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走过1976唐山给世界一个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08:08 南京晨报

  昨天上午,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活动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

  成千上万的唐山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抱着纪念碑碑柱失声痛哭,有人远远望着纪念碑黯然神伤,有人把鲜花插在纪念碑的浮雕上。

  泪水、哽咽、鲜花……

  30年前那场灾难的记忆,30年来对逝去亲人的哀思,30年中生活的坚强。

  30岁唐山,深知苦难,眼含泪水。30岁唐山,乐观坚强,蓬勃昂扬。

  6个唐山人的30年

  王晓山55岁

出租车司机现在想想,依旧感动

  “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唐山不会恢复得这么快,感谢党和领导的关怀,欢迎大家到唐山来,看看我们的新生活!”地震发生时,王晓山住在平房里,房屋倒塌之际侥幸逃出。“灾难让我们更加坚强,4天后,我就去上班了,见面时大家互相问声好。问家里的情况,‘还好,死了1个’、‘死了3个’如此轻轻带过,没人哭,脸色很平静,看不出悲伤。还有解放军,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夏天那么热,还要在废墟里扒死尸,这一幕,现在想想,依然很感动!”王晓山说。

  弭有56岁30年一直想着恩人

  “30年前,我很幸运,30年后,我很幸福!”昨日,弭有清晨6点就起床了,坐了1个多小时车,来到抗震纪念碑广场,虽远离会场500米,但他仍不时踮起脚,翘首以盼。“当年,等我反应过来地震了,房子已被震倒,我正好从窗户逃到房顶,躲过一劫。”弭有说,“地震后,济南军区的医疗队驻扎在我们那里,20来岁的兆洪海是其中一员,那时,我妻子被蚊子咬了一口,引发感染,生命垂危,是她给了我妻子新生!30年来,我一直惦记着这位恩人,曾写信寻找,可惜没有结果。”

  刘宝霞49岁教师告诉学生唐山抗震精神

  刘宝霞昨天一大早从百里外的滦县赶来,就是为了想在如此盛大的纪念活动上遇到曾经帮助他们全村人度过危险的亲人。“真是非常感谢他们,但是即使碰上了,肯定也已经不认识了,有点遗憾。”刘宝霞说。“唐山的变化太大了,地震的时候我们悲观过的,受到帮助后,大家都意识到要团结起来挺过去,那时各家一起做饭一起吃,还真熬过来啦。现在我也跟学生说地震的事情,告诉他们抗震的精神。”

  雷凤芹80岁全家人都心怀感激

  在众多的参观和祭奠人群中,坐着轮椅的雷凤芹特别引人注目。老人告诉记者,地震时她的腰被砸伤了,因此她也成为当年第一批被飞机送往沈阳治疗的伤者之一。老人的亲人回忆,“当时全国给了唐山大力支持,搭帐篷、发米、发面、发油,什么都发!”因此全家人都心怀感激。雷老太太看上去精神不错,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能下地走走,因为腿脚不便,这还是第一次来看抗震纪念碑。

  杜保喜53岁理发师我现在生活得很好

  杜保喜从抗震纪念碑前的台阶上一瘸一拐地走下来,他的左腿在地震时被砸伤致残。当年是前来救援的解放军把他从废墟中扒了出来的,所以昨天,在纪念碑前,杜保喜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解放军!”他从16岁起就学理发,10年前自己开了美容美发店,“现在有三间屋子这样的规模。”杜保喜说,现在的城市建设很好,生活也很好,心里塌实多了。

  刘向群55岁新唐山越变越好

  “感谢解放军,感谢政府,当年多亏直升飞机空投的药水、食品,我们活了下来,唐山人民很坚强,很勇敢!”当年,刘向群住的沟东北后街,400多人在地震中丧生,刘向群被倒塌的房子压在炕边,后来他被人扒了出来。1985年刘向群搬入楼房,之前从油毡搭的三角帐篷到小房子再到半简易房,他搬了3次家,“我们住的一次比一次好,2003年外出6年的我回到唐山,好多地方都认不出来了,发展真快!”刘感慨。

