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追逐热门概念却成“四不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0:26 青年参考

  陈晓萍/著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热门的词汇,比如“末位淘汰制”、“核心竞争力”、“执行力”、“自我管理团队”、“ 平衡记分卡”、“6个西格玛”、“360度考核”等,可人
们对它们的真实含义及其深层理念又了解多少呢?

  虽然这些词汇大多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提出的,可有趣的是,它们在美国社会的流行程度却远远不及中国,实 践的范围也仅局限于个别的企业,并非全部企业照搬。比如“末位淘汰制”是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方法之一,这个制度与杰克 ·韦尔奇要推行的通用文化相吻合,因而对通用多年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美国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采用 “末位淘汰制”,也照样运作得很好,很成功。有意思的是,两年前我回国讲学的时候,发现班上的企业高管们几乎每一个人 都知道“末位淘汰制”,而且都跃跃欲试,大有不实行“末位淘汰制”誓不罢休的劲头。

  一个管理概念或词汇一旦变成众多企业家或管理人员追逐的目标,有时就会产生一知半解的现象。比如另一个热门词 汇“学习型组织”的遭遇就是如此。当“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变得热门后,第一个表现是几乎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都对这个名 词耳熟能详;第二个表现是多数人对这个概念背后所隐含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只知皮毛;第三个表现是他们把这个概念推向极致 ,比如随之出现的所谓“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政府”,甚至“学习型中国”!概念推广之迅速,令我目瞪口呆。而在大肆 炒作概念的同时,却并没看到多少实际的行动。今天中国有多少公司能对员工实行学费报销计划?

  追逐热门和将“某概念进行到底”的现象在中国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可以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和费希班的合理 行动理论来加以解释。该理论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在采取某一行动(如追逐热门)之前会作充分的权衡考虑。而影响个体行为 的因素无非两个,第一是个体对该行为的态度或内心认同程度;第二是个体所感觉到的社会规范。当这两个因素一致时,个体 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而当二者不一致时,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行事还是按大众的规范行事就变得不明确。

  追逐热门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企业因此失去自己的特征,二是有可能导致企业倒闭,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 这些方法背后都是有理念支撑的,在不了解理念的基础上盲目推行某种方法,结果就成了“四不像”,而且反而有可能使企业 挣扎在一大堆“热门”方法之中无法自拔,直至最后死亡。

  (节选自《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艺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