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梁建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1:11 共青团中央 | |||||||||
梁建宏,1977年出生,1996年~200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获得飞行器制造学士学位。199 9年,获第6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同年免试推荐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获“北航学生金 质奖章”,北京市教委“世纪精英奖学金”,“华为大学生创新科技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华为一等奖学金”。协助 王田苗教授开展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水下航行器仿生推进机理研究”,863“MEMS在微小型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等项 目研究。已发表论文5篇,EI收录4篇。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
梁建宏是一位平易近人、睿智且健谈的人,当记者提出要对他进行专访时,虽然很忙,但他还是抽出了时间,并表示 很乐意与大家进行思想与学术的交流。从梁建宏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谈到对本次学 术论坛的看法,梁建宏对这种学术交流活动持鼓励、支持、赞成的积极态度,并就一些研究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 访。 梁建宏认为,研究应注重实质性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跨学科,项目跨学科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发展 趋势,也更加强调把项目做专、做强。现代的研究意识不应该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研究圈子里。就自己的专业,他提到了机器 人与医学的结合,机器人与考古的结合都是跨学科研究的例子。我们学校是工科、研究型大学,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知识面一定要广,百忙之中也要多学习,充实自己,有了资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学术论 坛为我校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与激发灵感的平台,举办这种活动是必要的,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谈到心目中理想的导师时,梁建宏认为信任、沟通、严格要求是基本的,导师应具备学者的素质,师生间要健康交 流,导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还应在待人处世及方法上使学生受益。他还提到自己的导师王老师就很好。他说王老师 对学生的要求是诚实、勤奋、沟通,王老师在学业上总是鼓励学生,让他们放手去干,从不在研究上批评学生,而且他们师生 交流频繁。在谈到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时,梁建宏毫不犹豫的说,那就是会申请课题。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首先要有创 新点,还要善于表达,能为他人讲解自己的成果,同时也要具备组织能力。总之,导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这样我们学生才能在学习、研究、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 当记者问及研究生教育是否有成为“就业培训”的趋向时,梁建宏的第一反应是:即使有,也应该是“事业培训”, 并幽默地说,“就业培训”太普遍了,层次较低。他认为博士生主要以研究为主,硕士生就根据个人的志向了。我校的学术气 氛还是很好的,讲座挺多,组织也比较到位,可能是大家平时太忙了,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最后,梁建宏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以王选的话来结束这次谈话,他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在这里我希望能与大家分 享、共勉。王选总结自己成功的几大要素是:1、有洞察力。洞察力来自两个基础:大量地阅读文献,了解别人的工作;下到 基层,参与实际工作。2、忘我工作的精神。3、不要急功近利。” 相关专题:我与祖国共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