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农民陈光伟收破烂27年建图书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0:44 南方新闻网

  本报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深圳人助学支教万里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长征沿途老区人民发展教育;前日,四川省巴中市市长李仲彬接受“长征心愿之旅”第五团先遣采访组采访时也表示,巴中市正建立起财政奖励资金,酿酝人才激励方案,争取留守人才,发展软实力。除了巴中市政府对教育人才的重视外,巴中还存在很多民间教育传播者。收破烂的陈光伟,一个大巴山区的农民,倾27年走乡串户收破烂,靠收破烂的积蓄办起了藏书5万余册的乡村图书馆,供给周围居民、学校孩子、老师甚至校长常年免费借阅。不完全统
计,目前该图书馆几十本发旧的阅读登记册已留有5万多个读者姓名。本报“长征心愿之旅”第五团先遣采访组昨日专程拜访了农民陈光伟的“藏经阁”。

  民间教育传播者仅读过小学

  昨日下午4点,我们车抵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很快找到了传说中的“恩阳光伟图书馆”——那是一个有两个门面的店铺,横陈5排玻璃书柜,分门别类按照科目摆放着藏书5万余册,其中包括1000多册古籍图书,有光绪乙巳年仲春上,按子、丑、寅、卯、辰等编辑印制的《中华字典》及《增补字汇》,淳化元年庚寅十月中华书局据刻本校勘出版的《春秋左传注疏》,《求是》杂志1958年6月1日的创刊号,全年14册都齐全,还有其他杂志创刊号几十种珍品。图书馆门前贴有醒目的该馆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科技事业,创点万卷书阁,开展无偿服务,欢迎读者阅览。书柜上还贴有很多小字条,写满了经典名句和陈光伟自己的墨迹,诸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未来未成未敢停步”等。

  陈光伟只是巴中恩阳镇一字村一位仅读过小学的农民。但在巴中差不多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教育传播者,一个说法是“古有晏阳初,今有陈光伟”。据他自己介绍,1980年他47岁时开始,为了找碗饭吃,他开始背着农村的大背篼走乡串户收买破烂。在收购破烂的过程中,他有意识地把废旧书报存起来并加以挑选,直到1997年,他租用一个门面,将自己的藏书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当时来看书的多是恩阳学校的学生,慢慢地,学校的老师,甚至校长都慕名而来,最后都成为了光伟图书馆的常年读者。他也时常和这些读者交流,他们需要什么书,他就留心寻找“通过读者介绍书,通过书介绍书,书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了”。

  恩阳镇的杨柏俊在成长期间,长期浸泡在光伟图书馆,最后考入西南科技大学,现在TC担任工程师,直到现在还不断和陈光伟通信通电,不管是杨柏俊在西南科技大学读书期间,还是在广州工作期间,他都是光伟图书馆的义务图书采购员。说到这些义务采购员,陈光伟就一脸兴奋:“这套《四库全书》是广州打工仔从北海市以6000元买回来的,这套中国古典是收破烂的同行在仪陇学校买回来的……我就是觉得一张纸都是宝贵的。”

  收破烂27年建图书馆一座

  记者了解到,陈光伟家里一直没有像样的家具,连电视机还是19英寸的黑白机,27年来一直靠收购变卖破烂补贴家用,维持图书馆的场地费,以及添置新的图书。陈光伟在2000年自费出了一本读书笔记,扉页上就是这样一句话“金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德”,他表示“人的一生价值不是看你富裕不富裕,而是看你给社会和人民有没有啥子贡献”。谈到为什么他生活如此窘迫,也要撑起免费图书馆,陈光伟激动地表示:“德国二战时就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而我们国家那时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他痛感自己没读多少书,没有文化,只能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文化知识人才,才是强国富民的唯一最高途径”。

  收破烂的农民办起了私人图书馆,得知这个消息,经巴中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全国各地书商也为光伟图书馆提供了很多图书信息,光伟图书馆从北京万圣书园等地添置了很多新版图书。现在,由于借阅图书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记忆,陈光伟的借阅本都设置为分类借阅模式,既有老师专本,又有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的专本,还有政府部门的专本。一些热心的社会人士得知陈光伟的事迹后,有部分捐助,巴中市财政局,巴州区宣传部,恩阳镇都有一些补助。

