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专利“大棒”下的本土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4:15 新民周刊

  撰稿/纪 明

  近几年,国产手机在与洋手机的抗争中可谓历尽“千难万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地与消费市场,必然 是兵家短兵相接之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国产手机的成长历程实在是“艰辛”,洋手机凭借本身的技术优势 、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一直对国产本土手机进行“挤兑”,国产手机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艰难地发展,从最初洋手机
“一统天 下”的市场夹缝中生根,到搏得一片疆域,再到大势被削,正走着一段曲折之路。

  日前,诺基亚以“设计专利侵权”为由状告天时达,恰恰表现了以中国本土手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正在遭遇以洋手机 为代表的国际强势品牌的“特别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知识产权摩擦高峰时期。为了强化垄 断优势,持续获取垄断利润,欧美强势品牌越来越关注知识产权,甚至视知识产权为“生命线”。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接受同 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是合理的、公平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因此接受唯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尤其是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只会造成有利于发达国家而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合理与公平。

  “红海竞争史”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5月份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2亿,但比起中国13亿人口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缺口,预计手机用户在近几年内将达到7亿,中国手机市场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部“红海竞争史”,各品牌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曲折折,

国产手机与洋手机之 间的地位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早在1999年之前,中国手机市场就一直是洋手机的天下,国产品牌只占到手机市场的3%。所谓的市场竞争不过 是洋手机之间的事,它们对国产手机根本不屑一顾。

  1999年以后,当洋品牌为争夺市场老大而大打出手之时,它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国产手机凭借自己在本土的渠道 策略、机型创新、低价优势,在2003年一举打下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忽然间大街小巷像卖白菜一样卖起了手机, 原本是属于高收入人士使用的炫耀品,一下子成了人人所需的普通生活用品,此时的国产手机“军队联盟”在市场份额上算是 真正打败了洋手机的“八国联军”,刹那间惊得洋品牌瞠目结舌。

  经过和国产手机的较量,洋品牌转变了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开始调整策略,对国产手机品牌发起了迅猛攻势,拼命地 压缩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使国产手机的销售量和利润不断地萎缩,一时,国产手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国产手机在2004年走上滑退之路后,在2005年继续丢城失地,战线继续收缩。2005年的年初,国产手机 市场下滑40%之多,曾经在手机市场叱咤风云的很多本土品牌陷入了困境;2005年7月,曾被美誉为“手机中的战斗机 ”的国产手机巨头波导发布了预亏警告;曾经凭借韩国红星金喜善而风光无限的TCL也尴尬地宣布,因手机业务经营不利, 集团第一季度亏损额达到3亿多元。可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的2005年年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洋品牌却高 举旗帜、一路高歌地宣布继续进军低价手机市场,同时也报出漂亮的业绩单炫耀于世人。

  阻击持续不断

  在1999年之前,洋手机根本没有将国产手机的竞争提上“工作日程”,但随着国产手机在1999年之后的崛起 ,洋手机开始“关注”国产手机,针对国产手机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

  洋品牌针对国产手机在本土的渠道优势,于2003、2004年开始向低端市场延伸触角,对中低端的手机产品发 起了价格大战,并且洋品牌特别注重向国产品牌学习渠道经验,进行渠道改制。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洋牌在2002 年开始筑建分销平台,加强对乡镇中低市场的覆盖;特别是诺基亚,也借鉴了国产手机渠道建设的精髓,在2004年进行了 彻底的渠道变革,在全国建立了物流分销平台,通过分销平台将手机直接运送到地市级分销商和一些区域的大中型零售商,实 现了将渠道下移与低端市场覆盖;与此同时,摩托罗拉也在积极地应战国产手机,对三线城市“关怀有加”:增加市场人员、 增加促销活动、提供更丰富齐全的产品、发展摩托罗拉授权形象店等。

