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安置,4204个孤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8:20 沈阳网-沈阳今报

  

安置,4204个孤儿
石家庄邢台育红学校汇报团同学合影。
安置,4204个孤儿
1976年9月7日,转移孤儿的列车上。核心提示

  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部瘫痪。

  这是一份唐山市委宣传部提供的官方文件,三十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
就躺倒在这一串冰凉的数字里。

  死者长已矣,悲痛却永远留给了他们的亲人。而那些父母双亡、自己还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唐山孤儿们,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更将永远承受一波波的思念、麻木、怀想、痛苦———他们的人数,是4204个。

  王庆珍的回忆充斥了大量的“好像”、“大概”之类的不确定。作家钱钢的那本《唐山大地震》成了她不离手的法宝。说一说就要翻一翻,然后再满怀歉意地骂自己是个老糊涂。

  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太太,几年前大脑萎缩到连家门都找不到的地步。你还能苛求什么,她能坐在面前,讲述她寻找孤儿的那段往事,已是庆幸。

  1976年7月28日清晨,唐山大雨滂沱。还是唐山市委下属的知青办副主任的王庆珍,不知从哪儿扒出了一件雨衣。这件雨衣在她以后寻找孤儿的一个月里,一直披在身上。“反正我也没空搭简易棚,全指望它了。”

  时间刻不容缓。寻找老人、孤儿的工作,迅即由市委下达给没有下乡任务的知青办。

  “他要我保证一个不许冻死,一个不许饿死。”

  最后,王庆珍只负责寻找孤儿工作。

  于是,她定下了两条规矩:

  第一,凡有外地领养孤儿的,一律不许,之前被带走的孤儿一律找回;“万一爹妈砸个半死,被抬走治伤去了,等伤好了回来找我要孩子咋办?”

  第二,凡是爷爷奶奶,大哥大姐以外的亲戚要收养孤儿,孤儿所在街道办一定要严格考核对方,彻底了解对方可不可靠。

  第一批送往邢台育红院

  1976年9月,开往邢台的火车上。这次车上一共有100名左右的孤儿。

  在王庆珍的记忆里,这拨送往邢台的孩子,主要来自郊县。“考虑他们以后生活的地方最好与以前的生活习惯相符。所以郊县的孩子送到邢台,城里的孩子送到石家庄。”

  在邢台建立育红院的原因,据杜淑哲分析,唐山余震不断,孩子们老是心惊胆战,恰恰邢台在1966年经历过一次地震,这座城市有抗震能力,这样省委才想到在邢台建立育红院。

  育红院是由邢台市委的第三招待所改建而成,后来又从市区搬到了西郊的达活泉。孩子们除了9月初来的一批,在年底又送来了一批,加上零零碎碎由唐山市幼老瘫安置管理办公室送来寄养的受伤的孩子,一共是247名。

  紧急组建石家庄育红学校

  在石家庄生活大半个世纪了,董玉国一口唐山话还是老样子。

  和王庆珍同岁的董玉国,在筹办育红学校之前,是石家庄第二中学的党支部书记。据王庆珍回忆,之所以石家庄市选定董玉国做这件事,除了他有教学经验以外,还有两大原因:第一,他是唐山人,会讲一口地道的唐山话;第二,在唐山大地震中,董玉国家里的亲戚一共死了21口。

  在董玉国自述的“建学始末”中如是写道:

  这所学校的筹建工作是从1976年8月29日开始的。当时我在石家庄第二中学任党支书。8月28日,市教育局领导找我谈话,让我立即交接二中的工作,8月29日到原工人政治学校报到,并负责筹建孤儿学校的工作。仅用十几天时间,从171个单位调来260多名干部、教师、医生、护士、保教人员、炊事员等……

  石家庄市委领导们原想等孤儿们来后,根据年龄大小,分别安插在附近条件比较好的几个托儿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但后来他们考虑到,别的孩子放学回家了,唐山的孩子们会感到孤单,更担心每逢节假日,唐山孩子会伤心自己无家可归。于是决定:让唐山孩子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吃、穿、住、用全部由国家供给。新建一所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条龙的学校。

