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张明:国有商业银行进入“后上市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9:53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 张明

  【提要】当前的市场因素决定了工行在沪港两地成功上市是必然的,工行面对更多的将是“后上市难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据媒体报道,中国工商银行预计将于2006年10月27日在香港联合
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工行拟在香港发行400亿H股,意向招股价定为2.76港元,募集金额超过1100亿港元;拟在上海发行200亿A股,A股和B股将同价招股,募集金额560多亿港元。工行的IPO规模明显超过中国银行,将成为2006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工行将成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三家上市银行。截至目前,工行总股本为2863亿股,其中汇金公司和

财政部分别持有43.2%的股份,高盛持股8.45%,社保基金持股5%。一旦工行成功上市,那么H股将占总股份的12%,A股将占总股份的6%。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如此集中上市的最大背景,在于2006年底中国将完全开放自己的商业银行市场。从工行上市的特点来看,其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背后有中国政府的隐含担保(例如财政注资);其二,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和注资的确大幅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三,建行和中行的成功上市,在投资者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预期,为工行成功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四,从全球经济和

中国经济近来的发展态势来看,在最近半年里不会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笔者认为,以上四点因素共同决定了工行成功在沪港两地上市是必然的。

  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让中国的银行界欢欣鼓舞,但是,成功上市并不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上市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绝非意味着改革的终结。

  首先,上市虽然能够募集到巨额资金,但是却不一定就能买到国际领先公司的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仅仅把改善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寄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还是极为脆弱的。

  其次,在商业银行成功上市之后,由于募集到雄厚的资金,而本身又存在盈利的压力,因此银行往往存在扩大信贷的冲动。中国目前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相当丰厚。但是,一旦人民币存贷款利差缩小,或者中国某些城市的

房地产泡沫发生破灭,商业银行将不得不为自己草率的逐利行为买单。

  最后,无论是剥离不良资产还是注资核销坏账,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汇金公司和财政部也因为注资而成为三大行最大的股东。这样的股权结构使得短期内国有商业银行还很难彻底与政策性贷款脱钩。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如何实现完全商业化,仍然是其未来面对的主要问题。(232)#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