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山机场航行调度室指挥全国各地救援飞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7:05 华商网-华商报

  

唐山机场航行调度室指挥全国各地救援飞机

  于振兴(前排左二)和航行指挥调度室的战友等在唐山机场合影

  唐山

地震发生后,唐山机场航行调度室,指挥调度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飞机,“创造了唐山机场的奇迹”。在唐山地震纪念馆里至今还立着5名调度指挥员的雕像

  ■亲历者:于振兴,渭南市阳郭镇高家村人。1964年入伍,在解放军某部唐山基地服役,因“出色完成调度飞机等任务”,被授予个人二等功

  7月11日,渭南市粮食局城关粮所家属院的一片树阴下,一场棋局对阵正酣,老于拾起一枚“车”,“啪”的一声狠狠扣在对方的阵地前,同时喊了一声:我将死你!

  尽管身着便装,但老于举手投足透出军人气质。30年前唐山地震,在老于的脑海里一遍一遍演过。

  “我感到大地在抖动”

  “那天出奇的热,后半夜睡下不久就地震了。当时我被一股巨大的推力从床上掀了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后爬都爬不起来,就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

  于振兴顾不得多想,摸索着往门口爬,中途险些被从屋顶掉下来的椽头砸着。摸到门口,用力去拉门把手,门把手断了,门却没开。这时候,窗外传来喊话声:“屋里的人赶快出来,地震了!”后来,于振兴喊起同屋的战友一起爬出房间。这时外面已下起了小雨,大地还在抖动,大家都站在停机坪上,许多人穿着背心裤衩,雨点打在身上,冷得直打哆嗦。整个停机坪上黑沉沉一片。

  于振兴惦记着指挥塔楼里的航行资料,一个人跑到倾斜的指挥塔楼。由于在楼里站不起来,而且楼内的设施被破坏严重,于振兴只能贴在扭成麻花的楼梯一点一点地往上爬,用了将近半个小时才从一楼爬到三楼,保住了航行资料。

  机场架起大锅不分昼夜地熬米粥

  “因为通讯已经中断,地震的消息传不出去,大家正着急,这时一个战友就说,能不能用飞机上的短波电台?于是我们就登上停机坪上的一架飞机,打开飞机上的通讯电台,很快就和北京军区取得联系,通过他们又和全国救灾指挥中心联系上了,当时空六军政委就在飞机上向北京汇报了唐山的灾情,这时候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3个多小时。”

  很快,唐山机场成为一片荒漠中的绿洲,灾民们扶老携幼,用平板车拉着伤员,挑担挎篮,步履艰难地涌向唐山机场。机场架起了几口大锅不分昼夜地熬着米粥,饥渴的人们常常排着长队在粥锅旁等待着。

  和战友创造“唐山机场的奇迹”

  “红河,红河,我是雄鹰!”“我是红河,红河收到,可以降落。”由于地面道路、桥梁的严重损坏,机场便成了抗震救灾的生命线,呼叫“红河”的声音在那些日子里,每天都在唐山上空回响。此后十多天,于振兴和战友顶着烈日,靠目测指挥着飞机的起降,一天最多时起降达350多架次,共指挥了数千架次飞机的安全起落。当时被媒体称“创造了唐山机场的奇迹”。

  “飞机最多的时候,平均27秒起降一架,来的时候都载着救援物资,飞回去的都拆掉座椅,满载着伤病的灾民,许多人都来不及登记就抬上了飞机。”于振兴和战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他们将原来的单向航线改变为左右航线,将原来的一头起飞改变为两头起飞;机场哪头有位置,飞机就从哪头起飞。大大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如今,在唐山地震纪念馆里立着一组雕像,他们是唐山机场航行调度室的5名调度指挥员:于振兴、李升堂、赵彦彬、苏悦林、刘体友。采访结束,老于叮嘱记者替他带句话:向唐山人民问好,老于还想着你们啊!本报记者张小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