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生学历高并不意味着临床医术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5:42 新民周刊

  四

  “我现在最担心得癌。”陈晓兰的女儿,一个曾经那么大大咧咧的乐天派贝妮如今变得十分沉默。儿子才6个月,这个母亲坐月子“坐”得骨瘦如柴。

  剖腹产再加上镇痛棒,贝妮生完孩子曾像没事人一样直嚷:“妈妈,一点不疼,将来
我再给你添一个外孙女!”可是她现在再也不提这个了。

  对于女儿,陈晓兰一直心有愧意。她最遗憾的一是没能做一个好女儿,二是没能做一个好母亲。女儿怀孕期间她东跑西颠,女儿坐月子期间她又去了云南。等她回来,女儿已经患上了乳腺炎。

  现在药品的质量难以保证,陈晓兰让女儿去医院做理疗。她曾是理疗科医生,知道严重化脓需要拔指甲的甲沟炎,用超短波只要三次就能痊愈,神奇得很。

  第一天效果真的非常好,为贝妮治疗的是从前手把手教陈晓兰学理疗的老医生。然而第二天换了另外一名医生,他原是儿科医生,因为编制问题给安排到了理疗科。那个医生开得剂量过大,贝妮做的时候就一直疼痛,等到做完乳汁一滴都挤不出来了,再换其他药物,采用其他治疗,都没有任何效果,乳腺开端可能痉挛了。

  “理疗科没有三班倒、传染病,冬暖夏凉,是全医院最让人羡慕的科室,一般只有‘皇亲国戚’才给安排这个优差。这导致了理疗这门学科在我国被弱化。开理疗机器三天就可以学会,真正要领会三年都不够。高频仪器过大的剂量将会造成病人终身痛苦,就像用

微波炉烤肉,虽然外面看起来没什么变化,里面已经熟了。” 《新民晚报》曾报道,因治疗时间偏长,有家民营医院把患者的生殖器烤“焦”了。

  贝妮最终因乳房化脓必须动手术引流。主刀医生没计算可能脓肿的面积,也没考虑到乳房的特殊结构,摸到靠第二肋骨上面一个肿块感觉有波动就切开了,其实引流的只是浅层。术后贝妮乳房深层组织全部化脓,高烧一直不退,在用了抗生素的情况下,白血球仍然不断大量生成,有可能引发败血症。于是在第一个切口里还塞着引流条没缝合的情况下,贝妮又开了第二刀,过了四天又开了第三刀。这次足足切了将近20厘米,放了两根引流管。

  “我年轻时在农村做赤脚医生,也碰到过这样的病例。我当时也像这名医生一样想当然,以为哪里有波动就切哪里。可是在一边指导的老师告诉我不能这样。乳汁受重力下垂,弧形切口一定要开在乳房的最低点以便于脓液的排出。”

  术后换药让贝妮如坠“人间地狱”。整栋楼几乎都听得见一向很坚强的她一直在惨叫,喊“救命”嗓子都哑了。

  “没见过那样换药的!我有位病人伤口里有机油必须要清干净,我用刷子刷都没有让人家喊救命。”

  本应该用注射器冲盐水进刀口清洗,而这名医生拿着浸着盐水的纱布直接在贝妮的刀口里面擦洗,他不知道自己这个不负责任或无知的举动夺去了一个母亲哺乳的快乐和权力。贝妮的乳腺管全部断了,乳汁无法再流出。最危险的是将来还有可能需要再引流,或因细菌感染引发乳腺癌。

  “孩子一直都是人工喂养。”陈晓兰摇摇头,拿起奶瓶去冲奶粉。“我以前总想做外科医生,下放到农村的老医生教我:外科医生要像兔子一样敏捷,狮子一样勇敢,女人一样细腻。那名实习医生可能只记得要大胆了。”

  当贝妮在痛苦地哭喊时,护士长忍不住在外面抹眼泪:“从小看着她长大……”这家医院里几乎全是陈晓兰的熟人,为什么还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她长叹一声:“水平问题,没把自己放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如果医生能把病人当自己、当亲人……”

  这正是陈晓兰在《解放日报》组织的一次座谈时谈过的题目:医生学历高并不意味着临床医术高、医德高。我们国家的医护人员培养机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五

  3月11日,梅地亚第10演播室,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奖颁奖现场。

  “听说您新添了小外孙。”主持人康辉的问候让陈晓兰腼腆而幸福地笑了。她一直希望留给女儿、小外孙的“遗产”是一个安全、干净的医疗环境。然而前路漫漫,才几个月大的尼科便遭遇了两次变味的“计划内免疫”。

  计划免疫是为了预防常见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卫生防疫部门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小儿接种一系列疫苗。目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是免费的。在尼科2个月的时候,陈晓兰带他去打预防针,医生除了给孩子开了免费的预防小儿麻痹的糖丸,另外给他打的防疫针却收费158.9元。

  尼科回家以后就发烧了,半夜又哭又闹伴随着尖叫,第二天一早烧到39.2度。陈晓兰困惑地翻开《儿科学》计划免疫一章,上面没有写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我这时想到该看看他究竟打了什么针,预防接种卡写的是B型嗜血流感感菌。我打电话去问同学,他怪我怎么当初不看清楚:“计划外免疫不要去打!流感疫苗变异性太大,各地的流行情况又太杂,效果不明显。”可是当时医生并没有告诉我那个针属于计划外免疫,有什么毒性、副作用,让我们选择使用还是不使用。”

  陈晓兰带外孙去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值班医生让孩子张开口看一看,说是预防接种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我去拿药,发现处方上是两种药,病历卡上却多了一种昂贵的抗生素。我去找医生退药,他说:‘不能退抗生素,你想想细菌多么厉害。’我叫起来:‘白色念珠菌不是细菌,是真菌!’”

  陈晓兰以前在农村,碰到白色念珠菌感染用2%的小苏打溶液一擦就好了。这次她如法炮制,去药店买了一元多的小苏打溶液在温开水里化开了,用纱布蘸着给孩子擦了一下,结果一擦就掉了。什么“真菌感染”,明明是孩子喝完奶留的奶渣。

  第3个月,尼科又要打预防针了,医生这次给开的是百白破,并说现在全部打改良针,收费200多元。

  “我坚持要打原来那种计划内的,医生说计划内免疫的针没有了。我讲有没有是你的事情,计划内免疫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你没有权力改变。他最后从外面借了一盒药来给孩子打,居然是一盒还差6天就要过期的药。”

  其实这两种针免疫目的都一样,只是换了一个剂型,改改名字,就从免费的“计划内”变成了自费的“计划外”。再经过医生的一番“操作”,全面顶了“计划内”的班。一项保护儿童的基本政策,怎么能这样变得充满铜臭!

  一起排队的家属们纷纷告诉陈晓兰,他们的孩子都打过改良针,不过是另外一种,也是收费的。

  曾几何时,打疫苗已经变成年轻父母们的烦心事了。“计划内免疫怎么收费了?”“经常有通知要打,价格都很昂贵。医生通知打,是经济利益驱使,还是孩子确实需要打,要打个问号。家长也很难自已选择,问医生会碰钉子,可又怕把孩子‘打坏’了。”

  陈晓兰曾经就“B型嗜血流感感菌”的事情咨询过这家医院的儿科主任。他说:“所有的小孩都打这个针,没有什么反应。”

  然而她有一个同学跟这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很要好。他责怪陈晓兰:“你怎么会让孩子打这个针,出过很多反应了。”

  究竟应该听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