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伤者寻找汉中救命医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05:48 三秦都市报 | |||||||||
■30年前,她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伤,生命告急,被送到汉中医院抢救。一年后,张淑芹出院回到唐山。 ■30年里,她始终惦念的三位救命恩人是当年在汉中医院工作的赵小兰大夫、林主任和熊护士。
■30年后,她通过媒体发出呼唤:“30年前的救命恩人你在哪里?” 随着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唐山市62岁的张淑芹大妈更加思念30年前挽回她生命的3位“汉中恩人”。 30年前的7月28日,当年32岁的张淑芹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伤,生命告急。当时她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中救出后,随着运送伤员的专列来到陕西,被送到汉中医院抢救。一年后,张淑芹痊愈回到唐山。如今,30年过去了,张大妈最惦念的三位救命恩人是当年在汉中医院工作的赵小兰大夫、林主任和熊护士。 坍塌瞬间她把儿子护胸前 张淑芹永远清晰地记得1976年7月,唐山的天气很热。许多人纳凉回到屋里休息,大多都在零点以后。28日的那天,天气依旧是十分闷热。3点42分地震时,张淑芹一家5口刚刚入睡。那晚,丈夫下前夜班回到家中,简单吃了顿夜餐,睡觉时大概已是2点多。没有想到1个小时后,全家就被剧烈的晃动惊醒。 “地震了”、“快跑啊”,就在那一瞬间,四面八方都传来了房屋的倒塌声、男男女女的呼救声。玻璃咔咔作响、窗外刺眼的白光划过夜空,在地震中被惊醒的夫妻俩爬起来准备跳窗逃生,可就在张淑芹刚刚迈出一步的时候,她听见了4岁儿子的哭声。来不及多想,张淑芹转身回来抱儿子,也就在此时,屋顶整个坍塌下来,将张淑芹砸在下面。她两腿劈开,像劈叉般被砸在房梁、砖块下面,瞬间失去了知觉。尽管这样,她还是把儿子紧紧护在胸前。 第二天7时,张淑芹母子被人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她的付出,没能挽回儿子的生命。接下来的几天中,张淑芹和丈夫、女儿失去了联系。昏迷中,她被抬上运送伤员的专列,辗转10天之后被送到了当时的汉中县医院。在那里,她遇到了“救命恩人”赵小兰、熊平珍和林主任。 半年高烧40度奇迹生还 在转到汉中的伤员里,张淑芹是伤势最严重的一个。脊柱骨折又得了褥疮,不能手术,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在她床前的记录卡片中,密密麻麻写着10种病症。整整半年,她无法动弹,经常高烧40多度,无法进食,仅靠输液来维持生命。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张淑芹的生命告急。 30年后的今天,张淑芹摸着背上的疤痕回忆说:“褥疮从鸡蛋大小一点点变大,最后直径达到了20厘米,连医生们都说没见过这么严重的。如果不是在汉中遇见了好大夫,恐怕自己生命难保。” 张淑芹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中,赵小兰和熊平珍作为她的主管医生和护士,每天精心地为她诊治,细心地为她护理。褥疮气味难闻,医护人员每天换药,轻轻地剪掉烂肉。大便下不来,医护人员每次用手一点一点轻轻掏出。尽管长期卧床,但张淑芹的头脸总是被打理的干干净净。医护人员还经常问她想吃什么,陪她聊天。尽管远离家乡亲人,可在这里,张淑芹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半年后,张淑芹的病情奇迹般的出现了好转。医生为她成功地进行了植皮手术,又耐心地扶着她练习坐起。“就像小孩子学坐一样,很累人,可大夫们从来不埋怨,还总是鼓励我。”逐渐地,张淑芹可以坐起来了。 全家福寄托30年的牵挂 在她可以坐上轮椅的那天,汉中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和部分伤病员一起在医院的院子里合影留念,直到现在,张淑芹依然保存着这张照片。她说,她经常看这张照片。 “30年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好不好。”张淑芹老人指着照片对记者说:“这个胖胖的,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就是赵小兰,旁边这个短头发的是熊平珍……”忘不了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忘不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忘不了在汉中的400多个日子,忘不了那些乡音、那座医院、那里的每一个人。瘫痪30年的张淑芹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想告诉那些曾经关心我的人,张淑芹还活着,活得很幸福。张淑芹想对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真诚地问一声平安道一声谢谢。” “30年前的救命恩人你在哪里?”张淑芹老人希望通过《唐山晚报》和陕西的媒体,帮助她找到30年前的救命恩人。她想邀请他们到唐山叙叙旧、看看唐山新变化。她更想到陕西看看,看看自己住过的地方,也看看陕西的新风貌。 本报与《唐山晚报》、搜狐网今起联合推出《搜寻30年的感动》特别报道 3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巨大的灾难在唐山发生。 突然爆发的7.6级大地震,造成65万间房屋倒塌,夺去了24万余人的生命,造成了10万余人身受重伤。 灾难发生后,全国各地14万余解放军官兵、5万名医护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 伤员、孤儿和部分群众被转移到包括陕西在内的10多个省救助。 这场震撼人类的灾难,这场规模空前的生死大营救,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为了追寻,也为了纪念,从今天起,本报和《唐山晚报》“搜狐网”同步开设《我的1976》、《30年难忘的牵挂》、《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栏目,联合征集相关新闻线索、照片和稿件。 跨越30年,跨越燕赵和三秦,有一种记忆深处的感动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今日起,本报和《唐山晚报》、搜狐网联合推出《搜寻30年的感动》特别报道,共同追忆唐山大地震留给我们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共同搜寻感动人心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你在唐山吗?请把当年的经历告诉我们。 当年您参加唐山抢险救灾了吗?请把当年最感人的细节告诉我们。 当年您是否被送到陕西接受医疗?是否在陕西投亲靠友? 当年是谁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是谁给了你无私的帮助? 又是谁收留收养了你?当年你曾救助过哪位伤员? 收留了哪位孤儿? 30年了,你们有过来往吗?30年了,你寻找到对方了吗? 30年了,你和他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请告诉我们,你最惦念的唐山人是谁? 请告诉我们,你最牵挂的陕西人是谁? 请告诉我们,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即将来临的日子,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