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黄光裕:鹰眼狐性与狼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4:15 新民周刊

  人称黄光裕鹰眼、狐性、狼道。在并购永乐一役中,他的鹰眼之利,狐性之黠、狼道之悍,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撰稿/杨艳萍(记者)

  2006年元旦过后的第二天,上海长寿路上永乐电器商店门口,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群殴
事件。“交战”双方都大有 来头。一方来自国内家电零售企业中排名第一的国美电器,另一方来自上海本地家电销售龙头永乐电器。在过去几年中,两位 同行在上海市场时有交手,互有擅场,不过一直以来,这种“交手”仅限于常规性的商业竞争,像今天这样展开短兵相接的“ 肉搏战”,似乎还是第一次。

  事情的起因看似荒诞。这天一位国美上海高层到永乐长寿店“闲逛”,不想很快被永乐员工认出。永乐方随即断定, 此人必是来“刺探”商情。双方由此发生争执,继而上升到“肢体冲突”,最后由警方出面,事件才得以平息。

  距离“冲突”发生刚刚过去6个多月的时间,今天的永乐,已经被国美收归门下。过去的大老板陈晓,也脱胎换骨, 成了国美董事长黄光裕手下的CEO。面对这般戏剧性的变化,当初参与“群殴”事件的永乐员工或许会生出这样的感叹:早 知今日,何必当初。可是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个既成事实,生意场自有它的生存法则: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国美永乐之争,终于可以告一段落。2006年7月25日晚,国美电器(0493)和中国永乐(0503)共同 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完成对永乐的并购。随着这桩中国商业连锁史上最大一起并购案浮出水面,国美与它在 中国市场上另一个强劲对手苏宁电器之间的竞争与摩擦,骤然全面升级。

  落子南京

  在高度市场化的中国家电零售行业,企业间消灭竞争的方式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不断的竞争。如今的国美与苏宁分 执市场牛耳,规模与实力难分高下,只要这种双雄并立的格局存在一天,它们之间的“冲突”就注定不会停止。

  并购永乐之前,国美与苏宁最近的一次正面交锋,距今正好一年。2005年7月,国美在南京新街口开出了它在这 座古城的首家旗舰店。“落子”南京,是国美在全国一级城市网络布局的“最后一役”,黄光裕宣称,此番进驻南京,将是国 美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他遍撒英雄帖,邀来国内外100多位家电企业的老总,共同见证他的“收官之战”。

  南京是国美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的大本营,假如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甚至赢得市场先机,无异于是在苏宁的心 脏地带插入一把尖刀,这样的局面足以让黄光裕暗爽到内伤。所以他将南京市场视为仅次于香港的“特区”,他声称,拿下南 京,对国美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为此他不惜“为南京消费者当两年的搬运工”,哪怕赔本赚吆喝,他也志在必得。

  黄光裕的“南京攻略”,保持了他在市场一贯的行事风格:策略但不失强悍。他选址新街口,使他的旗舰店与苏宁总 部仅有一街之隔,在心理和气势上开始对苏宁形成“滋扰”。随后,他使出了屡试不爽的“杀手锏”,在竞争对手的家门口打 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短短数日,将南京家电市场的零售价格整体拉下了10%-15%。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是在市场中一路搏杀出来的狠角色,对于眼前的阵仗,他自是见怪不怪。对手的咄咄逼人和市场 气氛的剑拔弩张,并没有让苏宁自乱阵脚,只是透过媒体,表明了苏宁对目前的局势的看法:用核武器打,是你死我也死;用 常规武器打,则是谁也打不死。

  闻听此言,黄光裕随即给出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回应,他说,“虽然消灭不了目标,但我们却一定要按消灭目标的力度 去做,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若是有序竞争,市场的确是可以兼容的。但是,如果打红了眼必须消灭掉一个的话,我坚信国 美的胜率会更大一些。”

  黄光裕言出必行,打红了眼的国美在一年之后果然消除了一个心腹大患,只是在这一回合的交战中,黄光裕避重就轻 ,绕开苏宁,将国内家电市场排名第三的永乐电器收入囊中。剔除永乐因素,国美和苏宁也就此拉开了直面竞争的序幕。可能 谁也没有料到,并购案宣布后,两强初次接手,掀起的竟然是一场口沫横飞的“口水仗”。

  上下其手

  7月22日下午,苏宁电器借庆祝“上市两周年”之机,在上海召开全国视频会议。此时国美永乐并购案的情势已基 本明朗。会上苏宁电器公司首次就并购案发表看法。苏宁总裁孙为民称,国美并购永乐,为今后苏宁、国美双寡头竞争格局初 现提供了基础。他同时宣布,苏宁总部不日将迁至上海。

  随后,孙为民有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他告诉参会媒体,几天之前,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已分别致电永乐电器董 事长陈晓和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就此次并购成功向他们表示祝贺。张近东祝贺陈晓,在多年艰苦创业之后,终于可以不再 辛苦劳作,实现了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陈晓想通过收购地方诸侯实现永乐的快速扩张,使自己陷入不“强”更不 “优”的困境,变得臃肿肥虚,终于被自己淘汰。张近东也向黄光裕表示感谢,感谢他帮助苏宁清理门户,使他少了一个竞争 对手。

