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等教育领域最突出问题是教学质量滑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5:32 小康杂志

  最突出的是教育质量

  在一份“针对我国教育的满意情况”的问卷调查中,“质量滑坡”被公众排在了“高等教育领域最突出的问题”的首位。

  “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2005年8月在乌鲁木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
宁的这一论断一经发出,即招至了公众非议。《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对此展开调查的结果显示,同意杨这一观点的仅占2.1%(共4802人参与投票),而赞成《中国教育忧思录》一书作者丘成桐的“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这一观点的人,则占到了92.3%。

  有关人士质疑,一堂专业课,近200名学生一起上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相应辅导吗?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互式的启发性学习吗?《小康》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北京的一些高校。

  上课都已经快半个小时了,却不停地有学生喊报告进入教室。老师在台上扯着嗓子费劲地讲着课,台下的学生却不买老师的账,聊天、看书、睡觉、玩手机,甚至还不时能听到手机和弦铃声的响声和学生爽朗的笑声。一百多人的教室犹如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这是记者亲身经历的发生在北京某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二年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堂上的真实一幕。而这门课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否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取得大学学位证。

  “这样的课,考试时老师肯定会划重点,而且只要老师每次点到的时候你都在,通过考试就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该班学生小吴谈到其中的“奥秘”,没有任何顾忌。

  在《小康》走访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问及的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质量表示不满意,甚至对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帮助持怀疑态度。

  “其实我很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推出一些新的花样,比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听课的形式,有自己想法的时候也能直接给老师提出问题,而不是现在这样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强行灌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张云向《小康》“诉苦”说。

  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张东辉认为,这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与实践严重脱离的一个重要表现,没有给在校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这些课程对于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而不至于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学教育的学生,就应该每周去一个固定的基础教育学校听课,每次不少于两个小时,然后及时还要和校长、老师、学生沟通。”

  同时,张认为,目前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严重下滑,除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外,高校在决策层面上的导向对此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如今的大学对于科研的要求高了很多,投入也很大,但是教学质量却成为了薄弱环节,不仅在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少,学校内部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张东辉这样向《小康》描述:“写一篇论文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什么成就,老师就会得到相应的奖金,而且还有利于职称的评定,但是对于教学来说,课教得再怎么好,最多也就是优秀教师而已,并不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学校对于老师的授课质量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而且教学质量的好坏确实也很难评估。”

  谈到教学质量,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关键因素: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而据《小康》了解,目前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任课老师自己选取的,学生根据该课老师的指定来购买教材。不同学校的同种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小康》采访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节省购买教材的费用开支,往往从上一届或几届同专业的人中以折扣价购买。

  张东辉建议,教师应该把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教材的原因以及用这本教材预期教会学生什么知识等尽早地公布,以便让大家有选择和提出意见的权利和时间。

  据《小康》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此往往缺乏和学生的充分沟通,并且学校和学校之间同一门课的教师在教材选用方面的沟通也是非常少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