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网游产业争才时代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3:1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傅宏波

  网游产业的人才之争

  2006年6月27日,当网易主策划《梦幻西游》的徐波,携带数位核心成员投奔金山软件的时候,震动了中国网 游产业界。为何会引起业界震动?

  我们不妨把时间追溯到2004年,当年,网易从金山的西山居工作室挖走了《剑侠情缘》的主策划赵青。加盟网易 后,赵青很快帮助网易推出了第一款武侠题材的网游《大唐豪侠》。依靠网游带来的收入,网易马上过上了滋润的“小康”生 活。然而卧薪尝胆两年之后,金山终于印证了那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名言。

  无论在哪个行业,核心团队成员跳槽到对手阵营都是令原东家备感郁闷的事,游戏业界更是如此。在这个赢利模式相 对简单的行业,人才就是金钱已经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真理。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仅为0.3亿元,2004年则已达到36亿元。4年之内,市 场规模暴涨120倍。2005年,盛大网游收入约18.97亿元,网易的网游总收入约13.7亿元,网游成为这两家公 司收入“支柱产业”。

  毫无疑问,无论对于专业网游公司、门户网站还是软件开发公司,游戏都是收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好的收入 渠道没被打开之前,游戏是一棵摇钱树,有了它,网络公司才不至于被高额的支出搞得焦头烂额。

  另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的一项统计:我国目前游戏玩家已达2600多万;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近50个亿 ,预计2009年将超过百亿元;今后几年中国网络游戏开发人才需求为2万人,而目前却不足5000人,人才的缺口在1 .5万人以上。

  “年薪8万至20万元。”这是欢乐亿派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网络游戏人才时给逻辑程序员的报价。但是,这一薪资未 必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因为金山、盛大、腾讯、光通、游戏橘子、天晴数码等国内顶尖游戏公司也都在招贤纳才,寻找游戏 开发所需的技术、策划、设计、服务等各方面人才。

  记者为此搜索了一些游戏专业人才招聘网站,其中为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游戏频道编辑、游戏设计师、游戏客服等 职位开出的月薪高达8000—10000元不等,对一些有经验的游戏人才甚至开出年薪几十万元的高薪。

  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数字却显示,目前从成功运营即在线人数保持在3万人以上的12款游戏中,国产网络游 戏只占四分之一比例中可以看出,国内网络游戏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遭遇到本土游戏人才匮乏的尴尬。

  因为研发人员短缺的情况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金山目前研发的网络游戏不过两三款。

  同样,光通公司宣称,将增招2000名游戏人才;天晴数码也表示,在现有的600多名员工要扩张一倍,并在未 来3年内增至5000人,其中70%将用于研发。

  在杭州东部软件园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游戏产业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而不是理想的“橄榄型”,除了底 层的运营和高层的总监群体外,最为紧缺的是处于中间部分被游戏学院列为培养目标的设计、开发类人才,包括游戏设计开发 与编程工程师。

  因此,靠游戏大赚网民钱财的网络公司对游戏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你挖我人才,我抢你大将,作为商业竞争不可 缺少的一环。而网络公司挖人才更加直接和赤裸裸,他们有的是钱,也许今

天花小钱挖来的人才,明天就会带来惊人的财富。 这就跟足球界的人才转会一样,例如
曼联
皇马
等豪门俱乐部,利用球星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赚的盆满钵溢。这样,文章开头 提到的金山和网易的人才之争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网游产业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网络游戏从业人员给外界的印象是“游戏即工作”,在外人看来,网络游戏是时尚、轻松的职业,网游人才则是边玩 边拿高薪。

  但随着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网游人才在竞争愈发激烈、玩家要求日益提高、市场上同类产品越来越多、网游产品的 研制和运营的成功率低、网络游戏产品寿命短的情况下,背负着巨大压力。

  进入网游业意味着要能承受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工作。除此之外,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网游企业还奉行着独具 特色的选才标准——将是否热爱游戏作为判别的关键所在。

  光通公司将“熟悉网络游戏,狂热的网络游戏爱好者,创意丰富”写进招聘要求;腾讯公司也有“热爱游戏,并且将 游戏设计创作为毕生最大志愿”这样的招聘要求。究其原因,网游业从业人员大都为玩家出身,他们对游戏有很深的感情和独 到的见解,他们能更加了解玩家的心理和需求,也更充满激情、热情与创意。