  这番皮里阳秋、含沙射影的“祝贺”,听来实在令人发噱。想必置身其中的永乐高层,在这样的“祝贺”更会生出别 样的感慨。此刻,距离国美宣布正式并购永乐还有3天的时间,被香港联交所责令封口的国美和永乐,对此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7月26日,就在并购案大白于天下的第二天,苏宁电器对外宣布将从下周开始在上海进行大规模的零售人才招聘活动,为 以后总部迁沪作人才储备。

  苏宁高层还向媒体透露,就在国美宣布并购永乐的当晚,10多名包括门店经理在内的上海永乐员工因担心被裁而转 投苏宁。之后又有近20名永乐员工到苏宁面试,而且“面试人员中一半以上是门店经理”。苏宁这一举动,理所当然被国美 视为“趁火打劫”。

  在并购案公布当日,黄光裕曾经表示,股权置换一直是三家在探讨的话题,现在国美和永乐达到了一定的默契,一定 的共识,所以就先走一步。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媒体的猜想:黄光裕的意思,是否在暗示接下来有可能收购苏宁。

  相隔两日,苏宁对这一“猜想”给予了相当明确的答复:在资本实力上,苏宁的净资产为24亿多,大于国美,而苏 宁180多亿的市值甚至是国美永乐市值的总和,从传统的强者并购弱者的观点上来看,国美虽有并购的欲望却没有并购的资 本,苏宁虽有并购的能力却没有并购的欲望。

  对于苏宁在国美并购永乐前后,从言论到行动上的“上下其手”,7月31日,黄光裕携手陈晓坐镇北京,面对来自 上海和北京的主要媒体,做出了态度强硬的回应。

  口舌之利

  并购大局已定,此时的黄光裕显出一丝疲态。以往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抽烟,这天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包“三五”,先向 四周散发一圈,然后自己一根接一根抽起来。

  在陈晓看来,国美并购永乐之后,无论是在财力还是在能量上,对市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都对苏宁构成了空前的压 力,苏宁有今天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会利用资源整合后形成的信息、物流、区域以及采购规模方 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现有的网络系统,以形成对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陈晓说,“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明白,对市场的不断 整合将是大势所趋。我们先走了一步,也希望后来者能及时跟进。但是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陈晓的讲话温文儒雅,话转到黄光裕的口中,就变得尖刻起来。黄光裕说,苏宁这些天的所作所为,是它在压力面前 发出的“最后一声叹息,很无奈”。至于所谓的“祝贺”和“感谢”,黄光裕用他略带潮汕口音的普通话评价道:很酸,听上 去酸溜溜的。

  谈起了苏宁口中的“双寡头”战略,黄光裕说,我们已经意识到,未来市场一定会呈现出双寡头的局面,只不过这个 双寡头不是国美与苏宁,而是国美与永乐。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推行双品牌战略。保留双品牌是希望两个品牌继续保持良性 竞争,具体在操作层面上,有多层含义。

  黄光裕称,将来新公司成立以后,国美、永乐依然保持独立运作。主要通过企业形象、营销模式以及产品的差异化进 行错位经营。新公司还会通过架构调整来突出双品牌战略。在组织架构上,国美、永乐在同一个区域仍是两套人马,彼此没有 指挥权。未来,会考虑在华东地区设立两个大区,分别为国美华东大区、永乐华东大区,两个机构分别代表总部加强管理。

  黄光裕说,“并购永乐之后,新公司所形成的优势足以将对手甩得很远,我们将用双品牌来来打造市场真正的双寡头 ,在短期之内,其他企业对此还无法构成挑战。”

  至于苏宁宣称将总部移师上海,黄光裕直言,这不可能。他说,上海确实具有它的区位优势,如果苏宁真的把总部迁 到上海,未来很可能会创出一片新天地。黄光裕话锋一转:不过,苏宁总部的高管们是否愿意来呢?他们来到上海能适应这里 的新环境吗?苏宁愿意承受由此造成的人员流失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损失吗?苏宁成长到今天的规模,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发挥 了关键性作用,现在苏宁肯放弃这块至关重要的政府资源吗?

  “这样一个计划的实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认为苏宁不会这么干,他更多的是在作秀,是炒作。”黄光裕说。

  至于苏宁“有欲望没能力”和“有能力没欲望”之说,黄光裕不客气地说,这是弱者在无可奈何之下为自己找的一个 支撑点。

  “如果以市值来论,国美与永乐上市的香港市场,市盈率已经与国际接轨,和英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同样的水平。而A 股市场的市盈率与此大相异趣,国内的百货零售业多为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反应出来的市盈率奇高,这是市场发展初期一种 不成熟的表现。以国内标准来衡量目前国美和永乐在香港市场的股价,实在有失偏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看到国内同行的

股票回归到正常的价值上来。”