  特别是2002年后,手机的零售市场越来越向大型手机零售连锁企业集中,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零售卖场以及各 区域市场的主要零售商开始占据一线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有利的市场背景下,诺基亚在2002年的下半年,仅在广东就 直供了龙粤、国讯、骏和、恒波、东莞大地等广东省一流的手机零售商;摩托罗拉紧跟其后,积极靠拢销售终端,在广东直供 了深圳天音、深圳宇讯达、广州蜂星等,并把这一办法迅速复制到了其他地区。由于国外品牌手机企业在渠道上的一系列变革 ,抵消了国产品牌以往在渠道上的优势,这无疑给国产手机凭借渠道取胜的策略当头一棒。

  除低价竞争和渠道建设以外,产品更新也是洋品牌打压国产手机的重要手段,在更新换代中,摄像头和高彩屏都掌握 在上游供应商手中,而那时的货源比较紧张,上游供应商自然倾向把紧缺的资源优先供应给洋品牌,使得国产手机因缺乏零部 件而得不到及时更新。

  同时,洋品牌积极适应中国用户对外形的审美习惯,一些以生产直板机为主的国外手机品牌,开始学习模仿并陆续推 出翻盖产品;诺基亚曾经表示是永不做翻盖手机的,可在2002年底借鉴了其他品牌的翻盖手机的设计以后,2003年开 始翻盖手机的生产,这就促使诺基亚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从而提高了销量;飞利浦、诺基亚、西门子等品牌也都在2003 年开始推出大量的翻盖手机,并且其推出新机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国产手机品牌在外形设计上的优势被打破,洋品牌从而又进 一步吞噬了国产品牌的市场分额。

  阻击升温在即

  作为世界上手机最大的制造地和消费市场的中国,国际上最新款式的手机都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的。因此,世界上 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都将中国视为自己的“聚宝盆”。

  如果说2004年是拍照手机年、2005年是MP3手机年,那么今年就是集摄录、百万像素拍照和MP3音乐播 放功能于一体的MP4多媒体手机时代,可以说,2006年的手机市场可谓风头强劲,高潮迭起;特别是3G牌照的即将发 放,将给中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竞争亮点和市场空间;2006年对中国本土手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

  2006年第一季度已有7家国产手机盈利,并且国产手机出口额度大幅度上升。以天时达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为例, 仅2006年前几个月,天时达的销量就高达200万部;TCL手机在亏损两年过后,通过对公司体制、产品定位和市场价 格等方面的调整,2005年底到2006年上半年海外市场保持了薄利,国内市场基本持平;夏新手机经过一系列企业机制 和市场策略调整,进入2006年后第一季度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联想在国产手机阵营中一直表现不错,并在2006年继 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本土手机企业这几年的发展,如今再无技术壁垒,可以说只要想得到的,都能做出来。技术壁垒的突破,使得本 土手机的发展真正没有了束缚,同样漂亮款式、几乎无差异功能的手机,却有着更便宜的价格;并且国产手机已经有了多年的 市场经验积累,在管理和场策略等方面与洋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从而国产手机在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又具备了同洋手机相抗 衡的优势。

  面对如此境况,洋手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知识产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尚不完善,特别是 对于刚刚崛起的民族品牌而言,借鉴与学习又必不可少,洋手机正是看到了中国本土手机这一薄弱的环节,借助“知识产权” 来对中国本土手机进行打压,这是洋手机在看到中国本土手机在技术、生产、市场等方面都能与之抗衡后采取的无奈之举,更 是洋手机对国产手机进行“阻击策略”的升温。

  今年年初,三星手机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与三星D508、E708、E720设计相似的手机展开大 规模调查,凡是与这些手机构造设计专利相似的国产手机品牌,三星都将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罚款。

  今年6月12日,诺基亚也在北京对本土品牌天时达提出诉讼,称天时达所制造和销售的手机涉嫌抄袭诺基亚7260 型手机所获得的专利与法律保护的工业设计,要求法院判令天时达停止制造和销售侵犯其设计专利权的手机并支付赔偿金50 万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解析认为,首先,在这起事件中,诺基亚要求索赔的金额是50万元人民币,50万元对普通大众而言 当然是一笔高昂的费用,然而对全球手机老大的诺基亚来说却是九牛一毛;其次,对诺基亚而言,赢得这场官司并不是根本目 的,因为有关知识产权的官司向来“难缠”,三五年能判下来就很不错了,诺基亚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天时达是国内最早的专业通讯产品制造商之一,国产手机行业开拓者,也是国内最早、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 领先企业,天时达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其技术、品质可与国际手机品牌相媲美;从2004年 开始,在其他国产手机开始亏损的时候,唯独天时达持续盈利,一路狂奔,天时达2003年的销量为150万部,2004 年350万部,2005年则高达500万部,成为了国产手机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天时达手机在二三级市场取得成功以后,于2005年开始着手进入一级市场,2006年公司已经将“攻打”一级 市场上升到战略层面。统计数据表明,天时达在上海市场也已经开始争夺洋品牌的市场份额。

