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纪念唐山大地震系列报道:废墟上分吃一个茄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0:35 山西晚报

  采访对象:杜金栋,55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监局副局长,原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第3小分队队长

  愿望:牵挂李祥林一家人,也想看看美丽的新唐山★亲历故事★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当日12时许
,杜金栋所在的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接到赴唐山参加抢险救灾的命令。在随后的日子里,杜金栋在地震现场度过了生命中最为难忘的58天。

  饿着肚子急赴唐山

  1976年7月28日12时许,刚刚参加完业务培训的年轻队员杜金栋,像往常一样走进单位食堂。看见当天的菜谱是过油肉,杜金栋食欲大增,先要了3个馒头。就在他准备一饱口福时,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断了他的午餐。杜金栋和队友们立即放下碗筷。“唐山有事故,马上出发!”是他们接到的第一个命令。

  呼吸机、安全帽、检测仪……除了必备的救护装备,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35名队员饿着肚子,没带任何生活用品就上了飞往唐山的飞机。

  遭遇最严重的余震

  下午3时50分许,飞机在唐山机场降落。

  下了飞机,杜金栋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此时的唐山机场就像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残酷战争的军事基地,除了清一色的军车,到处都是穿着军服、打着绷带的伤员。35名队员被安排到一辆开往市区的敞篷军车上。直到这时,杜金栋才知道,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军车行驶在没有标志的公路上,路旁,有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有女人披着残缺的床单,更多的难民则穿着战士们送的军服,一切都被打乱了!

  5时许,军车把杜金栋和队友们送到了目的地———唐山市开滦矿务局。下车的那一刻,杜金栋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可怕的一幕:就在他们按照顺序下车的时候,停在地上的军用汽车,突然间像上了发条的玩具车似的,在地上跳起舞来。突如其来的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条件反射地抱成了一团。事后才知道,那天他们遭遇到的是一场6级以上的余震,是唐山大地震中最严重的一次余震。

  一家人安然躲过灾难

  当晚,救护队员连夜开始搜救行动。借着头顶上矿灯的光亮,队员们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寻找着,只要有声音的地方就停下来,仔细分辨有没有活人存在。

  7月29日凌晨4时许,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废墟中传来,队员们立即行动。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气味越来越难闻,挖到最后,出现在队员面前的是个坐在坐便器上、一丝不挂的少女。原来,地震发生时少女正在上厕所,狭小的卫生间挽救了她的生命。然而,面对一群陌生男人,少女死活不出来。救护队第一小分队队长王维孝安慰道:“不用紧张,我的女儿都比你大。”在王维孝的劝说下,女孩终于接受了救护队员的帮助。被困一天一夜的女孩上来后却因喝水太急、太猛而失去了生命。

  除了这个不知名的少女,得救的还有唐山矿安全科副科长李祥林的妻子和3个孩子。地震发生时,李祥林出差在外,妻子和3个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幸运的是,楼板倒塌时,就在距离母子四人只有几寸远的地方,被床两头的栏杆挡住。在这场毁灭性的地震中,李祥林一家不但幸运地存活下来,而且毫发未伤。队友们在向遇难者致哀的同时,也禁不住为幸存者的生还而高兴。

  一个茄子众人分吃

  接受任务时,杜金栋只知道“唐山有事故”,所以只带了必备的救护装备,没有带任何生活用品,哪怕是一口干粮、一件替换的衣服。

  驻扎下来后,他们发现,这时的唐山除了没水、没电、没住所,更可怕的是没有食物。灾民们可以在废墟中寻找食物,可作为救援队员,上级明确规定,“不和灾民抢食物;不拿群众财物;不动救灾物资”,面对“三不政策”,出发前就没有吃上饭的杜金栋忍受了两天两夜的饥饿。

  第三天,队友们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个茄子,几个人竟然像吃苹果似的一人一口传递着吃完。

  第四天,救援物资终于送到。看着久违了的挂面和大米,队员们欣喜若狂,可随即又面面相觑,食物有了,却没有煮饭的灶具。这时,废墟中的一个脸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队员们急中生智,以盆当锅,做了一顿别有风味的“开水煮挂面”。

  不带走一针一线

  在搜救工作中,西山矿务局矿山救护队队员不但捡到过时髦的手表,罕见的金条,还捡到过精美的钻戒和诱人的美元。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不要说金条、钻戒和美元,即使一块手表也是非常稀缺和珍贵的。但面对这些物质的诱惑,队员们不为所动,始终把责任和使命放在第一位。

  据杜金栋回忆,救护队员秦贵福曾经在一个教授的家里,发现了一套精装的《石头记》,队员们爱不释手,但最终还是在传阅后把这套书上交给了政府。

  ★生活现状★

  参加唐山搜救工作,对于当时才25岁的杜金栋来说,只是一种接受和服从。但这次行动使杜金栋在体会救护工作的艰辛与危险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救护工作的责任和不可或缺。

  从唐山回来后,杜金栋的职位从小队长、中队长一直升到大队长,但深感救援工作责任重大的他从没离开过救援一线。2002年11月,他被调到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监局。

  为安全工作奋斗了一辈子的杜金栋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只是略有遗憾地表示,“不知道李祥林还在不在,如果健在的话,真想见见他。当年救起李祥林一家人的时候,他的大女儿还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如今已经人到中年了。”

  除了牵挂李祥林一家,杜金栋还关心唐山的发展。“听说新唐山建设得非常美丽。有机会的话,想再回去看看。”这是杜金栋的心愿,也是所有救护队员的共同心愿。本报记者刘剑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