  “我们都是30岁”

  纪念碑前江苏3姐妹缅怀战友

  “战友们!你们回来吧!”昨日凌晨3点42分,唐山抗震纪念碑前,260余位来自全国十几个城市的中年人,身着白色T恤,胸戴黄色鲜花,手捧蜡烛,同声齐呼,声音响彻整个广场,微风中,摇曳的烛光映着每个人的脸庞……来自江苏的3姐妹也静静站在人群中,缅怀昔日那些并肩战斗的战友。“我们都是江苏的,我是南京人,她们俩是徐州的,别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是姐妹,但胜似姐妹!”52岁的朱女士介绍,1972年12月,她参加了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因是同龄人,3人成了好朋友,她们共同经历了当年的那场地震。

  “1977年4月,我们离开唐山,回到各自的故乡,但我们忘不了唐山发生的一切,从那时起,幸存者都把1976年7月28日作为重生日,作为共同的生日,所以今天,我们都是30岁!”来自徐州的刘女士指着T恤上“同一天生日”的字解释。

  “当年,我们有300多人牺牲在这里,地震10周年、20周年、30周年,当年的战友都会来到这里纪念。经历了那场灾难,对大家的人生影响都很大,生命是可贵的,30年来,我们活着的人,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朱女士感慨。

  30岁唐山每个人笑容洋溢

  30年前,唐山这座百年城市在一场浩劫中夷为平地。唐山人民从一片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家园。如今,唐山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整齐、干净、宽阔、时尚,杨柳依依的道路上,散发着安静、柔美的气息。尽管枯死的树桩还残留着地震的痕迹,尽管苦难仍深藏心底,幸福的笑容却毫不掩饰地洋溢在每个乐观的唐山人脸上。

  30年地震废墟变身大唐山

  “唐山有多大?市区人口299万,全唐山市有714万人口。市区面积有3874平方公里,知道吧,比30年前地震的时候大了两倍多。”才到唐山,出租车司机就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唐山的概况。还说,随着工业区的建设,唐山还会更大,要搞“大唐山”建设。

  30年唐山又见高楼大厦

  唐山的百货大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楼很长,很宽,但是不高,整个建筑像是平铺着。这也许就是地震“后遗症”在建筑上的体现。大地震留给唐山的痛太深了,唐山人不敢在城市中心再建高楼,三四层的房子最多,墙体厚、楼间距大,也成为唐山建筑的特点。

  抗震纪念碑下,婴儿熟睡,孩童嬉戏……时间推移,人们渐渐从地震的恐惧中走出,这种心理同样能反映在建筑上。原来唐山规定只能建12层以内的建筑,可是现在,谁说唐山没有高楼?在市区,看到20层以上的高楼你不会感到惊讶。看看,这就是唐山最高的建筑凤凰大厦。

  30年南湖黑水变绿怡人性

  赵博阳是个三岁半的男孩,昨天上午,他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到南湖公园玩耍。扎着个小辫子的赵博阳调皮地拿着相机给爸爸拍照。一个身着“老鼠爱大米”T恤衫的说不清自己名字的男孩在假山上爬上爬下,他姥姥常常带他到南湖边看湖水……很多唐山人都把南湖当成了休闲必去的好地方。

  走进南湖公园,你想不到它原是开滦采煤下沉区废弃地的一部分。几十年间,这块地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垃圾场。从1996年起,唐山市进行绿化,现在的南湖“黑水”变绿,微风拂面,绿树成阴。这个300多公顷的南湖公园成为唐山市民休闲娱乐的游乐园。

  唐山人民给世人一个奇迹

  昨天,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的讲话中指出,唐山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但英雄的唐山人民没有被压倒,给世人一个奇迹。

  白克明说,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经过地震后十年恢复建设、十年全面更新、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城市在祖国大地上崭新崛起,一个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前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唐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再造一个新唐山的蓝色之梦,将会一步步变为现实,英雄的唐山人民将再次给世人一个奇迹。据新华网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