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挑拨亚太关系 称中国发展损害周边穷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1:00 环球时报 | |||||||||||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正拉动着周边经济进入一个罕见的增长期,这一点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界的定论。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说中国的发展损害了周边穷国的利益,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更令人惊讶的是,散播这个观点的西方媒体,声称该结论来源于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这些年尽管“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时有所闻,但无外乎是“军事威胁”或“抢夺能源”之类,说中
西方媒体炒得凶 事情起源于几天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2006年亚太人类发展报告》。美联社于第一时间从曼谷发回报道,一开头就引用报告前言中的几句话,说“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在许多方面对其亚太邻国是一种激励,但没有给其在该地区的贸易伙伴带来好处和回报,在某些情况下还带来了困难”,“由于中国经济强大的摧毁力量,压倒了亚太地区的许多小国和穷国,所以它们没有从不断增长的自由贸易中得到相同的好处”。报道还以孟加拉国为例,说该国2004年从中国的进口为19亿美元,但对中国的出口只有5700万美元。法新社也于第一时间从金边发回报道,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威胁到周边穷国人口的就业机会”。 日本共同社就这份报告从日内瓦发回消息,标题是“联合国报告称中国‘一枝独秀’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共同社说:“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该区域(亚太地区)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并强调有必要纠正中国“一枝独秀”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炒得最下力气的还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该报文章称就此报告采访到“联合国副秘书长”帕沙,帕沙强调中国在工人薪资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对亚洲最贫困的国家形成竞争,并说联合国希望不仅仅是美欧富裕国家资助受冲击的国家,也希望看到中国做出贡献。他甚至还说,中国延长了针对非洲穷国的一些优惠贸易条款,但主要是为了换取当地的石油和其他原材料,而亚太地区的穷国“身处僻壤,自然资源匮乏,就没有同样的吸引力”。 报告不像说的那样 这些报道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损害了亚洲地区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本报记者赶紧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办公室,找来这份长达200多页的报告。经过了解知道,这是一份由该机构设在斯里兰卡的亚太地区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而《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帕沙是该中心主任。此人现驻斯里兰卡,是联合国几百名司局级官员中的一名,远远不到“副秘书长”的级别。记者试图电话采访帕沙,但因为是周末休息时间,一直未能联系上。帕沙是如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具体情况目前无法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话不能代表联合国的意见。 记者翻阅这份报告后发现,其实报告主要在谈亚太地区14个最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谈的是整个地区的情况,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且报告在说到中国时有这样一段话:“许多国家努力进行调整,以面对直接的竞争,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竞争。而结果是,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亚洲国家在整体上比其他地区国家的情况好得多,他们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长了。当然利益并不均衡,中国和印度是主要赢家,尼泊尔、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是输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亚洲国家增加了出口,如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可见报告还是相对客观的,但一些西方媒体在转述报告时却故意营造“中国获利,其他都是输家”的印象,并且不提跟中国处境相似的印度,不提许多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也增加了出口,而是采用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如“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被指损害了邻国利益”,等等。 其实,报告中还有这样的内容:“由于美国和欧盟对农业的补贴,他们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农产品,扭曲了市场价格,使亚洲许多农民无法与之竞争,造成亚洲农民的贫困”。报告还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不是处处都得利,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渐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帽等产业上升到技术密集型的电子、家电产业,也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的挑战。但对这些内容,西方媒体却只字不提。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对新闻来源的选择性和偏向性是非常强的。 中国发展惠及周边 中国的发展是否真的损害周边穷国了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问题专家晋林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贸易上存在竞争是事实,因为大家都处在“鞋子出口、而不是车子出口”的阶段,产业结构比较相似。但问题是,任何失败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小国家被边缘化是一个自然现象,因为资本总是流向最能赚取利润的地方,任何投资都会在确保劳动力价格的情况下,选择企业素质更高、投资环境更好、有更多优惠政策的地区,而在这些方面,报告中指出的这些经济欠发达国家除了劳动力价格低廉一点,其他都不具有优势。 晋林波说,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腾飞对周边国家起到了拉动和保护作用。以孟加拉国为例,据本报向有关部门了解的情况,为了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派出政府采购团到孟加拉国,并且对孟加拉国83种出口产品实施零关税。同时,中国对孟援助贷款和投资也有很大增长,特别是帮助孟修建了许多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国对其他许多亚洲国家的援助也在增加。因此,指责中国只向非洲投资不向“资源匮乏”的亚洲国家提供援助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据驻越南的中国记者介绍,这些年来越南经济的腾飞,显然是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有关,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至今仍是越南媒体津津乐道的主题。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法尔在最新一期《战略研究》季刊上这样描述中国经济给地区带来的正面影响:“实惠是指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能够极大地丰富消费者的购物袋,甚至有助于缓解各国的贫困问题;机会则是指各个国家得以借助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张力,促进本民族经济的腾飞。”另一位巴基斯坦高级研究员伊娜亚特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说:“那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损害周边国家的看法显然是外行话。” 据法新社的统计数字,从1990年到2003年间,亚太地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是7.6%,其中南亚地区是5.4%,都远远超过拉丁美洲的2.7%和中东地区的3.2%。可以说,亚洲地区经济是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轨道上。而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和不少周边国家的贸易量都在快速增长,其中泰国、印尼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大幅缩小,呈现出双赢的格局。 西方媒体是在挑拨关系 联合国的这份报告在前言中写道:“这份报告是一些专家和有关人士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是一份独立的文件,报告的分析和政策建议并不必然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其执行委员会的意见。” 据专家介绍,联合国所出的报告通常分为两类:正式和非正式。这份报告显然是非正式报告。但尽管如此,报告内容经过《华尔街日报》、共同社等影响力很大的西方媒体炒作,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王荣军认为,对这种提法的热衷反映出美日等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霸权主义,一些人担心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会威胁自己的国际经济地位,因此对中国实施双重标准,并试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他说,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没有给周边国家带来好影响,其实它们自己在其经济起飞阶段,政府不但以鼓励对外出口、帮助本国企业占领国外市场、控制资源为中心,甚至赤裸裸地掠夺别国资源和劳动力,根本谈不上考虑了别国的经济发展。如果说中国在低端产业与周边国家竞争是一种罪,那么把环境污染严重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又算一种什么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学者陆建人指出,中国对周边国家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处于良好发展的轨道中。作为东南亚国家重要产品的水果,已经先于协议5年端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2005年,欧盟和美国用配额来打压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孟加拉国、越南等国的纺织品出口则没有受到任何配额限制。《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抢走了一些小国的订单,但事实上,今年以来孟加拉国纺织业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中国。▲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何洪泽 本报记者 张楠伊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陈一鸣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