  想要“四个门面、四个权”

  陈光伟透露,他的妻子在患病20多年后于1993年病故,现在的老伴是2000年才和他一起生活的,近两年,老伴很反感他这样做,不过他表示,“这是我唯一的事业,任何人都阻挠不了!阻挠不了。”记者联系到陈光伟的女儿陈玲证实,家人其实都很支持父亲这样做的,但父亲上了年纪,今年都快60的人了,身体又多病,加之父亲收集起书来就没日没夜的,很拼命,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陈光伟透露,他已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书,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批准一个地方,他要建立起真正的图书馆,甚至为以后的事情他都想得很清楚,要“四个门面,四个权”。四个门面,一个做借阅室,二个阅览室,一个门面打字复印部;四个权,“就是我死了之后,还得要有人帮这事做下去”,一个继承权,要德才兼备的人;一个所有权,属于我陈光伟;一个使用权,享受属于全社会人民;一个监督权,恩阳有关部门。

  -陈光伟与书

  送书:步行送审判日本材料

  陈光伟边说边打开柜子拿出一本翻译出版社出版的审判日本的材料,“日本,我觉得日本有点坏,对侵华的事实想翻案,这本书就完整记载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铁证如山啊,这还不是我们国家审判,是苏联搞的”。陈光伟表示,这本书还是从仪陇买回来的,“当时是用秤称的,两块钱一斤”,当时仪陇一个学校处理废旧图书,陈光伟坐了几个小时车赶过去,从废旧书籍中整理了整整600斤,由于他当时身上没带多少钱,又花费了很长时间忍痛割爱减到400斤,以800块成交。当时他就选到了两本当年审判日本的材料,他如获至宝,给中央图书馆打了电话,过了几天,中央图书馆回复说已有这本书后,他又步行10多公里路把其中一本送到了巴中市图书馆。

  陈光伟表示,他不遗余力支撑这个私人图书馆,就是为了这些有志青年,“他们想读书没有书,读不起书买不起书”,他表示自己把这个免费图书馆办起来,也算是使青少年关心历史,得到教育的一个基地。

  求书:为求一书五次登人门

  随着和读者的交流,陈光伟也慢慢成为了一个内行人,一些珍品图书,他能够从品相等角度判断价值。而且,他到各地废品图书收购站点,一旦发现有珍藏价值的图书,他基本都要想尽千方百计把书买到手。

  据悉,1999年,陈光伟在巴州区一家废品收购点发现了一本由解放军画报社编辑出版的《光辉的“五·七指示万岁”》,刊有毛泽东给林彪的亲笔信和180余幅彩色黑白照片。自从第一次见到这本文献资料册子,他就想买下,无奈要价太高。他曾先后五次登门。

  第一次登门,物主要价钱1000块,他软磨了一个下午,无果而归,第二次登门,物主要价700,第三次要价500,第四次要价400,第五次要价300,才最终成交。

  爱书:糨糊粘书电熨斗烫

  陈光伟不单从废品堆里收集图书,还保存修缮图书。一些地图册,由于年代久远,同时又是从废品堆挑选出来的,难免有些地方模糊不清。对这样的地图册,陈光伟一般都会细心拼接,他把拼接好的地图,用排笔,把皱裂处刷啊梳啊,然后用糨糊粘接起来,再用电熨斗烫干。

  目前,光伟图书馆保存有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丁种全套;有含有世界列国及属地表,全国山系,水系,湖泊一览表,全国河流,铁路,商埠一览表,帝国主义侵华条约一览表,帝国主义在华租界居留地表;以及亚细亚洲,欧罗巴洲,亚美利加洲,大洋洲等标明的世界地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由亚光舆地学社编辑出版的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册》等珍品。

