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唐山大地震系列报道:废墟上分吃一个茄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0:35 山西晚报 | |||||||||
采访对象:杜金栋,55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监局副局长,原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第3小分队队长 愿望:牵挂李祥林一家人,也想看看美丽的新唐山★亲历故事★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当日12时许
饿着肚子急赴唐山 1976年7月28日12时许,刚刚参加完业务培训的年轻队员杜金栋,像往常一样走进单位食堂。看见当天的菜谱是过油肉,杜金栋食欲大增,先要了3个馒头。就在他准备一饱口福时,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断了他的午餐。杜金栋和队友们立即放下碗筷。“唐山有事故,马上出发!”是他们接到的第一个命令。 呼吸机、安全帽、检测仪……除了必备的救护装备,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35名队员饿着肚子,没带任何生活用品就上了飞往唐山的飞机。 遭遇最严重的余震 下午3时50分许,飞机在唐山机场降落。 下了飞机,杜金栋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此时的唐山机场就像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残酷战争的军事基地,除了清一色的军车,到处都是穿着军服、打着绷带的伤员。35名队员被安排到一辆开往市区的敞篷军车上。直到这时,杜金栋才知道,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军车行驶在没有标志的公路上,路旁,有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有女人披着残缺的床单,更多的难民则穿着战士们送的军服,一切都被打乱了! 5时许,军车把杜金栋和队友们送到了目的地———唐山市开滦矿务局。下车的那一刻,杜金栋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可怕的一幕:就在他们按照顺序下车的时候,停在地上的军用汽车,突然间像上了发条的玩具车似的,在地上跳起舞来。突如其来的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条件反射地抱成了一团。事后才知道,那天他们遭遇到的是一场6级以上的余震,是唐山大地震中最严重的一次余震。 一家人安然躲过灾难 当晚,救护队员连夜开始搜救行动。借着头顶上矿灯的光亮,队员们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寻找着,只要有声音的地方就停下来,仔细分辨有没有活人存在。 7月29日凌晨4时许,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废墟中传来,队员们立即行动。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气味越来越难闻,挖到最后,出现在队员面前的是个坐在坐便器上、一丝不挂的少女。原来,地震发生时少女正在上厕所,狭小的卫生间挽救了她的生命。然而,面对一群陌生男人,少女死活不出来。救护队第一小分队队长王维孝安慰道:“不用紧张,我的女儿都比你大。”在王维孝的劝说下,女孩终于接受了救护队员的帮助。被困一天一夜的女孩上来后却因喝水太急、太猛而失去了生命。 除了这个不知名的少女,得救的还有唐山矿安全科副科长李祥林的妻子和3个孩子。地震发生时,李祥林出差在外,妻子和3个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幸运的是,楼板倒塌时,就在距离母子四人只有几寸远的地方,被床两头的栏杆挡住。在这场毁灭性的地震中,李祥林一家不但幸运地存活下来,而且毫发未伤。队友们在向遇难者致哀的同时,也禁不住为幸存者的生还而高兴。 一个茄子众人分吃 接受任务时,杜金栋只知道“唐山有事故”,所以只带了必备的救护装备,没有带任何生活用品,哪怕是一口干粮、一件替换的衣服。 驻扎下来后,他们发现,这时的唐山除了没水、没电、没住所,更可怕的是没有食物。灾民们可以在废墟中寻找食物,可作为救援队员,上级明确规定,“不和灾民抢食物;不拿群众财物;不动救灾物资”,面对“三不政策”,出发前就没有吃上饭的杜金栋忍受了两天两夜的饥饿。 第三天,队友们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个茄子,几个人竟然像吃苹果似的一人一口传递着吃完。 第四天,救援物资终于送到。看着久违了的挂面和大米,队员们欣喜若狂,可随即又面面相觑,食物有了,却没有煮饭的灶具。这时,废墟中的一个脸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队员们急中生智,以盆当锅,做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开水煮挂面”。 不带走一针一线 在搜救工作中,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队员不但捡到过时髦的手表,罕见的金条,还捡到过精美的钻戒和诱人的美元。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不要说金条、钻戒和美元,即使一块手表也是非常稀缺和珍贵的。但面对这些物质的诱惑,队员们不为所动,始终把责任和使命放在第一位。 据杜金栋回忆,救护队员秦贵福曾经在一个教授的家里,发现了一套精装的《石头记》,队员们爱不释手,但最终还是在传阅后把这套书上交给了政府。 ★生活现状★ 参加唐山搜救工作,对于当时才25岁的杜金栋来说,只是一种接受和服从。但这次行动使杜金栋在体会救护工作的艰辛与危险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救护工作的责任和不可或缺。 从唐山回来后,杜金栋的职位从小队长、中队长一直升到大队长,但深感救援工作责任重大的他从没离开过救援一线。2002年11月,他被调到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监局。 为安全工作奋斗了一辈子的杜金栋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只是略有遗憾地表示,“不知道李祥林还在不在,如果健在的话,真想见见他。当年救起李祥林一家人的时候,他的大女儿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如今已经人到中年了。” 除了牵挂李祥林一家,杜金栋还关心唐山的发展。“听说新唐山建设得非常美丽。有机会的话,想再回去看看。”这是杜金栋的心愿,也是所有救护队员的共同心愿。本报记者刘剑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