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北京发出的首趟进藏列车顺利到达拉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3:42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 夏命群 康少见) 7月1日从北京发出的首趟进藏列车在经历了47小时25分钟的长途跋涉后,于昨晚8点55分顺利到达拉萨。全列863名旅客情绪稳定,除一名54岁有心脏病史的女乘客因身体不适在石家庄下车外,途中未出现一例因严重高原反应而导致的事故。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铁路沿途环保措施非常到位,没有发现任何垃圾,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和野牦牛倒是随处可见。

  三个火车头同时牵引

  昨天早上6点多,首趟进藏的T27次列车到达格尔木,再次更换车头,把此前的东风11型机车一次性换成了3辆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NG2型内燃机。据机车司机介绍,由于格尔木至拉萨段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全程长达1100多公里,外界环境比较恶劣,机车所需马力巨大,所以为了确保旅客安全,列车进入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后就必须换上美国生产的内燃机,以抵御唐古拉山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高原缺氧运营环境。

  更换机车的同时,在格尔木还新上了一名在青藏线上跑了6年、接受过两年高原培训的司机,由他来接替其他两位司机掌舵安多至拉萨的最后一段路程。

  成群藏羚羊沿途可见

  进入可可西里后,透过车窗玻璃,随处可见一两公里外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和野牦牛。尤其是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错那湖畔,长达10余公里的湖边散布着黑白相间的藏羚羊和牦牛。它们背对着列车,埋头啃着草根,似乎根本未受火车和来往穿梭汽车的打扰。

  据铁道部青藏办常务副主任朱振升介绍,为了不影响沿途动物的迁徙,不破坏当地生态,铁道部特地在青藏铁路设置了33个动物迁徙通道。此外,为了保护铁路沿线的环境,铁道部规定铁路沿线不准留下任何垃圾。

  哈达青稞酒站台迎客

  昨晚8点55分,经过4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T27次北京-拉萨的首发列车准点抵达终点站拉萨站。到站后,乘客和全体机乘务人员受到了拉萨当地200多名大、中、小学生的隆重欢迎。

  当列车缓缓停靠在站台时,车门还没完全打开,每节车厢门口就围上了身披绶带的女学生。车门开启后,站台其他接站人员全体鼓掌,学生们依次给每节车厢前几位下车的乘客献上洁白的哈达,奉上美味的青稞酒或酥油茶,紧接着一句“欢迎您来拉萨做客!扎西德勒!”让人感觉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

  据给记者献哈达的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一藏族女生索南吉介绍,T27次列车到拉萨之前,拉萨市政府向当地高校征召了200多名各族志愿女生,简短演练后到站迎接。整个欢迎仪式隆重而简短,10分钟后,车上乘客基本下车,学生们随后乘专车离开站台。

  相关

  拉萨喜迎成都旅客

  据新华社消息 昨晚6点28分,首列T22/23次成都至拉萨旅客列车,经过40多个小时的旅行后,准时抵达拉萨火车站。

  在拉萨火车站站台戴上哈达后,兴奋的成都客人走到出站口,又遇到更大的惊喜:主站房前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广场上,到处是欢迎的笑脸,晚风中飘来阵阵欢快的藏族乐曲。

  来自成都的杨小姐被热情的志愿者拉到共青团拉萨市委组织的爱心服务台前,一杯清冽的雪山矿泉水、3颗VC含片就送到了手边。“有没有觉得身体不适?需不需要量量血压?”志愿者们关切地询问,让杨小姐与西藏的感情一下子拉得很近。

  广场上还有救护车、医用氧气瓶等各种急救装置,志愿者不断向客人送上西藏各地旅游景点介绍。来自山南地区旅游局的藏族姑娘龙宗美朵送上一份本地的旅游介绍:“欢迎您到西藏,欢迎您到山南!”此时,一曲欢快的牦牛舞在广场中央跳起,游客们纷纷围观、合影。

  在出站口右侧,旅客可以看到显著的公交、出租车、长途汽车乘车站点标识。拉萨火车站距离拉萨市区还有20公里,不过乘车比较便宜:乘公共汽车每人1元,乘中巴车每人两元,乘出租车则是每车10元。离开火车站后,旅客们就可以隔拉萨河远远看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对于他们来说,神秘的高原之旅才“刚刚开始”。

  花絮

  小孩不知何为“高原反应”

  在北京首趟进藏列车上,不时有旅客发出“我好像有点晕”“我的头似乎也有点疼”等之类的话语,但该趟列车上两名最小的旅客———一个两岁、一个三岁的亲姐弟却不知道什么是高原反应。一路上,孩子们很平静,表现和乘坐普通列车时没什么两样,高兴时还在纸上画小太阳给其他旅客做留念。T27次进藏列车上的随车医生表示,由于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高原反应,所以不会和大人一样背有心理负担。他提醒旅客:“乘坐高原列车一定不要大声吵闹、跑步前进,但也没必要老想着头疼。”

  餐车厨师为记者开小灶

  列车4号车厢内,乘客全部是来自北京、天津和

石家庄等地的随车采访记者。由于记者在列车上必须采访、写稿,有时还会因为没信号发不出去稿件,往往要熬夜到凌晨一两点。为此,餐车上的厨师们特意为记者们准备了鸡蛋面、蒜苗肉丝、牦牛肉等夜宵,还备有啤酒等饮料,24小时供应饭菜。由于缺氧,厨师们一边吸氧一边做饭,非常辛苦。而且,这些菜肴都是按成本价卖给记者。

  本报记者 夏命群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