  -教育新模式

  建托管中心安置留守儿童

  四川首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面临尴尬

  “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一起玩。”昨日下午,10岁的留守儿童陈天这样向记者描述她在四川巴中恩阳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托管中心)的生活。她因母亲出走父亲外出打工,而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两个月前被送进该中心。作为四川省首个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已收留守儿童88名,但该中心也面临着没有资金扩建的尴尬。

  缘起:女孩回家途中被砍91刀

  “这个中心,是因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故才建的。”说起该托管中心的筹建,巴中市恩阳镇妇联主席林荣芳很是感慨。

  她介绍,去年9月份,该镇明杨中学初一学生王梅梅(化名)带着弟弟走在回家的山路上,遭遇劫匪,几名劫匪持刀行凶,“砍了她91刀,连右边耳朵都砍掉了。”待路过村民发现后,劫匪已经逃逸。虽经政府组织极力抢救,但小梅梅的身心却留下了永远的创伤,此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去年11月,四川省委常委李登菊至巴中调研,听闻此事后,当即提出筹建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的设想和要求。今年2月,恩阳镇建立了该托管中心。

  但因各种顾虑以及存在的风险,直到今年5月份才有外镇农民冯德顺揭榜。昨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他时,他称:“之所以承包,是因为我的内疚心理。”他介绍,他早年外出务工,将两个小孩留守给年迈父母看管,时常提心吊胆,虽然现在小孩均已考上大学,但他仍然愧疚在心,承包此中心,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父母能放心出外务工。

  背景:六成劳动力外出务工

  昨日,在该镇采访时,记者仍然感受到王梅梅的遭遇对绝大多数村民的震撼。他们对王梅梅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担心这样的事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恩阳镇党委副书记谢蓉介绍,目前全镇8万人口中有近六成劳力出外务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其中夫妻双双出外的人数占到外出务工人员的13.7%,“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迫于当地情况,也只有这个办法。”

  父母单方外出或者双双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起居、生活、学习。

  运营:规范管理悉心照料儿童

  走进托管中心,记者顿感这里管理的规范,铁门内一个较为宽敞的空地上,摆放着两张水泥筑成的乒乓球桌,墙上标着《托管中心管理制度》、《托管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和《作息时刻表》等。

  一份《托管服务协议书》显示,规定中心承包者每月收取托管家长250元,负责托管儿童的生活费、住宿费、水电费以及住宿生患病治疗费用。目前,该中心聘请两位生活老师、两位安全老师、5位知识老师。

  “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承包者冯德顺称,中心制定《托管中心管理制度》,比如第四条规定:所有住宿生必须凭证,严禁无证人员入内等。

  而为了对托管中心儿童的家长负责,中心建立了《学生情况档案》。

  13岁的张凤琴家住恩阳镇义阳村,因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的她于一个月前被送到该中心。虽然这里远不如住家方便,但她对中心仍感满意,而且她与两位同班同学住在一起,有笑有闹其乐融融,她说晚上从学校回到中心,吃过晚饭做完作业,经常与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唱歌,学习也有人指导。

  困境:儿童剧增中心扩建待援

  “但现在面临的困难太多。”恩阳镇妇联主席林荣芳无奈地表示。

  她称,根据协议,政府提供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承包者冯德顺负责餐具电扇、聘请老师工资支付等方面以及每年支付场地租金2000元,但因效果不错更因留守儿童过多,原来规划只能接收30位留守儿童的中心却接收了88位,而按规划将在明年接收200名留守儿童的最新规划,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承包者只有一点点利润。”

  “这些都要投入,但现在,财政困难,我个人也能力有限。”承包者如是说。

  -链接

  晏阳初:与爱因斯坦同入“十大伟人”

  晏阳初,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巴中人。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1918年夏天,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翌日,晏阳初奔赴欧洲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参加为华工服务工作。

  1920年回国。1922年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当时在长沙招聘的100多个义务教员中,就有青年毛泽东。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1943年,补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提出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鉴于晏阳初“将繁难的汉字简化易读,用书本知识开启万千不识字人的心智,用科学方法指导农民发展生产”,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特列晏阳初条款。1990年1月,晏阳初在美国纽约逝世,终年100岁。

  特派记者陈亮周玉李斌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黄宇    (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