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412名唐山伤员在无锡接受治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0:35 江南晚报

  记者何玉洁实习生荣琰

  新闻背景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最近本报曾对30年前无锡医生赶赴唐山救援的情况予以报道。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还有400多名唐山地震伤员来无锡治疗。30年过去
了,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始追踪当年在无锡治疗过的唐山伤员。

  据介绍,唐山发生地震的消息在无锡传开后,当时的无锡城很多市民着手防灾。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一些医院却在迅速筹备布置病房,准备迎接唐山受灾伤员来锡治疗。1976年8月7日,唐山病人被送往无锡,在素不相识的陌生城市,部分唐山伤员开始了在无锡一段难忘的治疗史,最后一批离开无锡的伤员已经到了当年的12月24日,并由医务人员将他们送回家。

  回忆篇

  412名唐山伤员在无锡治疗

  唐山来锡治疗的受灾伤员中多数为骨折、脑外伤,伤员们分别被送往市一院、二院、三院、中

医院等10家医疗机构。记者在市卫生局提供的档案资料上注意到,10家医疗机构共收治唐山伤员412名。市二院外科沈书记清晰地记得,当年唐山伤员住的集中地就是现在医院行政办公楼,每间病房住七八个伤员,整整二层楼面全部是唐山伤员。

  市中医院提供的档案资料较为详尽。记者在该院提供的一份记录当年收治唐山伤员的珍贵资料上看到这样一段记录:“经过一周的筹备,医院布置了一个环境清静舒畅的病房,8月7日,我们终于迎来了30名唐山伤员。”中医院工会王主席回忆说,1976年8月7日早上,唐山伤员乘着火车赶到无锡,当时的救护车很少,一趟又一趟,直到下午30名伤员才全部被送到医院。当年的中医院医疗条件相当简陋,医务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临时辟出了一个可容纳30多人的病区,大家都称这个病区为“唐山病区”。30名伤员中,多数为骨折,其中有8人是截瘫病人,年龄最小的伤员只有6岁。伤员们一到医院,医务人员就开始忙开了,当天大家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将所有病人都安置妥当。

  在中医院唐山病区工作的护士刘军介绍说,当年医院大部分医疗力量都集中到唐山病区了,医护人员每天三班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自理,生活护理的担子全部压在护士的身上。刘军至今仍清晰回忆道,当年病区里有个女病人头上长了许多虱子,大家每天都为她洗头用药,几天后虱子才消失。

  还有一个截瘫的男病人特别沉,每次为他翻身都要3个护士齐上阵。在救治过程中,发现一名股骨骨折的病人每次大小便用便盆时要出一身汗。病区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召集大家一起对病床进行“技术革新”,自己动手做了5张骨牵引床,床下有个抽屉,可放置便盆,这样病人大小便就能轻松自由了。此外,还为一名肱骨骨折并右脱臼的病人用细洋元做了一个“飞机架”牵引固定,效果良好。

  来锡治疗的唐山伤员中,多数人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情绪很不好,很多伤员对治疗无信心,茶饭不思。

  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阻力。市一院内科的金医生回忆说,当年救治唐山伤员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疏导,安慰他们的心灵。医院职工还自发捐钱捐物,一些不在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有空常去帮忙,大家将唐山伤员看成自己的亲人。市中医院鼓励唐山伤员,不仅与之促膝谈心,还选择在病房里表现好的伤员担任组长,发动病员协助做好思想工作。刘军说,她还记得病房的组长叫艾奎林,当年他是个中年男子,特别能说,不少病员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地接受治疗。许多唐山伤员在无锡各家医院的治疗下,相继康复回唐山。市中医院档案资料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8个截瘫伤员都有显著好转,有的已能行走,有的已能控制大小便。”到了1976年的12月底,最后一批唐山伤员离开无锡,这批伤员在无锡治疗的时间已长达近4个月。最后一批伤员是由无锡医务人员一起送回唐山的。刘军当年就是送最后一批唐山伤员的医务人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当年有一列专开往唐山的火车,大约坐了近20小时的火车才到唐山。这些唐山伤员们想家的心情非常迫切,火车一到唐山,大家就很快往家赶,一会儿就找不到人影,只有几个截瘫伤员由医务人员护送到家。

  感谢篇

  有效线索少得可怜

  记者试图从收治唐山伤员的锡城各大医院寻找当年的伤员,但由于时间过去较长,病案室都无法找寻当年的病案。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终于在市中医院有了“收获”。那是几封当年伤员回唐山后写给医院的感谢信,共有7封。不过,一部分感谢信上并没有留下详细地址,记者把留下详细地址和姓名的唐山伤员一一记下,开始寻找当年在无锡治疗的唐山伤员。

  7封信只有4个有效地址,但是在查找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叫“唐山丰南县胥各庄镇药王庙”的地名早已消失,这个地方现在归哪个乡镇管辖已无人知晓。当查找到唐山市新军屯镇口头庄村时,村长介绍说,当地村民中曾有记者要寻找的伤员李玉苹和她的父亲李庆良。终于有线索了,先是一阵欣喜,但在进一步查找后却不幸得知,李庆良已经去世了,而李玉苹也远嫁他乡,家中只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80多岁的老母亲,更无法找到李玉苹的联系方式。

  又一个线索中断了,当记者在查找到唐山市新屯县欢喜庄乡小齐坨村时,现任领导对记者要找的伤员王素珍和赵维山没有任何印象,他们热情地询问了亲历过唐山大

地震的老人,但答案依然是查无此人。线索只剩下了最后一条——唐山丰润县丰登坞镇稻秧庄村的王孝义和崔凤魁。在与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沟通后,记者拨通了该镇稻秧庄村长家的电话,村长告诉记者,王孝义也已经去世了,他现在只知道崔凤魁儿子的电话。当记者联系到崔凤魁的儿媳后,意外得知,崔凤魁的二女儿二丫(小名)当年在无锡市中医院治疗过,她也是当年无锡市中医院收治的唐山伤员中年龄最小的伤员,当年她只有6岁。

  二丫的嫂子告诉记者二丫的联系电话,到这里,查找终于出现了实质性转机。

  寻找篇

  唐山伤员谢谢无锡医务人员

  记者拨通了二丫的电话,说明了采访缘由,在电话那头的她很是惊讶。“对,我叫崔建珍,我就是30年前到无锡来治疗的唐山伤员!”崔建珍介绍说,当年她和姥爷崔连生一起来无锡治疗的,她母亲在地震中为保护她,被房屋压倒后身亡,而她的腿部受了重伤。她说当时自己只有6岁,年幼的她对其他方面的记忆似乎已经很模糊了,但她记得无锡医院的医生技术很高超,对病人也很和蔼。她姥爷曾对她说过,当年她突然失去母亲,在医院里一直哭着要妈妈,是护士阿姨一次又一次逗她玩,后来才渐渐配合治疗。说到这里,崔建珍有些哽咽了,她说特别感谢当年为她治疗的叔叔阿姨们,要不是他们的照顾和治疗,自己可能终生都要与轮椅相伴了。

  崔建珍还告诉记者,如今她住在唐山市古冶区,在一个炼石厂工作,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孩子今年13岁了,生活幸福而美满。最后她说,感谢无锡医生,她会永远记住在无锡一段特殊的治疗史。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