  由于国内游戏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游戏的开发和运作越来越国际化,网络游戏公司还要求从业者具备这样几方面的 素质: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思维、原创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而这几方面也正是游戏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发现国内从业人员比较缺 乏的。另外,游戏橘子的研发人员需要与公司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区的开发人员适时交流,英语是通用语 言,所以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也有较高要求。

  程序代码是游戏的骨干,一切游戏都将浓缩为对代码的要求:3D引擎、即时动态引擎、AI等。作为程序员,必须 掌握C语言和C++,汇编语言也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对Windows环境的了解以及对DirectX的掌握,也是 对程序员的基本要求。一个好的程序员的任务,就是用手头最好的工具,让所有的软件部分以尽可能高的速度正常运转。如何 将复杂和效率平衡好,一直是对这行的关键要求。

  目前,我国游戏行业中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程序员。他们不乏才华、技术严谨且具有自己强烈的人格魅力。但这些人都 集中在有限的几家游戏制作企业中,并且大都已经进入了管理层。还有一些年轻的程序员,他们受过大学教育,仅仅是为了热 爱游戏而来到这个行业,但是为数很少。另外的程序员普遍水平则低于其他软件开发企业的人员,否则他们也不会在收入低得 多的游戏企业里工作。

  而游戏策划队伍更为缺乏。作为一名游戏策划,首先需要用几张纸描绘出简单的游戏构想,指出其原创之处何在,并 强调其独特的卖点。一旦这些设计分析被认可,还必须将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角色设计、操作界面、控制方式和游戏关卡等 一一进行详解。游戏策划应该是游戏开发的总导演,但是在国内某些游戏制作单位,这个角色却被程序员和美工呼来唤去和经 常被批评不懂游戏和异想天开。

  网游产业的人才培养

  游戏是一种集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文学背景、艺术色彩、3D图形、难度平衡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一 名游戏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软件行业专家和艺术家的创造力。但是,国内游戏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往往没有受过专业化培训, 大多属于自学成才,游戏厂商的技术人员更多的是以“边研发边学习”的方式制作游戏。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名优秀的游戏专业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经过系统的游戏培训之后,在游戏开发公司2 -3年的“入门”锻炼和3-5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进入“金字塔”的上层。因此,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教育+职 业培训+企业自主培养”不失为游戏人才成长的捷径。

  当四川大学的游戏软件系成立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但激烈的争论并没有阻止全国各大高校紧随四川大学的 脚步,纷纷推出游戏专业或与游戏相关的专业。

  2004年,南京钟山学院推出“电子竞技”专业,并招收了36名三年制大专学生。

  2005年3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内容学院正式成立。游戏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

  2005年8月,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动画艺术学院成立。

  ……

  我们不难发现,在2005年之前,全国高校的游戏专业仍然屈指可数。而到了2005年,开设或即将开设游戏专 业的全国高校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家。

  为此,游戏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大多认为,大学纷纷推出游戏专业,至少说明电子游戏产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缓 解目前与日俱增的游戏开发人才的大量需求。

  此外,优秀的大型职业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产业界技术人才革新的潮流和窗口,也是培养中国游戏产业无可 置疑的中坚。职业培训培养游戏人才,其优点在于能够跟随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专项训练,使学员能够很快掌握一门或多门技 术,现学现用。

  对企业而言,自主培养人才是无可奈何下的一个选择。与高等教育相比,企业自主培训的内容尽管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但是全面性、系统性、专业性却差了一大截。企业自主培训毕竟只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人才问题,而不能满足整个游戏产业的 人才需求。

  在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上,韩国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韩国之所以在短短3年内一跃成为网络游戏大国,政府政 策的推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国政府每年都有相当于5亿元人民币的拨款用来扶持游戏公司开发新的项目,同时用于建立 大型的游戏资源中心,建立培养网络游戏人才的学校。一系列的政策使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已超过汽车工业成为韩国经济的支 柱。

  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也在积极努力。有消息说,北京设立了一个专项北京市优秀游戏出版工程奖励基金,用于北京地 区优秀国产民族游戏项目的启动和关键技术、游戏软件的研发。同时,积极申请让国家动漫游戏软件基地落户北京。与此同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还将启动“十加一”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一”就是成立一所专门学院,“十”就是把十所有游戏相关 专业的高等院校列为定点培养学院,培养本科水平的网络游戏开发人才。

  中国网游人才何时真正破茧重出,我们将拭目以待。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