  黄光裕说,苏宁称它现在并购国美是有能力没欲望,实际上是因为A股市场的融资能力有限,否则我们也不会选择到 境外去上市。企业并购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如果看不清这一点,这家企业未来的前景会相当有限。

  大中之变

  今年4月,永乐电器与总部位于北京、在中国家电连锁企业中位居第四的大中电器公司,以股权置换的形式签订了一 份合并协议。但在协议签订短短数月后,永乐自己已经易主他人,大中又将何去何从,成为媒体一时关注的焦点。

  就在国美永乐并购案宣布当天,国内诸多媒体收到了来自大中电器的一份声明。声明中说,此次合并是国美的愿望, 永乐的选择,与大中电器是否加入无关。又称“鉴于永乐(中国)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电器与永乐(中国)的战略合作 协议有待重新协商。”

  对于这样一份声明,黄光裕与陈晓的看法颇为一致,认为它不够真实。陈晓说,就合并一事,他与大中公司的接触比 国美更久,签订合并协议时,相互之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同。但是这些都与国美合并永乐没有矛盾。

  “如果真的出现变化,两个企业之间至少应该发一个澄清函,但是永乐到今天为止并没有收到这样的函件。所以我们 对消息来源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黄光裕接着说道:“从我的角度看,永乐与大中签订的这个合同并没有失效。签订合同,永乐已经支付了1.5亿的 定金,这不是个小数目,不是15万。永乐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任何重大合同都要经过律师的严格审核。签订合同时,永乐 是家法人单位,到今天为止,企业的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现在出现的这些现象,其实就是利益问题,是放给市场的烟雾弹。 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

  黄光裕说,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永乐与大中之间的小问题终会得到解决,甚至不会提到某个层面来谈,毕竟合同已经 签了。无论如何,大中是要卖的。

  国美与大中同城操戈相持已久,很难说黄光裕自己没有动过大中电器的脑筋。对于同在北京的大中电器,黄光裕采取 了另外一种策略。他先是置这位同城对手于不顾,转而在北京以外的地区进行疯狂扩张,任由大中独自“坐大”。经过6年鏖 战,国美完成了它在全国的布局,2005年5月,已成国内家电连锁第一品牌的国美电器,“挟全国之力来敌一隅”,在一 场凶悍的“京城争霸战”之后,黄光裕一举夺回了他京城第一的宝座。

  此番并购永乐,黄光裕搂草打兔子,很可能稍带着将大中揽至麾下,这究竟是意外之喜,还是蓄谋已久,大概只有黄 光裕自己能够说得清了。人称黄光裕鹰眼、狐性、狼道。在并购永乐一役中,他的鹰眼之利,狐性之黠、狼道之悍,无不表现 得淋漓尽致。

  我型我秀

  从70万起步,到2005年47岁跻身胡润中国富豪榜,9年的时间陈晓身家增长到了20个亿,而在商海浸淫20 载、年仅36岁的黄光裕,这一年他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140亿,第二次蝉联中国首富的桂冠。

  从称霸一方的地方诸侯,到黄光裕手下的打工皇帝,陈晓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外人似乎无从窥探。或许正如 业内所评价的那样,陈晓并不算是一个企业家,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商人。所谓在商言商的核心,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现代的语汇来讲,叫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陈晓承认,黄光裕在决策时比他更为果断,从2005年双方开始进行交流,彼此越接近,他感到越“惊喜”,越交 流,思路越明晰。对家电连锁业未来走向看法上的高度一致,最终使他们走到了谈判桌前,进而演进出今天的结果。

  对于并购的前因,黄光裕用一句“幽会的事情就不谈了”一笔带过。面对媒体,他对陈晓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敬意。 “陈总是名实干家,对市场有眼光,有全盘操控的能力。他的为人处事,在谈判过程中我已深深领教,是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

  黄光裕说,陈晓在永乐虽然不是绝对大股东,那也是跺下脚地下就要晃三晃的实力派。“现在合并后我是公司的大股 东,将心比心想一想,他能走出这一步,实在不容易,能做到的人不多。”至于这样的合作能持续多久,陈晓对自己的规划是 到55岁退休,最少也要再干3年。黄光裕的回答则有相当的余地。他说,一方面,只要陈晓自己愿意做,所有的董事和员工 认可他,我说话不管用。另一方面,陈晓不愿意做的话,战略目标达成了,他也就完成了这件事情。

  就在国美永乐并购案公布前后,国内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自黄光裕宣称苏宁股价存在虚高,苏宁电器也 连续出现了下跌行情,数日之间股价蒸发了10多个亿。苏宁总裁孙为民愤怒指出,正是黄光裕的频频作秀并炮制出所谓并购 苏宁的“弥天大谎”,才使苏宁股价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台前作秀,黄光裕并不避讳,苏宁高层可能不记得黄光裕曾经有这样的表述:媒体对他的关注,可以增加国美品 牌的价值。拿下永乐,也许会使国美就此在国内家电连锁市场占尽先机。胜券在握,黄光裕踌躇满志。此时不秀,更待何时。

  在两大巨头相互指责对方作秀的喧嚣声中,这场历时数月的并购案也终于尘埃落定。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