  146名孤儿第一顿吃饺子

  9月7日,王庆珍一行领着146名唐山孩子坐火车去往石家庄育红学校。之前,董玉国特意派了一组人先到衡水深县查看,目的只是为了给第一批孩子准备饭菜。

  “我们听说深县百姓心痛孤儿们在地震时受苦了,净给他们吃肉,结果孩子们拉了几天肚子。所以,我们决定为他们包饺子。”

  等到水灵干净的唐山孩子聚在一起时,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

  董玉国刚一讲话,一个3岁大的孩子突然冲他喊了一声“爸爸”,几秒钟后,其他的小孩也都一起跟着喊“爸爸”、“爸爸”。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爸爸外出了,一听到董玉国那口地道的唐山话,觉得那就是爸爸回来了。

  年过半百的董玉国落泪了,他哭得特别伤心,边哭边说,“我就是你们的爸爸。”

  不爱劳动。“生活老师就像保姆,打扫卫生,照顾他们起居饮食。他们一个人一张桌,有老师专门给他们盛饭。吃完饭后,丢了饭碗就跑。”

  要强。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谁都不服:反正谁都没了爹妈,谁也不用怕谁了。“不好好学习,成天打打闹闹的。老师前脚迈进门上课,他们后脚就从窗子溜出去。”

  老师们又爱又怕又恨,他们含着泪把唐山孩子接来的,恨他们不争气,又怕管严了舆论会说他们让唐山孤儿受委屈了。

  3300平米的教学楼10月底就完工了。原指望学生们在教学楼里读书,情况会有好转,“还是有淘气的,几个人不上课爬到宿舍楼顶上跑来跑去。有时夜深了,我还要打着电筒在上面找”。董玉国笑眯眯,那幅场景犹在昨天。

  最后一名孤儿当上电梯工

  1982年1月14日,邢台市委根据河北省委通知,将育红院剩下的104名学生合并到石家庄育红学校。而当时的育红学校也面临与邢台育红院一样的局面,每年都有学生离校:

  1977年1月,27名学生参军(男生10人,女生17人);

  1978年6月,4名学生回唐山就业;1979年9月,留唐学生共68名;

  1980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18人,考取中专4人;

  1981年,第二届高中毕业生40人;……

  学生日渐人稀。加之唐山市正恢复市政建设,一再强调“唐山有能力安置所有孤儿”。1984年河北省委下达通知,6月28日,育红学校的139名学生全部返回唐山。其中四十多名年幼或在继续求学的孤儿,被送往唐山市综合福利院。

  在1988年,唐山市民政局下达第15号文件里写道:……共有761名孤儿转到石家庄育红学校、邢台育红院学习、生活,1984年迁回;按照1977年市领导指示,外地学习的孤儿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全部返唐,由市统一安排工作。

  据了解,除了761名孤儿被带走以外,唐山大地震中另外3000多名孤儿的安置情况,大致分为:一是被亲戚收养;二是跟着自己的哥哥姐姐生活,唐山“张家五姐弟”就是例子;三是被父母所在单位一方安排进入子弟学校就读,毕业后直接进厂;四是直接安排就业。

  据说,王庆珍送完最后一批唐山孤儿去育红学校后,曾将所有的孤儿档案和分配给孤儿的剩余用品,都移交给了当年的幼老瘫安置管理办公室。而这间由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临时组成的安置机构,早已随着地震善后工作的完结而解体,档案不知所终。

  现在的唐山民政局社会服务处,已找不到一份当年关于唐山孤儿的档案,也找不到一份他们后来流向的记录。

  能在网上搜索到的是:

  1995年,唐山综合福利院的最后一名唐山孤儿,19岁的王安被分到工人医院做电梯工。自此,4204名唐山孤儿已全部走向社会。据《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