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揭秘地震决策困境:只有中国把预报当作政府职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4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徐彬 □实习生 袁珗

  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地震”一时成为热门话题。7月22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5.1级地震,因“市政府扣压准确预报不传达”的报道,人们在热议地震之时,又平添一股怒气和疑虑。为此,本报约请地震预报专家、官员,回应诸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受访的人士有的是资深地震预报专家,亲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前后后;有的是身居要
职的国家地震局官员,负责目前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被访者要求,在此集体以国家地震局专家的身份出现。)

  盐津

地震有“预测”但没“预报”

  记者:7月22日发生的云南盐津地震,造成上百人伤亡。对这次地震,地震部门是否事先有所察觉?

  专家: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1974年昭通曾经发生7.1级强震。从理论上讲,这次盐津地震是那次强震的一个远期余震。唐山大地震到现在30年了,至今每年还要发生4级以上的余震,有时候是5级。

  因为是地震多发区,云南当地拥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非常有效的地震观测设备。这次地震,事先有很多前兆和异常,当地专家认为很可能会发生地震,跟市政府打了报告,市政府开了会,然后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批示让他们密切注视、加强监测。

  从监测预报系统来讲,这次地震是有“预测”的,但政府最后没有发布“预报”,所以这次地震可以说是“有预测,但没有进行有防震减灾实效的预报”。

  记者:已经有媒体披露,当地地震局在7月初就向政府预报了有可能发生地震,但是政府没有及时传达下去。这个做法是否应该受到指责?

  专家:我认为不能这么做,原因是现在地震预测的水平还不过关,谁也不能保证地震一定发生或者一定不发生。有可能预报了10次,但最后只有一次是真的。在这样的低水平下,政府要作出疏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民众这样的决策,是非常困难的。

  记者:国家地震局的专家对这次预测有何意见?

  专家:这是当地地震局的预测意见,还没有拿到国家地震局的层面来讨论,我们负责监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震情。

  对于震情预测,各级地震部门每周都要集中专家会商,从地震学、地形变、地磁、地电、重力、地应力、地下水、动物异常等各个方面去判断,经常是“口沫横飞”,意见不一。即使最后“投票表决”形成明确的会商意见,肯定会写成“有发生几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但是也不排除不发生的可能”,然后向政府报告。

  拿到这样一个模糊的预测意见,政府在决策时自然很为难。地震预报是一把双刃剑,你报了它不来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地震预报往往外行立大功

  记者:我们知道1975年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大地震,当地政府在震前3小时及时疏散了民众。在当时的预报水平下,是如何做到的?

  专家:今天回过头看,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仍有很大的偶然性,它经历了一个长、中、短的预报过程。

  很早李四光先生就关注到了郯庐断裂带,在辽宁和山东建立了地震监测机构,到了1973年观测到了一些异常情况,1975年初划定了重点危险区。

  在邢台地震发生后,民间曾经总结了一句谚语,叫“小震闹,大震到”,海城地震恰好也是这种类型的地震,先是密集的小震,然后是突然平静下去,再接下去就发生大震。

  临震前有一些征兆显露出来,我们马上派队伍到了营口。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一听说有地震,立即拍板,组织疏散民众,紧接着,地震就发生了。

  其实,这个时候地震也有不来的可能。我们地震工作者怕看不准,犹犹豫豫,反而外行更敢决策。事实上,直到今天,海城地震算不算成功的预报仍有争议,有些科学家认为它的资料零乱、证据不全。

  记者:但是外行的果断决策避免了重大伤亡,有文章称,否则至少有10万人死于那场地震。

  专家:应该说,当时比现在更好决策,因为算的只是政治账,不怕交学费,报了不来就不来,不考虑经济损失。现在不一样,如果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要大规模疏散一次民众,可能要损失上百亿元。

  记者:但是青龙在唐山大地震中创造了奇迹。距离唐山只有65公里的青龙县,在那场大灾难中及时采取了防震措施,无一人伤亡。

  专家:这个事情看似有说服力,实际上是“歪打正着”,同样是外行立了大功。

  当时华北地区地震形势日益紧张,1976年7月14日,我们在唐山召开了一个“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大概在18日晚上,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向大家介绍华北地区的地震形势,内容无非是最近华北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一家有什么预测意见,那一家有什么预测意见。

  青龙县派出的代表恰好是一位刚到地震办工作的年轻人,一听有地震,随即向县里汇报,当地的县委书记是工农兵学员出身,也立即部署防震措施。而唐山周边的其他区县也有人参加这个会议,但是他们都没有采取措施。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后给青龙县颁发了奖状,并邀请一些当事人到联合国会议上发言,你们怎么看待他们的做法?

  专家:这个事情没有经过中国地震局,让我们很被动,但也不能说他们做的不对,毕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记者:我们注意到,有当事人自称预测到了某地会有大震,但是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压制?

  专家:所有的科学家都梦想着能准确预测一次地震,为人类作出贡献。哪怕仅仅是一次,也是他一生的荣耀。但是当时国家地震局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预测意见,何来压制之说?

  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地震的短临预报技术依然没有突破,如果再来一次唐山大地震,也没有人敢保证他能准确预测。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