  对于洋品牌而言,尤其是与天时达销量近似、同款手机价差较大的诺基亚来说,无疑会将天时达视为自己的头号竞争 对手。或许正基于此,诺基亚祭起了“专利”的大旗,起诉天时达“侵权”。

  稍加检索,对于“诺基亚起诉天时达外观侵权”的消息稿,有很多地方惊人相似。是什么原因,在同一时间内,众多 媒体记者写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新闻来?又是什么原因,炮火会如此猛烈地集中在天时达身上?

  再深入了解,会有更多发现。国内手机“模仿”或者“学习”洋品牌的绝非个别现象,为何诺基亚单单拿天时达开刀 ?似乎也有不少“内情”。

  早在2005年,奥克斯抛出《中国手机成本白皮书》,大力抨击手机市场中某些洋品牌存在着不合理的暴利。在夏 新日前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夏新总裁李晓忠猛烈抨击洋品牌手机的高价位极不正常,甚至称这是在“掠夺消费者金钱” 。

  还有内人士指出,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出口大幅增长也有一定的举措,如果国产手机一旦出口量达到1000万部, 洋品牌也会举起专利这一杀手锏打压国产手机的增长势头。

  此外,在2005年底诺基亚推出“XpressMusic标准”后不久,全球份额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也公布 了自己的“Walkman音乐手机标准”,虽然它们声称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带有MP3铃声功能的手机,实 则是洋手机针对国产手机制定的技术壁垒而已。

  洋手机之所以采取种种措施是惟恐本土手机的旋风再次刮起,更担心历史重演,如果本土手机品牌再次“夺权”,以 后将无力回天……

  本土手机崛起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面临洋手机的严厉打压,对国产手机并非完全是坏事,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永胜之军。国产手机在市 场的暂时不利地位,反而可以警醒民族手机品牌,找到差距与问题,因此,对中国本土手机而言,一边是深渊,而另一边就是 希望。国产手机已退守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以至于新的网络模式,都在酝酿和准备之中; 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旦到达临界点,新的市场格局必将进一步细分,原有的竞争态势随之被打破。

  国际洋品牌与本土品牌之战,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已经开始崛起,民族品牌已经完全具备自主开 发制造的能力,已经具备了与世界级品牌竞争的潜能;“忧”的是国际品牌在看到本土品牌的崛起后,千方百计的进行打压和 限制,阻碍了民族品牌的顺利成长。

  那么本土手机如何脱离洋手机的种种阻击,走出一条属于国产手机自己的路?

  第一,要下大力气提高国产手机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本土手机的专业水平。

  第二,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动力。国产手机起步比较晚,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一个新产业的兴起 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当初的韩国汽车就是从学习日本开始,而日本又是从学习美国开始的,但在21世纪的关键时期, 希望这个学习阶段尽量缩短,随着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壮大,一旦开始碰触到强势洋品牌的利益,也就是那些国际品牌一旦发现 本土品牌开始崛起的时候,那便反目成仇了。

奇瑞之与通用,吉利之与丰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建立国产手机的强势品牌。品牌是21世纪企业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利器,品牌已经成为当下企业驰骋战场的 必备武器,可以说如今的企业要想生存“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品牌就如同企业的手,它举起旗帜带领企业全速前进,它 挥舞手臂,吸引受众追随于它,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是国产手机走出洋品牌阴影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

  第四,建设销售网络是发展途径,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在21世纪,国产手机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巩固现有的市场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逐步扩展销售渠道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