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地震预报水平是海城的成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4:14 新浪嘉宾访谈 | |||||||||
主持人马骧:我看到在线朋友说,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会有大震不可避免的可能性,包括房屋质量,包括每个人求生的安全都不是特别有自信。 网友:孙老师,从事地震研究的年轻人有多少?按网友的概念和判断来说这种工作应该算是很清水的衙门。
孙士宏:我们不是“清水衙门”,但是从事地震的人很多,研究生、博士生,但是他们收入很微薄,一般同样研究生毕业,在社会上拿三千多块钱很正常,但是在我们那一两千块钱,包括博士生超过三千块钱是很少的。地震行业是需要有奉献精神一个行业。 主持人马骧:除了奉献精神,很重要一点,光靠奉献,光靠道德品质提高,光靠精神支撑未必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或者最长久的办法,不能总让某些人在无偿的无私的奉献,现在这个理念跟过去有所不同,我们说了这么多内容,这个问题很大。 姚宇这个六集片子已经做好了,在预告中我也看到了这六集的名字。对于现在将来的心情,你在片子里是怎么想怎么表现的? 姚宇:对于现在和将来,我在片子里没有预言。 主持人马骧:也没有讨论? 姚宇:没有讨论。在片子里感受四十年前、三十年前那些人行为,他们的工作现在仍然在继续。对于人类预言我也没有能力,但是我想说什么?这个片子讲问题,讲矛盾,讲社会上这些传说还是讲这些意见,我觉得这都是该讲的东西,但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我做完这个片子以后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于是这个成为整部片子最重要的东西,刚才您说的,实际上这部片子《天崩地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副标题,叫“寻找震中的人”。我想讲故事,讲人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所以这里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讲赶赴震中的人,这些人他们实际是工作者,刚才那位网友问的问题很敏锐,实际上这个职业我认为是一个可悲的职业,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们挣的很微薄,没有人知道他们,假如说没有地震的时候,这个职业几乎就是没用的职业。 主持人马骧:人们想不起来。 姚宇:如果有地震的时候,这个职业很可悲的一面,就在一次,有地震仍然可悲,可悲在如果他报出来了,他个人得到是荣誉,得到的是赞扬,但是他背后是灾难,是人类的灾难,是自然的灾害,造成的是这些,这也是他最可悲、矛盾的地方,如果他说我不希望有大地震,我不希望有地震的时候,他自己何以为生呢?所以这样的人他出成绩和不出成绩对他一生来讲都是很尴尬、很矛盾的事情,可是这个工作必须得做。 因此这是我片子里最要说的,我的片子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个职业是从事人员最多的人,周总理去了邢台之后曾经去过人最多的,但是它是成功率最低的职业,所以这个职业在世界上至今无法解决的是地震预报的工作,而世界上地震预报最高的水平是什么?一位老专家说了,非常好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高的地震预报水平,就是一个海城的成功和一个唐山的失败”,所以也就这样了,我这个片子到这就结束了,没有办法再说了,没有一个结果了,无法去评论未来,只能以史为鉴,看历史。 主持人马骧:我们看到我们在线网友,也是说亲身经历了大地震,他在用文字告诉我们他的经历。刚才姚宇也说到,包括网友也很直接提到了,地震预报工作人员的可敬,我们也用了可悲这样的字眼。梅老师和孙老师两位,问一个特俗的问题,如果选择另外一个职业,当时会有很多不同职业你们可以面对,可以选择,因为你们的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可以在很多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我相信这一点,再选一次还选这个吗? 梅世荣:我从事这个事业完全是国家分配,因为我是1952年毕业,学的是物理,我在进到地震这个行业以前,我先地震是个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从头学起,是这样一种状态。干了一辈子,干下来以后,现在仍然就是对地震预报,虽然它很难,也很苦,我到了很多现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很艰难,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事业,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鼓励我的学生们,有的读了研究生,还跑到国外去读博士,他们读完以后,我都鼓励他们回来,我说你们赶快回来,我们情况越来越好了,地震要进入下个活跃期了,你们回来贡献力量。我总是觉得这个事业是一个很艰苦的事业,但是它是一个很崇高的事业,但是如果把它做好了,你像海城地震那样,要是一次成功的预报,那真是不得了,减少的灾害是无法估计的,因为海城地震以后,我当时到国务院去汇报,当时李先念副总理还在世,他就说了,国家地震局了不起,这才九岁,就能把地震报出来,如果这个地震没有预报,你想在海城周围都是鞍山,人口密集地区,比唐山可能损失还要大,我觉得这个事业实在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国家安全的一项崇高的事业。 我觉得自然灾害洪水可能也没有这么大吧,一个大地震要是报不出来一刹那,几分钟的时间,可以把你一个城市整个给你毁灭是这样一个情况。 所以这件事情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人生能够为这样一个崇高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做点贡献那就很有意义了。 主持人马骧:您也不后悔? 梅世荣:不后悔,我快有八十岁了,一天到晚还在那哪里有事情赶快问下一步怎么样,别的地方还会不会有地震,还很关心地震,我们地震系统就从邢台地震以后培养一批这些献身于地震预报,诚心诚意献身于地震预报,而对地震预报的事业非常之衷心的一批业务骨干或者科学家。 主持人马骧:小孙老师也是其中一员。 梅世荣:他是其中一员,是小辈,我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才18岁,我那个时候三十多岁。 主持人马骧:那时候也是分配过去的? 孙士宏:对,我也是分配过来的,主要是后面学习中边工作边锻炼,因为以前我们国家没有地震预报这样一个专业,可以说这四十年来主要是在梅老师的教导、帮助下,我个人觉得地震预报事业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是对地震预报很执着的。包括先一段时间,7月4号开始在北京门头沟发生3.6级地震,我马上赶到北京地震局去处理这个3.6,结果刚刚处理完以后也就是11点56分,在文安发生一个5.1级地震,我又跑到文安地震现场去,文安地震现场回来以后,别的地方有一些震情我又跑过去了。今天上午我在安徽定言发生4.2极地震,我上午不到6点就赶到单位处理这个地震,我们一块开会讨论两个多小时,刚写出会上意见就赶到这来,我们内心来说确实对地震预报事业有一种很执着的,觉得这个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当然现在社会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我们参加工作的状态刚好是文革期间,我们觉得能够在那个时候投身科学事业工作,是觉得很幸运的。但现在这个环境是另外一个环境。 主持人马骧:不管到什么样社会环境中这一块的工作必须得有人做,而且是重中之重,我不希望住您的隔壁,看您往外跑,每天心惊胆战。 今天我们谈话从唐山大地震说起,地震预报工作,网友把目光现在和未来上面,我们把目光引上地震工作者身上,因为他们工作很重要,同时他们工作也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味道,就像刚才姚宇所说的。我现在很想看到你这部片子,是因为如果看这部片子我相信我对唐山地震了解会比现在这些知识储备更丰富得多。 孙士宏:我看了他的片子,他到地震局给我们看了一下,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很成功的,客观、科学反映当前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 姚宇:重要的是还很感人,讲了很多人的故事,受难的人,发现的人,救灾的人,这是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 主持人马骧:我们等着看《天崩地裂》这部片子。同时我们很多网友在面对我们的嘉宾是一个幸存者的时候表达了对死难者的哀悼,今天也有朋友说,对曾经和现在即将来正在从事地震预报工作和地震相关工作的人表示敬意,把这个敬意转达给两位,谢谢两位老师做客新浪,也谢谢姚宇。谢谢网友参与,今天这一期唐山大地震系列访谈就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互动和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