢一行回到兰州,拿出了厚厚的一叠报告,得出了“铁路可以进藏”的结论,青藏铁路随即北始西宁、南至拉萨,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序幕。

  三代设计者的努力

  庄心丹:确定路线。195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庄心丹正式出任青藏铁路的第一代设计总工程师(总体)。历经4年,庄和他的同事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的测量及部分施工图设计,当时确定的线路方向,基本上就是今天青藏铁路的走向。

  张树森:差300公里。1975年,张树森从庄心丹手中接过重任,担任了青藏铁路的第二任设计总工程师,主持了青藏铁路第二次大规模建设的勘测设计工作。1978年7月,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已经大部分完成,定测桩打到了距离拉萨只有300多公里的那曲,铁路的开工建设已经指日可待。但上级的一纸电令,让工程就地下马。

  李金城:水到渠成。2000年12月,年仅38岁的李金城被任命为青藏铁路历史上的第三代设计总工程师。作为总设计师,李金城一年中在海拔四五千米的施工现场至少要呆10个月,青藏铁路全线他已经上上下下地跑了几十个来回,行程近百万公里。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