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文化创新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3:16 观察与思考

  访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钱伯皓

  观察记者 刘晓林

  观察记者:光大社团,做强产业是你们的改革目标。“光大社团”方面你们已经有了很多思路。能否就做强产业方面 着重谈谈发展思路?

  钱伯皓:改制任务阶段性完成后,我们准备着重从“主体联动、项目带动、智力驱动”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发展文 化产业的新途径。

  观察记者:“主体联动”是什么意思?

  钱伯皓:主体联动讲的是将艺术品产业链的布局优势转化为联动、倍增优势。

  “西泠印社”产业定位于艺术品业既符合品牌的文化内涵,又面临做强做大的良好机遇。

  一是转型机遇。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尚不成熟,只有北京、上海两地初步形成雏形,特别是北京占据了市场份额的 80%。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艺术博览会等业态,普遍存在着数量过多、运作不规范、结构失衡等 问题,市场转型和结构调整将带来新的机遇。

  二是地域特色。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品原创资源,书画、篆刻领域的“浙派”具有巨大的影 响力,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林凤眠、潘天寿、黄宾鸿、陆俨少、沙孟海等一大批“浙江背景”的大师以及以中国美院、 “西泠印社”为代表的艺术机构是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三是体制活力。浙江具有全国领先的体制先发优势和市场化程度,“浙商”进入艺术品领域的势头强劲,已占到国内 艺术品投资的三分之一。决定艺术品市场的资金、作品、人气,杭州都占优,与“西泠印社”的品牌相结合完全能够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围绕艺术品的创意、出版、研发、鉴赏、展览、拍卖等产业链,“西泠印社”产业已基本完成了战略性布局。接下来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艺术品产业布局,着力解决画廊、拍卖、艺博会、

电子商务等市场业态的均衡配套问题,采取引进增量和 盘活存量相结合的办法,把引资引智和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不断吸引优势资源。同时以建设“南方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总 目标以及“艺术、休闲、收藏”的理念统领各产业主体,完善、推广“西泠印社”VI设计,在注重“西泠印社”品牌法律保 护的同时,赋予全新的市场形象。总之,集团化推进要循序渐进,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司的简单相加,而要发生“化学反应”, 使艺术品产业链的布局优势转化为联动、倍增优势。

  观察记者:那么,“项目带动”呢?

  钱伯皓:近期我们要发展西湖文化广场“西泠艺苑”项目。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西泠印社”,初步明确了 西湖文化广场E座四楼、五楼的权证归属问题,为“西泠印社”进行市场化运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们的计划是,安排四楼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实施“西泠艺苑”项目,采取“以存量带动增量,以增量引进项目 并解决

装修费用,以经营收益平衡后续维护”的基本模式。要重点办好“杭州书画社”,建设以中国书画为主要特色的画廊模 式。同时在整个艺术品领域中广泛寻求社会合作,探索艺术家签约、作品代理制度,完善艺术品鉴定、职业培训等配套功能, 引进国际化的画廊业态和新的艺术门类直销,开设艺术家签约工作室,从而形成画廊、艺术工作室的集聚效应。

  另外是建立“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鉴定艺术品真伪和评估艺术品价值的中介代理服务具有很大的市场需 求,但是目前国内还缺乏成熟的模式。我们已经历时一年进行项目前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计划用3-4年的时间,利用现有 的艺术公司进行探索,开展基础性与公益性兼具的艺术品研究,建立专家支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检测系统。

  举办“西泠印社印文化博览会”和以北京公司为示范的连锁网点建设也是正在做的事情。

  观察记者:请您谈谈“智力驱动”问题。

  钱伯皓:文化产业从根本上讲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第一要务不是资金和技术,关键是智 力要素,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团队。

  三年来我们提出规划、把握进程、协调关系、完善考核和管理、规避风险,其实做的是搭建平台的工作,而文化项目 是需要专业人士提出和实施的,必须尊重文化和文化人,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办事。我提出,文化的事业还是要靠文化人 去做。

  我们要重点引进和培育项目策划、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经营组织、艺术把关等领域的领头人。

  把好“进人关”非常重要。既要通过公开竞争择优的充实力量,又要以项目为带动,实行个人持股、期权激励等形式 吸引人才创业。

  另外是优化“使用关”。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良好条件,特别是在人才使用上要用人所长,防止求全责备、“乱指挥 ”和“瞎折腾”。在目标业绩考核、年薪制及其他奖励的方案设置、组织实施上,要将维护制度的公信力与持续改进结合起来 ,鼓励冒尖,对突出贡献者不设限、不封顶。

  还有就是畅通“出口关”。保持产业队伍的动态稳定,主要根据经营业绩及实际作用决定人员的留用、晋升和培训资 助。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产业运行评价系统,健全产业统计与分析,将财务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加强产业主体财务预决算的 管理,改进产业经营业绩

审计制度,提高对经济运行的规划引导、组织协调、监控预警、综合服务水平。

  观察记者:通过这些天的采访,我觉得,“西泠印社”的改革成功是中国许多单位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化体 制改革与创新的一个典型个案。她的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往事令人难忘,她的从衰落走向辉煌的现在给人许多深思和启迪。对此 ,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钱伯皓:谢谢!其实,我们的改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清醒地看到,“西泠印社 ”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仅仅才解决温饱问题,已取得的发展很大程度属于恢复性和改制的初始效应,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十分薄 弱,特别是产业实力不强,各主体发展不平衡和低、小、散的问题并存,离“组织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市场国际化”的目标 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有信心努力探索,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西泠印社”产业与事业之间、产 业各主体之间、经营项目与业态之间的和谐互动,促进产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光大社团,做强产业。这就是我们的改革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